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72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1603篇
林业   1383篇
农学   1124篇
基础科学   555篇
  10142篇
综合类   7096篇
农作物   973篇
水产渔业   177篇
畜牧兽医   1206篇
园艺   526篇
植物保护   506篇
  2024年   167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515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969篇
  2015年   918篇
  2014年   1065篇
  2013年   1182篇
  2012年   1542篇
  2011年   1716篇
  2010年   1284篇
  2009年   1425篇
  2008年   1342篇
  2007年   1433篇
  2006年   1203篇
  2005年   1033篇
  2004年   753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388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禽呼肠病毒P10、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上的禽呼肠病毒(ARV)S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跨越P10和P17非结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13个ARV毒株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显示,13个ARV毒株的P10蛋白基因ORF全长均为297bp,编码98个氨基酸;P17蛋白基因ORF全长为441bp,编码146个氨基酸。这13个ARV毒株P10、P17蛋白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6.6%~100%和95.2%~99.3%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8.2%~100%和91.9%~99.0%之间。将这13个ARV毒株与GenBank上其他正呼肠病毒毒株,包括番鸭株(DRV)和飞狐上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NelsonBayvirus,NBV)及两个澳洲分离株(ARM-1和SOM-4)进行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呼肠病毒有地域和种类的差别。  相似文献   
72.
通过植物-土壤反馈试验,研究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黄瓜植株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连作土壤微生物处理;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叶绿素含量及总叶面积,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活性。综上,连作及轮作土壤微生物菌群对黄瓜幼苗生长均产生正反馈作用,并且轮作土壤微生物的正反馈作用大于连作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73.
对山东省姜田土壤特性与南方根结线虫密度进行了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 ,同时进行了曲线拟合处理。表明 :土壤总空隙度 37.91%、有机质含量 3.16 %、有效磷含量 130 .6 9× 10 - 6 、有效铁含量 14 5 .93× 10 - 6 和有效锰含量 4 8.6 0× 10 - 6 时南方根结线虫密度最低 ,有效钾含量在 2 4 3.6 2× 10 - 6 时南方根结线虫密度最高。提出适当降低土壤总空隙度和有效钾含量 ,尽可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铁和锰含量的土壤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74.
为探究‘辽宁1号’核桃较适宜的有机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以‘辽宁1号’核桃树为试验材料,利用半焦肥、鸡粪及生物菌肥三种有机肥进行施肥处理,检测不同有机肥对土壤及核桃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菌肥施肥能显著提高果仁黄酮含量;鸡粪能显著提高果仁Fe、Zn含量以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5.0 kg半焦肥能显著提高果仁多酚、土壤有机质含量;10.0 kg半焦肥施肥能显著提高核桃单果重、横径、脂肪含量,矿质元素中K、Ca、Mg、Cu的含量以及土壤全磷含量。综合比较,10.0 kg/株半焦肥施肥对核桃相关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根据隶属函数分析得出10.0 kg/株半焦肥施肥是较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5.
调查分析海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为荔枝的养分管理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选择具有一定种植规模、有代表性的荔枝园 49 个,采集0~30 cm土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丰缺状况的测试分析各种性质。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园土壤pH大部分呈酸性,16.3 % 荔枝园土壤pH适宜荔枝生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为中等水平,63.3 %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值及以上;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丰富;土壤交换性钙、有效硫含量丰富,42.7 % 果园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缺乏,4.1 % 果园极缺乏;土壤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含量较为丰富,但73.5 % 果园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适宜值。不同产区荔枝园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海口果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氮、钾、钙、镁含量最高,约2/3产区果园土壤偏缺交换性镁,仅海口、澄迈、定安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适宜值以上,各产区荔枝园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微量元素丰富,土壤有效硼在琼海果园含量丰富,澄迈、万宁、陵水、儋州、白沙荔枝园土壤有效硼偏缺。综合分析可知,各产区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口>定安>澄迈>文昌>琼海>儋州>万宁>陵水>白沙。综上所述,海南荔枝园应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平衡施肥,改良土壤酸度,增施有机肥,重视镁、硼肥施用,适当减施化肥以获得更好的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76.
为揭示典型潮土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试验地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态网络等方法,阐明秸秆掩埋配施不同氮肥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细菌网络共存关系以及与土壤养分的关联。结果表明:(1)与秸秆移除且不施氮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了土壤全氮、有机碳、有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P < 0.05)。秸秆掩埋配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处理的细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H、SOC和TN等因子驱动了细菌群落结构变异。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潮土细菌群落的主要优势菌门。(3)共现网络分析得到4个主要的生态集群,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相关性。模块1中物种丰度与SOC、TN、TP、NO3- -N、AP和AK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01),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01);模块2和模块3中物种丰度与大部分养分含量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以通过调节细菌互作关系,从而调控土壤肥力。研究结果可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土壤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云南是我国典型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高背景区,超积累植物能否有效修复镉(Cd)地质高背景土壤,从而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尚鲜见报道。以云南石林、富源和罗平等三地的典型Cd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为对象,开展温室盆栽试验,探究Cd、锌(Zn)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土壤Cd的吸取修复效果,及对后茬水稻生长和Cd吸收的作用。结果表明,种植三季伴矿景天使三地土壤全量Cd分别下降24.8%、30.9%和58.8%;伴矿景天在富源玄武岩风化物母质发育的土壤上长势最好,与富源土壤肥力相对最高有关;伴矿景天在罗平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上重金属吸取修复效果最佳,与罗平土壤呈中性、酸化作用更为明显有关,这些差异由土壤母质、养分与重金属有效性等综合影响所致。经伴矿景天吸取修复三季后,全生育期淹水种稻,其糙米和秸秆Cd浓度均大幅降低,可实现糙米Cd安全生产。未经植物吸取修复,旱作处理下水稻糙米Cd存在超标风险。植物吸取修复后种植水稻,再结合水分管理措施,可进一步降低稻米中Cd浓度,实现稻米安全生产,为Cd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的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
The influence of topsoil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denuded road construction sites was evaluated to assess its contribution to improvement of vegetation re-establishment. the study sites were within a mixed hardwood and conifer forest on crushed, unweathered subsurface material with low fertility and low biological activity. Topsoils were removed from the site, stockpiled and reapplied to the site after construction. the effect of topsoil amendment on plant growth, soil fertility, mycorrhizal infection and an index of microbial biomass were measured in field an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Plant growth on the topsoil amended field plots were greatly increased relative to treatments with fertilizer but no topsoil. Three years after establishment, dry weight production on the plots without topsoil treatment was about 40 per cent of the plots treated with topsoil.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compare fresh, dried and stockpiled topsoil. Thes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storage of the harvested topsoil for five months in a stockpile had minor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soil fertility, mycorrhizal infecti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Topsoil volumes had to exceed 20 per cent of the total soil volume to achie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nefits and higher ratios showed greater benefit. the percentage of mycorrhizal infection was greatest in topsoil treatments without fertilizer. the addition of fertilizer increased growth but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roots forming mycorrhizae. When the total weight of infected roots was calculated, however, infection was found to be greatest with a moderate level of fertilizer (equivalent to approximately 27 kg N ha−1 and 39 kg P ha−1), and was less in both higher fertilizer treatments and in unfertilized treatments. Topsoil amendment increased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but fertilizer treatment did not.  相似文献   
79.
80.
光养生物膜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河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河流水文状态及营养盐差异引起的生境异质性对光养生物膜藻类的影响未知。本研究在微型跑道池模拟流水(0.5 m/s)和静水(0 m/s)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浓度氮(1.51, 2.51和5.51 mg/L)、磷(0.1, 0.2和0.4 mg/L)及氮磷比(8, 16和32)条件培养野外采集的原位生物膜及人工基质,探究水文分异和营养变化对河流光养生物膜藻类物种组成及密度的影响。非度量多维排序(NMDS)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水文条件下,原位和建群生物膜藻类群落在梯度氮、磷和氮磷比环境中均呈现明显分离(PERMANOVA,P < 0.001),且建群生物膜中各分组藻类群落具有更明显的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膜中硅藻、蓝藻和绿藻的生长对营养盐与水文变化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磷处理中,磷与流速单一及其交互效应显著影响了大多数藻类的生长及建群(P < 0.001);而氮处理中,氮与流速的交互效应仅对建群生物膜藻类影响显著(P < 0.001)。研究结果也发现,藻类在静水环境更有利于建群生物膜的形成,且静水-高营养盐环境更有利于蓝藻和绿藻的生长。这些结果说明,生物膜建群初期易受到水文扰动的影响,且水文分异和氮、磷影响了光养生物膜藻类的响应模式,研究为河流生态保护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