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0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林业   1128篇
农学   978篇
基础科学   517篇
  9084篇
综合类   6142篇
农作物   884篇
水产渔业   242篇
畜牧兽医   899篇
园艺   438篇
植物保护   297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876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973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246篇
  2011年   1574篇
  2010年   1175篇
  2009年   1308篇
  2008年   1243篇
  2007年   1276篇
  2006年   1105篇
  2005年   883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521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68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01.
近年来,沼气工程发展迅猛,产生的大量沼液处理和排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水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研究沼液灌溉园林地土壤进行消解处理利用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及酶活的影响,提出沼液安全排放处理的新途径,通过在江苏宜兴万石镇葡萄园基地进行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处理下沼液消解利用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碳、氮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并测定了土壤几种常见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沼液园林地(葡萄园)消解利用过程不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地面间作黑麦草或地下安装排水管道时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分别提高8.70%和17.34%。沼液园林地消解利用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比率,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沼液在园林地消解利用中,只进行沼液灌溉的处理区土壤蔗糖酶活性略微下降,其他试验区土壤蔗糖酶含量较对照区显著性提高,试验区土壤脲酶也较对照区提高了数倍以上,但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该试验研究中未表现出较大变化。该试验仅为沼液消解处理利用的田间短期效应,沼液园林地消解利用处理对作物品质、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环境的综合影响仍需进行长期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902.
为了揭示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与土壤的关系,为湿地生态修复和有效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酶与养分和微生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湿地由白茅群落到光板地的逆向演替,土壤脲酶、蛋白酶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与其相似;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酶活性表现出差异性,各种酶之间蛋白酶活性最高;土壤养分质量含量基本都随着湿地逆向演替的进行而递减,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差异显著;退化湿地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性,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在各类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白茅群落阶段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多,柽柳群落阶段放线菌数量最多;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细菌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有密切关系,真菌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3.
土壤溅蚀过程和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溅蚀是土壤侵蚀过程的开始,是指由于降雨雨滴打击土壤表层,引起土壤颗粒分散和迁移的一种侵蚀过程,是导致坡面水蚀的一个重要威胁因子。因此,土壤溅蚀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土壤溅蚀过程和研究方法是土壤溅蚀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论文根据有关资料,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溅蚀过程和研究方法方面的主要成果,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溅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过程之一,是各种水文过程、水力过程和生态过程的综合表现,是复杂的降雨因子和土壤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一系列关于降雨雨滴与地表间的能量转换过程。测量土壤溅蚀的方法主要有溅蚀杯、溅蚀板和溅蚀盘。进一步的研究应致力于土壤溅蚀的力学过程和森林土壤溅蚀过程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04.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素流失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模拟降雨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逐步)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滇池流域的6个点位研究了旱季和雨季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氮素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点位进行的模拟降雨的产流起始时间、产流历时和平均出水速度,在径流和渗漏两种流失方式下差异显著;两次径流试验中,质地为砂质黏壤土的C-2点(大渔乡元宝村)的初始产流强度和平均产流强度均最大。渗漏是氮素流失的主要方式,流失的形态主要是与NO3--N为主。土壤的孔隙度与降雨平均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径流中总氮(TN)和铵态氮(NH4+-N)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20 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地表径流和渗漏中总氮(TN)、硝态氮(NO3--N)的流失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影响氮素流失的最重要因子,且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氮素的流失量呈正相关,土壤pH、5~20 cm的土壤含水量均与TN及NO3--N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5 cm土壤铵态氮与NH4+-N的流失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05.
以余杭青菜地潮土、红壤为例,选取未施加沼液、正常施加沼液以及加倍施加的土壤剖面各3条,研究沼液施加对土壤和植物磷(P)分布的影响,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瓜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沼液施加能够提高表层土壤的总P含量,而对深层土壤的总P含量影响不大;(2)沼液施加后,土壤中的Fe-P含量会有显著增加;(3)青菜茎和叶中的总P含量随沼液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叶增加的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906.
海南胡椒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海南省主要胡椒种植区-文昌、琼海两市种植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及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其重金属含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然后结合深层土壤、母质岩石样品及海南岛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对其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所选标准,沉积砂岩区(F11~F13)、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区(F7、F14)和花岗岩区一种植地(F9)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要求。玄武岩区(F1~F6)土壤Cu、Cr、Ni超标,花岗岩区另一种植地(F8)和变质岩区(F10)土壤Pb、As超标。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胡椒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成土母质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但部分种植地浅层土壤中Cd、Pb、As等重金属元素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7.
蔡延江  丁维新  项剑 《土壤通报》2012,(4):1013-1018
免耕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分馏大气碳的同时还可影响土壤N2O排放,但迄今为止关于免耕对农田土壤N2O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却不尽一致,正效应间或负效应都存在。本文综述了免耕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性状的变化及其对N2O排放的影响,并指出实施免耕后土壤反硝化强度变化程度的不同是导致免耕对N2O排放影响效应不同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8.
气候变化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洁  陈效民  张勇 《土壤通报》2012,(5):1271-1276
在分析气候变化与土壤湿度关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该研究的进展。首先,描述了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土壤湿度之间关系的现状;论述了该研究取得的成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次,简要总结了目前研究仍显薄弱的资料诊断分析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土壤湿度的监测与预报是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从而实现适时适量灌溉的基础,因此本文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湿度变化趋势的研究及节水灌溉(特别是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09.
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21个样区的土样有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稍缺;有效氮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稍丰;有效钾含量丰富;有效铜含量丰富;有效锌含量缺乏。  相似文献   
910.
土壤Pb,Zn复合污染对作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土为供试土壤,用小白菜作指示植物,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Pb,Zn复合污染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Pb,Zn复合污染条件下,土壤中Pb的存在对蔬菜吸收Zn未产生明显影响,而土壤中Zn的存在则对蔬菜吸收Pb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分析复合污染条件下Pb,Zn在蔬菜体内的分布,表明小白菜主要将重金属Pb积累于根部,而Zn则是更多的被小白菜积累在地上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