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9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814篇
林业   1213篇
农学   364篇
基础科学   162篇
  1431篇
综合类   3530篇
农作物   353篇
水产渔业   1970篇
畜牧兽医   581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49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358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546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齐建军 《海洋渔业》2002,24(3):113-116
根据随船调查材料,对大西洋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从捕捞技术,渔场环境因素,渔获物情况、初加工、销售等方面做出了总结。本文着重分析了各个作业渔场的渔获情况,判断出八个中心渔场的位置,并就大眼金枪鱼在这几个中心渔场的生物学特征做了统计分析,从而为用地理信息技术预报渔场提供了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122.
2003年夏季东海区带鱼资源状况及其秋冬汛渔况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调查资料,对2003年伏季休渔期间的带鱼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秋冬汛带鱼生产前景。结果表明,2003年伏季休渔前期(6月),东海区带鱼资源重量密度、资源尾数密度及发生量均比常年偏低、产卵期个体重量较常年偏大,亲鱼量属低水平年份;伏季休渔中期(7月、8月),带鱼的产卵群体比例下降,个体平均肛长偏小。同时,海区的水温较2002年偏低,不利于带鱼生长和发育。预计伏季休渔结束后,渔获状况不容乐观,秋冬汛生产前景将差于2002年。  相似文献   
123.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快速检测花鲈病原菌——鳗弧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弧菌病的病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W-1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FITC-IgG)为荧光标记二抗,并以罗丹明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背景染色,建立检测鳗弧菌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后的花鲈组织(肌肉、鳃、肠、肾)样品和养殖水体样品进行了鳗弧菌检测,结果显示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发病的感染花鲈,也可用于检测带菌状态或未发病的感染花鲈。  相似文献   
124.
为了研究黄海近海鱼类活动规律,采用自主研制的科研型鱼探仪于2015年11月22日至12月5日对调查海域的鱼类活动进行了首次声学调查,统计分析鱼类活动规律。在调查海域布放4套鱼探仪设备对鱼类进行定点长时间监测,并将采集到的鱼类回波数据利用水声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调查海域单体鱼类目标强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鱼类目标强度大小的分布以及鱼类在不同水层和不同时间段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冬季鱼类主要活动在4~10 m的中上水层,鱼类分布随着水层深度的逐步增加而急剧减少;从9∶00至13∶00鱼类活动频度呈增大趋势,并在13∶00至14∶00频度达到顶峰(约为38%),随后频度减弱;统计得到该海域鱼类目标强度主要以-49~-40 d B占比最高,目标强度大于-40 d B的鱼类均匀分布在整个水层,目标强度小于-40 d B的鱼类主要分布在4~10 m浅水层。研究表明,采用水声技术能够实现对鱼类活动的监测;调查海域的鱼类目标强度分布比较集中,鱼类在深度上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上水层,鱼类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情况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鱼类活动频度增加,反之则降低。由此可知,该海域鱼类的种类以暖水物种为主。  相似文献   
125.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ghost fishing by lost gill nets, the relationship was examined between soak time and number of enmeshed animals in experimentally lost gill nets by using diving observations. Two experimental gill nets were set at 13 m depth in Tateyama Bay, Chiba Prefecture, Japan for approximately 200 days. One gill net was deployed in a small trough surrounded by artificial reefs, and the other was deployed on an adjacent open sandy bed. Twelve species of crustaceans, six species of gastropods, and five species of bony fish were enmeshed in the experimental gill nets. The number of enmeshed animals in the artificial reef gill net was substantial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sandy bed gill net. The number of enmeshed animals in the experimental gill nets increased rapidly within one month after deployment, and then declined gradually showing fluctuations caused by the decrease in newly enmeshed animals, and the drop off from gill nets caus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dead animals. The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nmeshed animals was expressed by logarithmic equations, and based on these equations, the duration of capture function for the lost gill nets was calculated to be 284–561 days in the artificial reef gill net and 200 days in the sandy bed gill net. The duration of capture function for the lost gill nets for non-commercial by-catch species such as small crustaceans and gastropods was longer than for commercial species such as Japanese spiny lobster and bony fish.  相似文献   
126.
黄海春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年 5月 16日~ 6月 1日 ,对黄海 ( 33°0 0′~ 39°30′N,12 1°0 0′~ 12 5°30′E)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 :1998年春季黄海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 14属 2 9种。其中 ,硅藻门有 10属 2 1种 ,甲藻门 4属 8种。在硅藻门中圆筛藻属的种类最多 ,有 7种 ,其次是根管藻属 ,有 3种。甲藻门中甲藻属的种类最多 ,有 5种。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 2 .2 3× 10 4 个 / m3,其中 ,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55× 10 4 个 / 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69.5% ,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 0 .68× 10 4 个 / 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 30 .5%。黄海北部浮游植物的数量高于黄海中、南部。黄海浮游植物分布密集区主要在调查区西、北部。与 1986年同期黄海浮游植物调查资料相比 ,1998年春季黄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 1986年春季相似 ,但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 64.6%。  相似文献   
127.
根据黄海6种饵料鱼类的碳氮比、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碳含量及非水分含量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质量排序。结果表明,依代表生物基本能量的第1主成分,6种鱼的质量顺序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凤鲚Coilia mystus、黄鲫Setipinna taty、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细条天竺鲷Apogonichthys lineatus和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依代表营养价值的第2主成分,6种鱼的质量顺序为黄鲫、凤鲚、黑鳃梅童鱼、赤鼻棱鳀、鳀和细条天竺鲷;营养质量的综合排序为凤鲚、黄鲫、鳀、赤鼻棱鳀、细条天竺鲷和黑鳃梅童鱼。结果表明,单一营养质量指标或同类营养质量指标都不能完全代表整个饵料鱼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8.
本文根据2009年8月至12月福建省捕捞业渔具渔法普查资料,分析整理了福建内陆地区捕捞业渔具渔法现状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福建内陆地区捕捞渔具有刺网类、钓具类、笼壶类、拖网类、张网类、陷阱类、耙刺类、地拉网类、敷网类、掩罩类、抄网类和杂渔具等12个类别、21种作业型式、渔具总数量123204张(个、顶等).按渔具类别划分...  相似文献   
129.
渤海封闭性强,水动力条件和自净能力较弱,其生态系统较为敏感和脆弱。2011年位于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该起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渔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分别于2012?2014年在渤海中部海域进行了9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利用其中部分调查资料,作者对渤海中部活性磷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1)2012?2014年春季和夏季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秋、冬季部分海域已受到活性磷酸盐的污染。(2)不同季节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趋势各异,垂直分布也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和夏季活性磷酸盐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递减的趋势,秋季和冬季接近呈垂直分布均匀状态。(3)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明显高于夏季。2014年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2013年,呈逐年降低趋势。(4)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盐的外源补充、内源再生和生物消耗是影响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0.
温州市张网捕捞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温州市4个地区张网渔业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法分析其捕捞能力。结果表明,2003年温州市张网平均利用率为89.2%。考虑了协同作用后,把占有率也当作产出,平均利用率提高至95.2%,能力产量达到109453 t。如果要保持现有产量,则可减船71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