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water hardness, expressed in CaCO3 equivalent, on the dyeing silk with acid dye under acid, alkaline and isoelectric point dyeing conditions was studied by zeta potential method. Under acid condition and in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ion, the positive zeta potential of silk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a reduction in the dye adsorption. Such a phenomenon might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cation which increased the dyeing potential barrier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fibre and dye solution. This would result in a higher resistance of dye anions passing through the interface.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 the zeta potential on silk was negative and resulted in a strong potential barrier for the dye anions.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ion would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the absolute value of zeta potential of silk fibre with an overall increase in dye absorption. Under isoelectric point, the zeta potential of silk fibre was found to be near zero and dye adsorption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cations. When studying the effect of calcium ion on the silk dyeing with acid dye under acid, alkaline and isoelectric point dyeing conditions, it was found that calcium ions influenced dye exhaustion and fixation greatly under acidic and alkaline dyeing conditions, which such influence became much smaller when the pH of dyebath was at the isoelectric point of the fibre.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calcium ion could produce strong electrolytic effect on dyeing even under very low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92.
蚕丝和蜘蛛丝蛋白基因结构及其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卫平 《蚕业科学》1998,24(4):231-243
综述了家蚕丝和蜘蛛丝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概况,并介绍了应用基因工程生产丝蛋白的现状。  相似文献   
93.
家蚕丝素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制备方法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祥瑞  徐俊良 《蚕业科学》2002,28(3):238-241
脱胶蚕丝用稀碱溶液处理后制成多孔的碱化丝素 ,分别经物理吸附和戊二醛交联方法制得固定化酶Ⅰ和Ⅱ。每克固定化酶Ⅰ的总活力为 791 0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2 0 6 % ,活力表现率为 72 2 7% ;每克固定化酶Ⅱ的总活力为 811 39U ,活力回收率为 5 3 6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97%。蚕丝经高浓度氯化钙溶液溶解、脱盐等处理后制成丝素粉末 ,经吸附后用戊二醛交联固定了葡萄糖异构酶 ,制成固定化酶Ⅲ。每克固定化酶Ⅲ的总活力为 84 4U ,活力回收率为 5 5 2 7% ,活力表现率为 72 4 2 %。经对固定化酶性质的研究表明 :碱化丝素和丝素粉末均能较好地固定葡萄糖异构酶 ;最适温度比游离酶升高了 15℃ ;最适pH没有变化 ,有较强的抗蛋白质变性剂 (8mol/L尿素溶液中的活力在 80 %以上 )能力 ;各固定化酶的Km值在 4× 10 -2 ~ 5× 10 -2 mol/L范围内。实验还发现Co2 + 和Mg2 +离子为固定化酶的激活剂 ,Fe3 + 和Ca2 + 离子为抑制剂。  相似文献   
94.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家蚕丝素蛋白解酒效果的动物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解酒效果更好的蚕丝功能性食品,将具有氧自由基清除作用,易进入肝细胞的N-乙酰半胱氨酸添加入家蚕丝蛋白粉中,调查其对ICR种小鼠血液中乙醇的分解效果。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家蚕丝素蛋白灌胃处理较家蚕丝素蛋白灌胃处理对小鼠血液中的乙醇具有更好的分解效果:前者使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在灌胃乙醇30 min后就快速下降,至4 h时,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仅为对照组的8.1%;后者使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在灌胃乙醇120 min后开始下降,至4 h时,小鼠血液中的乙醇浓度为对照组的65.6%。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丝素蛋白对雌、雄ICR种小鼠和SD种大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其LD50均大于10 g/kg,且在试验剂量范围(2.5、5.0、10.0 g/kg)内,对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精子畸形发生率均未见有明显影响。在丝素蛋白粉中添加适量N-乙酰半胱氨酸后,能增强对供试动物血液中乙醇的分解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5.
家蚕五龄幼虫中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对家蚕5龄期中部丝腺细胞不同区段的蛋白质组成研究,有利于发现与丝胶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功能蛋白质。本研究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家蚕中部丝腺前、中、后3个不同区段的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仅在前段表达的20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2A、Ser2B、S4和S5这4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仅在中段表达的22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1B、Ser1C、Ser1D和S3这4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仅在后段表达的27个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与Ser1A和S3这2种丝胶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另外,在中段和后段表达、前段不表达的51个差异性蛋白质、表达量在中段和后段比在前段高的20个差异性蛋白质,可能参与了中、后段相应的丝胶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6.
家蚕后部丝腺转氨酶活性及其与茧质性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卫平  汪萍 《蚕业科学》1996,22(3):175-178
采用酶学速率法分析了8个家蚕品种末龄第3、5、7日后部丝腺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和比活力。少丝量品种末龄GPT、GOT比活力随末龄发育逐渐升高,多丝量品种GPT比活力随末龄发育而不断下降,而GOT比活力一直较高或略有升高。GPT、GOT比活力与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的遗传相关,末龄第3天为显著正相关,第5天相关不显著,第7天为极显著负相关。GOT、GPT比活力遗传力分别达87.44%、80.4%,可作为产丝量选择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7.
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配比的纳米TiO2加入到丝素溶液中,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及溶失率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丝素多孔材料的内部孔为不规则的多角形,且孔与孔相互贯通,平均孔径为22~68μm,孔隙率为85%~92%;随着纳米TiO2加入量的增大,丝素蛋白的结晶结构从silkⅠ向silkⅡ构象转变,在水中的溶失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8.
基于探索桑叶综合利用新途径以及开发无公害染色丝绸织物的目的,以沸水及微波提取法获得的桑叶提取液作为丝绸织物的染料。采用不同提取剂对桑叶染料的萃取效果显示,以碱液提取最为有效,桑叶染色液的最大吸收峰值在420~450 nm间,且高浓度碱液提取桑叶染色液的染色效果好、耐贮藏。桑叶染色液的黄酮含量与明度值呈负相关,与偏绿值呈正相关。对染色丝织物的性能测试表明:桑叶提取液染色丝织品的耐皂洗牢度及湿牢度好,但耐光牢度较差;染色丝织物的色谱为黄绿色系,媒染不能改变色谱性质,仅有颜色深浅的变化。试验表明,桑叶提取液可作为丝绸织物染色的天然植源性黄绿色染料,建议应用于丝织品染色的工艺条件为:温度60~80℃,时间60 m in,pH 6.5~7.5。  相似文献   
99.
中国养蚕结茧、缫丝制衣的历史贯穿了上下7 000年之久。但是在以采集原料为主的原始社会时期,由发现蚕茧到制取蚕丝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本文从蚕痕迹及蚕丝制品的史实出发,通过归纳演绎的论证方式,分别从葛麻纤维的先行纺织工具与纺织技术支撑、绢纺与缫丝工艺的复杂度比较以及原料获取的难易程度等多个角度,证明在丝绸起源的初期阶段,原始的绢纺丝是蚕丝利用的早期形态,其时间应早于蚕丝长丝。之后,又通过梳理先秦时期丝织品中绢纺丝和长丝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过程,发现绢纺丝的使用逐渐滞后于长丝,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长丝性能更为优异、缫丝技术在制取蚕丝上变得日益成熟以及统治阶级的刻意选择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0.
Bombyx Mori is a representative of natural fibers which is known for its mechanical stability. In this study, electrical discharge of the fibers exposed to different voltages for certain periods was examined and mechanical lifetime was measured and also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U o and γ were calculated. We observed that crosslinks might be formed at the silk fibers exposed to high voltages and as a result, fibers become more resistant to mechan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