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30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Different silk substrates in form of spun silk tops, nonwoven web, yarn, and fabric were coated with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doped polypyrrole (PPy) by in situ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of pyrrole (Py)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FeCl3 as catalyst. PPy-coated silk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optical (OM) and scanning electron (SEM) microscopy, FT-IR spectroscopy, and thermal analysis (DSC, TG). OM and SEM showed that PPy completely coated the surface of individual silk fibers and that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occurred only at the fiber surface and not in the bulk. Dendrite-like aggregates of PPy adhered to the fiber surfac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sample first polymerized in the form of tops and then spun into yarn using conventional industrial machines. FT-IR (ATR mode) showed a mixed spectral pattern with bands typical of silk and PPy overlapping over the entire wavenumbers range. DSC and TG showed that PPy-coated silk fibers attain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 owing to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PPy layer against thermal degradati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lk fibers remained unchanged upon polymerization of Py. The different PPy-coated silk materials displayed excellent electrical properties. After exposition to atmospheric oxygen for two years a residual conductivity of 10–20 % was recorded. The conductivity decreased sharply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omestic washing with water, while it remained essentially unchanged upon dry cleaning. Abrasion tests caused a limited increase of resistance. PPy-coated silk tops were successfully spun into yarn either pure or in blend with untreated silk fibers. The resulting yarns maintained good electr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世界丝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都先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蚕丝和丝绸生产国.本文从蚕丝和丝绸发展历史、生产状况、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三个丝绸大国进行了对比,对日韩丝绸业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三个国家中,我国仍然是最大蚕丝生产国,丝绸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3.
以大花萱草"黄绣客"为试材,研究了培养基中不同成分、光照强度和封口膜的透气性对"黄绣客"愈伤组织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琼脂和蔗糖质量浓度,降低硝酸铵以及激素质量浓度,能有效降低"黄绣客"玻璃化现象,激素质量浓度是影响"黄绣客"玻璃化的主要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黄绣客"玻璃化的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琼脂7g/L+蔗糖50g/L+硝酸铵400mg/L;培养期间增强封口膜的透气性和光照强度也能有效降低玻璃化。  相似文献   
104.
位于甘肃西部的河西地区,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曾一度有过一定规模的桑蚕养植和丝织业生产。考古和文献资料表明,河西的桑蚕丝织业始于两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宋元以后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5.
魏凯  陈国强  关晋平 《蚕业科学》2006,32(4):517-521
为了探讨自制有机磷系阻燃剂(acrytic organic phosphorous compound,SFR)作为真丝织物阻燃整理剂的可行性,使用过硫酸盐引发体系将SFR接枝到真丝织物上,并研究了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如反应温度、pH值和浴比等。得出的接枝较优工艺为:单体质量分数120%,引发剂质量分数0.9%,温度80℃,时间60min,浴比1∶30,pH3,接枝后用丙酮萃取24h。整理后的真丝织物进行可燃性测试表明,SFR用于真丝织物阻燃,当增重率高于30 %时可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极限氧指数可以达到29%以上,但整理后丝织物的强力和白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6.
周春晓  陈国强 《蚕业科学》2006,32(3):372-376
为了改善丝织物的服饰性能,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对真丝的接枝改性效果。采用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并对整理后的纤维和织物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对真丝的白度、强力影响较小,但接枝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有明显提高。为优选单体预乳化工艺,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接枝参数对真丝接枝率的影响。接枝的较好工艺条件为:单体用量100%~120%,引发剂用量1%,接枝温度70℃、时间100 m in、反应液pH 3。  相似文献   
107.
为开发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真丝内衣面料,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以真丝大分子制备引发剂,以CuBr/N,N,N′,N′′,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以水/乙醇为介质,将单体异丁酰酸-2-二乙氨基乙酯(DEAEMA)接枝到真丝织物上。X-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Br以共价键方式固定到了真丝织物的表面,显示真丝大分子引发剂制备成功;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差热扫描分析(DSC)均表明DEAEMA单体已接枝到真丝织物上,且织物的热稳定性能提高,热焓随接枝率的升高而降低;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蚕丝纤维的无定形区,而结晶结构基本未改变。接枝后的真丝织物经季铵化处理后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且抑菌率随接枝率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8.
选用 6个玉米自交系 ,1998年先进行模拟盖膜试验 ,得出其回归关系 ^y =8- 0 8x。1999年根据模拟试验结果再进行制种田盖膜试验 ,结果表明 ,父母本抽雄抽丝期相差在 10d之内 ,可将父母本同期播种 ,选择正确的时间地膜覆盖晚熟亲本 ,可以起到调节花期的作用 ,从而保证制种产量的稳产高产 ,减弱外界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丝绸之路东段生态支持能力与社会经济的动态耦合现状,旨在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系统论构建丝绸之路东段生态支持能力与社会经济协调耦合模型,提出评判标准和基本类型,并对该区2000—2012年生态支持能力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0—2012年丝绸之路东段生态支持能力以0.02/a的速率减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0.04/a的速率提高;(2)2000—2012年丝绸之路东段生态支持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度虽不断提高,但仍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3)丝绸之路东段生态支持能力与经济耦合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可划分为4类:轻度失调发展生态损益型、轻度失调发展磨合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结论]目前该段生态支持能力无法满足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当前最要紧的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0.
蚕丝纤维在钙盐微溶下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蚕丝纤维在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解过程具有阶段性,利用这一溶解机理,将蚕丝纤维放入一定条件的氯化钙溶液中进行微溶解处理,研究其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氯化钙溶液中处理15~25min的时间段内,丝纤维内部的微孔穴明显增多,强伸为、弹性、初始模量、应力松弛等力学性能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