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4篇
  免费   1873篇
  国内免费   4387篇
林业   2734篇
农学   4196篇
基础科学   623篇
  4664篇
综合类   17867篇
农作物   2859篇
水产渔业   2795篇
畜牧兽医   5541篇
园艺   1668篇
植物保护   2247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853篇
  2021年   1053篇
  2020年   1134篇
  2019年   1342篇
  2018年   954篇
  2017年   1610篇
  2016年   2031篇
  2015年   1757篇
  2014年   1374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3040篇
  2011年   2966篇
  2010年   2353篇
  2009年   2148篇
  2008年   2404篇
  2007年   2900篇
  2006年   2599篇
  2005年   1960篇
  2004年   1632篇
  2003年   1150篇
  2002年   929篇
  2001年   816篇
  2000年   767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388篇
  1992年   351篇
  1991年   304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F1代的生物学及农艺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亲本野大麦生长发育节律较快,较早地开花结实,果后营养期较长,生育期74d,生长天数达206d,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披碱草生长发育节律较慢,生育期124d,生长天数193d;杂种F1的生长天数介于双亲之间,生长动态偏向亲本披碱草,分蘖能力介于双亲之间;BC1F1代生长发育节律较F1代提早,不同株系生长天数不同,生长动态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分蘖能力有较大的变异。杂种F1代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BC1F1代产草量较F1代有所降低,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BC1F1代的生产性能倾向于轮回亲本野大麦。  相似文献   
202.
鹅细小病毒VP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鹅细小病毒 (GPV) VP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 PROEX- HTb,获得重组表达质粒 p PROEX- HTb- VP2。将其转化大肠杆菌 DH5α,用 IPTG诱导表达 ,表达菌体蛋白中可产生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约 72 0 0 0的蛋白。以光密度扫描对该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分析 ,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14 %。经 His- tag金属螯合层析纯化 ,获得纯度较高的 6 His- VP2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 ,所得蛋白与鹅抗 GPV高免血清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 ,说明在 VP2的 N端融合 6个组氨酸不影响其与特异抗体结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3.
细胞松弛素B浓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细胞松弛素 B浓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效果的影响。方法 常规超排 KM小鼠获卵母细胞 ,将有明显第一极体的卵母细胞放入含有 5× 10 - 3、1× 10 - 2 、2× 10 - 2 g/ L CB的成熟培养液中孵育 15 min,采用盲吸法去核 ,去核后的卵母细胞放入含 5× 10 - 3g/ L Hoechst33342的成熟培养液中染色 15 min,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去核的效率。结果  CB组去核率可达 88.2 % ,而对照组去核成功率仅达 2 9.7% ,两者的去核效果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同时 CB的浓度过高会影响去核的效果 ,使卵母细胞的破溃率升高。结论  CB有利于去核 ,同时卵胞膜可以借助磷脂双层的游动性而很快得到修复 ;高浓度的 CB对卵胞膜作用过于强烈 ,细胞骨架严重破坏 ,磷脂双层结构的弹性和粘性减弱 ,修复能力降低 ,影响胚胎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4.
脂蛋白LPPQ是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非洲株、欧洲株和疫苗株所特有的。LPPQ N末端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牛体内可诱导产生强大、特异、早期、持续的免疫反应。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LPPQ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yrobest^TM高保真DNA聚合酶从MmmSC HVRI X株中扩增出了LPPQ N末端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测定。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HVRI X株的LPPQ N末端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99.7%,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为脂蛋白LPPQ N末端基因体外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5.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 SP法对山羊胎儿脊髓发育中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 Tr KA的表达及其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 ,山羊胎儿脊髓灰质中存在 NGF及其受体 Tr KA,于 6周龄胚就可检测到 ,随胚龄增加 ,其表达范围及免疫反应着色程度逐渐增强。 NGF主要分布于腹角和背角的神经细胞 ,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胞质和突起 ;Tr KA的分布主要以腹角及胶状质为主 ,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胞核 ,后期胞质及突起也可见到阳性反应。在山羊胎儿脊髓白质中也可观察到 NGF及 Tr KA免疫阳性反应 ,其发育后期更为显著 ,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核、神经纤维的轴索及雪旺氏细胞。结果提示 ,NGF不仅对交感和感觉神经元的发育起作用 ,而且还与腹角运动神经元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6.
疫苗的接触传播是疫苗免疫接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了检测重组鸡痘病毒载体疫苗水平传播的能力,对隔离条件下饲养的SPF鸡用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同时设立非免疫对照鸡,饲养期间特意延长清粪时间以增加感染的机会,1个月之后攻击传染性喉气管炎WG株强毒和鸡痘102株强毒,疫苗免疫鸡全部获得保护,而非免疫鸡则全部发病.在试验动物饲养场的自然条件下,将免疫鸡和试验对照两组鸡饲养在同一个鸡舍内,让疫苗毒的传播更接近自然条件.在每个月的攻毒试验中,对照鸡都没有获得对鸡痘和传染性喉气管炎强毒的保护.在疫苗免疫期间进行连续5个月的跟踪检测,同居未免疫鸡没有检测到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抗体.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抗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不能通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207.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208.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4种粗精比(10∶0、8∶2、6∶4和4∶6)底物对山羊瘤胃细菌产量、15NH3-N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液的pH值与氨态氮浓度在8h内急剧下降,而后至24h呈缓慢下降;经24h培养的细菌产量在8∶2、6∶4和4∶6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地高于10∶0组(P<0.01);细菌体15N丰度以8∶2及4∶6组较高,显著高于10∶0和6∶4组(P<0.05);细菌体15N富集量以8∶2组最高,底物547.43μg15N中有120.44μg被细菌体富集,显著高于10∶0组(P<0.05),但6∶4、4∶6组与10∶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细菌赖氨酸的相对百分组成随精饲料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胱氨酸在粗饲料组(10∶0)显著高于其它组,但各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组氨酸以8∶2组为最高,显著高于10∶0组,但与其它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9.
酵母铬与L-肉碱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21周龄海兰褐壳蛋鸡288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32只,采用3×3(铬×L-肉碱)2因子3水平有重复交叉试验设计,预试2周后,在玉米-豆粕型日粮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铬(以铬计:0、400、600μg/kg)与L-肉碱(0、50、100mg/kg),以饲喂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用以研究二者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二者的互作效应,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600μg/kg铬或100mg/kgL-肉碱对脂质代谢多数指标效果显著(P<0.05或0.01);二者同时添加对蛋黄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及腹脂率等均产生显著互作效应(P=0.0003~0.0500),且400μg/kg铬和100mg/kgL-肉碱混合添加对降低蛋黄胆固醇比其它各组均表现出优势,400μg/kg铬和50mg/kgL-肉碱混合添加对降低腹脂率比其它各组均表现出优势。铬或(与)L-肉碱在降低蛋鸡肝脂、腹脂及蛋黄胆固醇的同时并未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10.
Fusarium culmorum is a phytopathogenic, toxigenic fungus causing seedling diseases, foot rot and head blight of cereals. For estimating competition effects in mixtures of two single-spore isolates, two winter rye single crosses were tested with either four isolates individually or four 1 : 1 mixtures of the same isolates in six field environments. Two isolates (FC46, FC64) were highly aggressive deoxynivalenol (DON) and 3-acetyl DON-producers, the other two (FC30, FC71) were medium aggressive nivalenol-producers. Rye heads were inoculated during flowering with conidia of pairs of isolates expressing similar (FC46 + FC64, FC30 + FC71) or contrary (FC46 + FC71, FC30 + FC64) levels of aggressiveness and similar 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chemotypes of mycotoxins, respectively. Head blight rating and yield components relative to the non-inoculated plots were recorded as aggressiveness traits. Additionally, mycotoxin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the rye grain. Random pathogen samples were re-isolated from heads at the onset of symptom development and analysed by molecular markers (RAPD–PCR) in one environment. Aggressiveness of the isolate mixtur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solates applied individually on both rye genotypes. Similarly, mycotoxin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mixtures in seven out of eleven comparisons. Among the re-isolates, the component genotypes of a mixture significantly deviated from the inoculated 1 : 1 ratio when a particular isolate (FC46) was present in the mixture. This isolate displayed a superior competitive ability irrespective of the aggressiveness or mycotoxin profile of the mixing partner illustrating that pathogenic fitness is caused by additional factors that have not, as yet, been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