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7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林业   1089篇
农学   207篇
基础科学   167篇
  424篇
综合类   2487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82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20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521篇
  2011年   446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1.
河北省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滨海土地利用格局快速转变,威胁土地生态安全。针对性核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寻生态安全格局进而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整治提供决策支持,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该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气象数据和外业调查数据,采用植被净第一生产力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借助该价值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影响因素利用元胞自动机和马尔科夫模型进行不同情境土地利用格局模拟。结果表明:2011年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湿地最大,为14.95元/(m2·a),建设用地最小,为2.44元/(m2·a);养分循环功能贡献率最大,为26.89%,净化环境功能贡献率最小,为0.22%;研究区分为生态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生态恢复区和人类活动核心区,生态核心保护区面积最小,为168.58 km2,生态缓冲区面积最大,为1 400.33 km2;无生态保护情景与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相比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94.11亿元上升到95.70亿元,生态核心保护区在生态安全格局保护情景下得到完全保护,新增建设用地为0。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2.
采集到襄阳古城71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其中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含量,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了重金属分布特征,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污染评价,并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了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襄阳古城表土样品中Hg的平均含量为1.04±1.10 mg kg~(-1),富集最为显著(可达70倍于背景值),其高浓度分布基本与居民区、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场以及人口密集区重合;Cd、Zn、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6±0.15 mg kg~(-1)、160.5±62.97 mg kg~(-1)和46.8±17.34 mg kg~(-1),也发生富集(可达数倍于背景值),高值总体沿NW-SE向分布,且三者的高值分布区域基本重合,指向交通繁忙地点;其它几种元素未明显富集。Hg总体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I_(geo)平均2.52),达到了极高生态风险级别(潜在生态风险因子E_i平均519);Cd总体出现轻度至中度污染(I_(geo)平均0.77),达到较高生态风险级别(E_i平均80.65);Cu、Pb、Zn无污染至轻度污染(I_(geo)<1),As、Cr、Ni无污染(I_(geo)<0),它们为低生态风险级别(E_i<40);8种重金属总体达到了高生态风险级别(RI平均633)。襄阳古城表土样品中Hg主要来自垃圾和污水处理、燃煤等,Cd、Zn、Cu和Pb具同源性应主要源自交通和燃煤,As可能源自农药施用,Cr和Ni具同源性主要为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93.
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纯洁  安春华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224-227,235,275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野外调查资料,对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耕地、建设用地、园地、林草地、水域和工矿用地,形成中心城区以城市建设用地为主、城区外围以耕地和园地为主体景观的总体景观特征,具有较高的景观异质性。各景观类型在面积、形状、破碎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园地和耕地具有较大的破碎化影响及边缘效应。总体景观格局处于中等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94.
上海市区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上海市区街道灰尘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市区街道灰尘中Pb、Cu、Ni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4、182、86和673 mg kg-1,远高于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Cu、Pb和Zn污染中心区主要位于商业区和内环线附近,Ni污染中心区主要位于外环线附近;市区街道灰尘中Pb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Cu主要以有机物结合态存在,Ni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Zn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生物有效性表现为:Ni≈Pb>Zn>Cu。  相似文献   
95.
21世纪城市发展趋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规划引入了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在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等各种规划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物质空间建设和自然生态协同发展的空间规划,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以杭州市的生态规划为例进行探讨,从生态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和文化生态建设,进行城乡规划的反思与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
重庆江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何丹  刁承泰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24-26,41
运用重庆江津市1990~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等变化情况,得出耕地面积变化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接着运用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数据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作定量分析,总结出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农业生产效益、政治经济政策这5个因素是引起其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97.
泰安市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泰安市5个气象台站1970-2004年的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探讨了泰安市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系统分析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由此提出了泰安市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对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宁夏沿黄城市带气候变化敏感,生态环境脆弱,探究区域干旱驱动机制,对进一步研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农业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1995—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彭曼蒙特斯模型(P-M模型)和标准降雨蒸散指数(SPEI)获得区域潜在蒸散发量和干旱指数,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滑动t检验和Pettitt突变检验,分析了研究区干旱时间变化周期,利用冗余分析法定量分析宁夏沿黄城市带干旱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在季节尺度上,单季旱发生频繁,以春季和秋季发生为主,自北向南整体呈现由高到底的趋势,且主要发生在北部地区,整体以0.013/10 a速率呈湿润化趋势;(2)在年尺度上干旱的下降趋势具有全域性,自北向南呈现由高到底的趋势;(3)宁夏沿黄城市带SPEI-12值在研究时段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3种突变检测函数,确定2008年出现异常值,这与降水分布一致;(4)各环境因子对SPEI指数的解释率均在75%以上,降水量、温度、地表净辐射是驱动SPEI值主要环境因子。其中,降水量对SPEI的贡献率最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
为弥补国内在园林绿化攀援植物抗旱能力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园林绿化实践提供优良抗旱攀援植物品种,试验以叶片保水力、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态学指标,对项目组从资源圃中27科共54种攀援植物中筛选出的13种综合性状优良的攀援植物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供试攀援植物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表现出来的反应差异比较明显,其中耐旱性最强和耐旱性最弱的材料在许多指标上的差异达到了1倍左右甚至更大,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对13个供试攀援植物品种在抗旱性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了模糊评价,初步确定鸡蛋果、红萼龙吐珠、美丽赪桐、金银花、麻雀花、星果藤和清明花等7个品种为比较抗旱的品种,同时也具有较为优良的景观性状,可供将来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降雨类型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黄土区桥子东沟流域的143场次洪水事件水文泥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K均值分类法划分降雨类型,比较不同降雨类型条件下流域水土流失特征,探讨水土保持治理对不同降雨类型下流域产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是影响流域产流输沙的主要降雨特征。降雨事件划分为4种类型:Ⅰ型(小雨量、小雨强)、Ⅱ型(大雨量、大雨强)、Ⅲ型(大雨量、小雨强)和Ⅳ型(小雨量、大雨强)。4种降雨类型下次洪水事件的产流能力和洪峰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Ⅱ型、Ⅳ型、Ⅲ型和Ⅰ型。频次最少的Ⅱ型降雨次洪水事件的输沙量最多,Ⅰ型、Ⅲ型和Ⅳ型降雨条件下次洪水事件输沙量的差异不显著,输沙量均较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显著减少了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其中Ⅱ型降雨次洪水事件减水量和减沙量最多,Ⅰ型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