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249篇
农学   222篇
基础科学   215篇
  474篇
综合类   723篇
农作物   73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在探讨温室膜下滴灌不同生育时期灌水控制下限与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的基础上,找出适宜的番茄生育前、后两时期灌水控制下限组合。【方法】采用了日光温室小区作物栽培试验的方法,对试验数据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番茄的耗水量多少、产量的高低是番茄生育前期和后期灌水控制水平综合作用的结果;后期灌水控制下限的高低对于全生育期灌水量的影响要高于前期,而前期灌水控制下限对产量的影响比后期更加明显;水分利用效率随番茄产量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当产量为9.69 104 kg·ha-1时,水分利用效率有最小值62.28 kg·m-3。【结论】温室覆膜滴灌栽培番茄,应将各个生育时期的灌水控制下限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综合考虑节水、增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多种因素,番茄生育前期和后期灌溉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分别控制在20和60 kPa左右为宜;与番茄生育后期相比更应加强对番茄生育前期的水分调控管理。研究结果可为温室覆膜滴灌蔬菜栽培的水分合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在日光温室中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西葫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西葫芦总耗水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90%~100%时,耗水量最大,为8 668.25 m3/hm^2.然而水分利用效率却最低,仅为39.7 kg/m^3.相反,土壤含水量下限为70%(T3)时,耗水量虽不高,产量却最高,达到352.4 t/hm^2,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结瓜数也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最大,达到了66.1 kg/m3.综合考虑产量构成诸因子和水分利用效率,认为过量灌溉对提高西葫芦产量并不利,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较适宜.  相似文献   
93.
节能型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研究运用传热学和生物环境工程学的理论,建立了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动态数学模型。其目的是通过模型求解,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变化规律,为温室结构的优化及环境调控技术的改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4.
输油管道非稳定热力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埋地热油管道的运行中,因其输送工艺的变化,如反输、停输和启动等,管内原油与土壤中的热力平衡状态被破坏,油温及土壤温度将重新分布。因而,研究这一非稳定热力过程就必须对非稳定温度场进行分析。通过采用双极坐标保角变换的方法,将半无限大土壤温度场转化为有限场,提出了热油管道非稳定热力过程计算方法。以花格线和中洛复线反输运行试验数据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认为该计算方法可用于热油管道的停输、启动、反输等非稳定热力过程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5.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热力效应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该文利用西双版纳雾凉季和干热季的气温和树表温观测资料 ,通过实测、对比方法 ,探讨了热带季雨林平均气温及其树表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通过对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 ,发现由于热带季节雨林受地方气候和森林结构影响 ,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受到太阳辐射影响的差异 ,导致气温和树表温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 ,在林冠附近 ,树冠表温和气温及温度日较差均呈现最大值 ,显示了林冠面具有较强的热力效应 ,且其效应在干热季显著 .在 12 :0 0— 16 :0 0 ,树冠附近空气与树冠表层间的热力传输 ,雾凉季树冠附近气温低于林冠表温 ,热量从树冠传向空气 ;而干热季则反之 ,树冠附近气温高于林冠表温 ,林冠从空气中获得热量 .林内的第二冠层上午和下午气温多高于树冠表温 ,中午前后气温低于树冠表温 ,并且干热季的温差的绝对值大于雾凉季 ;而在林内近地冠层热量多是由树冠传向近旁空气 ,显示了热力传输的时空多变特征 .热带季节雨林林内树表温和气温多呈现逆温分布 ;上午树表面为热源 ;中午则反之 ,多是空气为热源 ;而下午树表面与空气多处于热平衡状态 .热带季节雨林中热力作用复杂、多样 ,使得热力效应时空分布趋于多样化 ,导致小气候环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96.
用热扩散式茎流计测定园林树木蒸腾耗水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和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对北京3种园林树木的树干液流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3树种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晴天的液流速率大于多云天和阴天,紫叶李和悬铃木的日耗水量明显大于元宝枫;对不同天气3树种每h的液流速率与相应的环境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3树种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辐射强度和5 cm土层温度,在不同天气里起主导作用的因子不同,环境因子与树干液流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较好地预测树木的蒸腾耗水量.  相似文献   
97.
采用过热蒸汽作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气体,于160、180、200、220℃分别对圆盘豆木材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圆盘豆木材颜色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木材明度L*下降,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不明显,黄蓝色品指数b*下降,色差△E*增大,木材表面颜色加深,并且木材径面色差值大于弦面及横截面色差值,表面色差值大于其内部色差值。  相似文献   
98.
应用热扩散技术对柠条锦鸡儿主根液流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热扩散技术对柠条锦鸡儿根部液流速率(Fs)进行连续测定,同步进行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选择2008年4—10月30天典型晴天日观测数据。结果表明:1)Fs在晴天日表现出典型的宽峰型正态分布,可划分为4个特征差异明显的阶段,反映了大气环境因子对液流的直接驱动效应,以及柠条锦鸡儿叶片气孔行为对液流变化的调控作用。2)液流的变化受多个环境因子共同驱动,其中潜在蒸发散(ET0)综合性强、与Fs相关紧密,是分析液流特征更为可靠的复合型环境变量。Fs与主要环境因子间的耦合关系因时段而异,在早晨启动的液流上升阶段,Fs与太阳辐射、ET0间均呈线性关系,反映了太阳辐射等因子对液流的驱动与对光合作用的激活效应,而在峰值后的下降阶段基本呈Sigmoidal-Hill函数关系;Fs随大气水分亏缺(VPD)的变化与随太阳辐射、ET0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VPD在达到一定值后启动气孔调节行为以及抑制过度蒸腾耗水的效应。3)柠条锦鸡儿根部Fs与主要环境要素间的变化近似同步,试验期间没有出现典型的时滞现象。4)在整个生长季的大部分时间内观测到柠条锦鸡儿根部夜间持续存在着液流现象,夜间液流量平均占全天液流量的3.83%。试验结果可例证热扩散技术在根部测定液流并用来计算灌木树种单株耗水方法的科学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
The effect of forest structure and health on the relative surface temperature captured by airborne thermal imagery was investigated in Norway Spruce-dominated stands in Southern Finland. Airborne thermal imagery, airborne scanning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data and 92 field-measured sample plots were acquired at the area of interes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orrelated most negatively with the logarithm of stem volume, Lorey’s height and the logarithm of basal area at a resolution of 254?m2 (9?m radius). LiDAR-derived metrics: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canopy heights, canopy height (upper percentiles and maximum height) and canopy cover percentage were most strong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lthough forest structure has an effect on the detected surface temperature, higher temperatures were detected in severely defoliated canopie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e also found that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gmented canopy and the entire plot were greater in the defoliated plots, indicating that thermal images may also provide som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for classifying forests health status. Based on our results, the effects of forest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aptured by airborne thermal imager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veloping forest health mapping applications using thermal imagery.  相似文献   
100.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日光温室黄瓜的生长环境(空气温湿度和土壤温湿度)和白粉病发病状况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和采集,并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模型,以期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构建。研究结果表明:湿度特征变量(最大空气湿度)、温度特征变量(最大空气温度)对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概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日光温室黄瓜白粉病预警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