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7篇
  64篇
综合类   436篇
农作物   186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 ̄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 ̄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 ̄44.4万,穗粒数35.3 ̄40.0,千粒重40.2 ̄45.8g。  相似文献   
32.
杂交晚稻机插不同播量条件下育插秧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杂交晚稻“江四优99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不同播量软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水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软盘育秧随播种量增加,漏插率降低,以90~100g芽谷/盘为最佳播量;机插秧虽然前期分蘖稍慢,但后期具有分蘖稳健、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的特点;机插稻的全生育期比手插稻延长2~3d;与手插稻相比,机插稻的穗粒结构合理,穗粒数多,产量高,平均增产10.2%。  相似文献   
33.
播期对洛麦21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麦21的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洛麦21的幼穗分化总体表现为前期慢、后期快,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的时间缩短。平均灌浆速率在1.453~1.697之间,在10月4日播种下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时间35~38 d,千粒重稳定在45 g以上。针对灌浆速率而言,以10月上旬适期播种对洛麦21最为有利。洛麦21主要依靠主茎和第1、2个一级分蘖成穗。随着播期的推迟,洛麦21的总分蘖数明显降低,成穗率提高。以10月14日播种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播期影响玉米(Zea mays L.)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方法]在6.0万、7.5万株/hm2播种密度下探讨播期对玉米叶片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穗位叶及其以上叶片的展开速度加快,13叶期以后各阶段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小,吐丝期及以后各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结论]播期调整导致的叶片发育程度的差异是播期影响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农事活动的适时调整,降低夏玉米晚播引起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新麦28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豫北地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小麦新品种新麦2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播期及其与播量的互作对新麦2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期对新麦28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推迟播期后,新麦28的成穗数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结论]10月12日播种新麦28的最佳播量为150 kg/hm2,晚播(10月19日)的最佳播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播期与品种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3种播期水平,4种品种下荞麦生长和产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荞麦生育时期延迟,单株鲜重呈下降趋势,成熟期单株(根、茎、叶)干物质重量、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亦呈下降趋势.B1与B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B4与B3相比增产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荞麦高产栽培品种选择及适期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个弱春性(郑麦9023、04中36)和半冬性(西农979、矮抗58)小麦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5个不同播种期(10月1日、10月7日、10月14日、10月21日、10月28日)的设置,研究播期对小麦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播期推迟,小麦株高呈下降趋势;晚播推迟小麦的出苗期和三叶期,总生育天数缩短;不同播期中,弱春性品种的生育时期均较半冬性品种提前。弱春性品种早播或晚播均影响群体产量形成,籽粒产量下降,适期播种(10月14日)最好;半冬性品种应适时早播,播量一致的前提下以10月1日播种籽粒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豫北地区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选择适宜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陕麦159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方法]采用2个重复5×5播期播量设计,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陕麦15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在10月上旬播种,播种量115.5 kg/hm2时,陕麦159产量可以达到7 500 kg/hm2。播期播量对陕麦159成穗数的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结论]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该研究可为实现该品种在生产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39.
江南桤木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江南桤木不同播种量和不同水分管理方法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播种量以45kg/hm2量为宜,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产量均优于其他几种处理方法;水分管理以“湿管法”育苗效果最好,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优质苗产量与“水管法”、常规育苗方法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0.
李松克  李克勤  张春林  姜紫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84-3385,3441
[目的]探究不同播种期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出适宜播种期。[方法]采用5个不同播种期、实行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种植方式以窝行距60 cm×60 cm进行种植,每种种植期设3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80 m2。苗期以每穴4苗进行定苗。根据生长期进行两次追肥和除草,以及有关生长数据采集,测产验收。[结果]种植期对薏苡产量和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播种期晚,将导致无效分蘖增多,侧枝减少,穗粒数降低,空瘪率高,千粒重减小,大籽粒所占百分率逐渐降低,最终产量降低,质量差。[结论]为了获得高产,播种期应选在清明节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