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19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6篇
  49篇
综合类   465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386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百脉根离子通道蛋白Pollux与翻译延伸因子EF1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百脉根离子通道蛋白Pollux胞内结构域为诱饵,从百脉根AD-cDNA文库中筛选到与Pollux相互作用的多个阳性克隆,经DNA序列测定及NCBI数据库BLAST分析,其中有6个阳性克隆编码翻译延伸因子EF1A。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纯化Pollux和EF1A融合蛋白,通过Pull-down及Western杂交证实Pollux胞内结构域与EF1A的C-末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选取泌乳天数<40 d的健康奶牛 12头,按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似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日粮组成相同,试验组牛每天添加益康XP的剂量为试验第1天至第7天500 g/(头·d),从第 8 天后减少到120 g/(头·d),分两次饲喂。试验期为60 d。于试验前 1 天,试验第 20 天,40天和第 60 天分别采血,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定期测定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记录情期受胎率及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在试验后第20天,第 40 天和第 60 天血浆内毒素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产奶量在第20天,第6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奶牛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疾病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正交实验,摸索出生产苹果酒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可选用Na2SO3防止竭变,用果胶酶提高出汁率和澄清果汁,控制一定的条件使酵母发酵,用硅藻土澄清发酵原酒,陈酿后调配酒液成分,最后灭菌、检测、装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放大生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AGPase) 是作物淀粉合成的关键酶,由两个小亚基 (small subunit, AGPS) 和两个大亚基 (large subunit, AGPL)组成,具有细胞质 (cytosol) 和质体 (plastid) 两种亚型。AGPL1是胞质型大亚基,对该酶活性的发挥具有重要功能。已有研究表明,过表达小麦胞质AGPase大亚基TaAGPL1-1D基因显著提高了小麦AGPase活性和淀粉积累速率,说明TaAGPL1-1D在淀粉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将TaAGPL1-1D启动子与小麦籽粒cDNA文库进行酵母单杂交,筛选出一个转录因子TabHLH39,随后对TabHLH39与TaAGPL1-1D启动子之间的互作进行了验证;采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田间小麦植株基因组内沉默了该转录因子,发现 BSMV-VIGS-TabHLH39 病毒沉默小麦植株籽粒的粒长、粒宽、粒重和淀粉含量均显著下降,且TaAGPL1-1D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表明TabHLH39可能通过正向调控TaAGPL1-1D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小麦淀粉的合成。  相似文献   
995.
S-腺苷甲硫氨酸(SAM)是参与生物体众多生化反应的生理活性物质,酵母胞内ATP的水平是限制胞内SAM合成的因素之一。在酿酒酵母CGMCC 2842中克隆并过表达Adk1基因,发现Adk1基因的过表达使得酵母胞内ATP水平提高47.1%,SAM积累量提高47%;发酵16 h向发酵液中添加6 g·L-1柠檬酸钠,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mRNA水平和IDH酶活显著提高,在发酵24 h时胞内ATP水平提高39.4%,与对照相比,SAM积累量和对生物量得率分别提高79%和78.8%,表明胞内ATP水平的提高促进Met转化为SAM,这为ATP代谢调控而改善SAM合成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筛选出可适于配合型生物饲料高温加工需要的酵母菌株.[方法]通过对国家允许使用的酵母菌6株进行高温损伤耐受性试验和高活性培养条件的研究.[结果]筛选到可耐受45℃高温并保持108个/ml的高活菌数的菌株2株DQFC2117-1和DQFC2122-2.[结论]筛选出的菌株DQFC2117-1和DQF℃2122-2可作为配合型生物饲料加工所需要的耐高温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997.
正小麦黄花叶病是我国冬小麦上重要的病毒病害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发生面积都在66万hm~2以上,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达70%以上。该病害在我国河南、江苏、山东、安徽、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并且呈逐年蔓延趋  相似文献   
998.
采用酵母偏爱密码子合成5条编码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的引物,利用重叠PCR技术获得含210bp猪IGF-Ⅰ成熟蛋白基因的拼接产物。将该基因插入分泌表达载体pPIC9K中,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菌(Pischia pastoris)。经表型鉴定、PCR分析及G418筛选得到Muts型多拷贝整合菌,以1.5%甲醇诱导培养后,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在7.5kD处出现一特异蛋白条带,目的蛋白表达量达410mg/L。Dot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可与抗IGF-Ⅰ多克隆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999.
FH生物活性饲料酵母的营养特点是(1)可消化蛋白含量高,各种必需的氨基酸丰富平衡;(2)含有较为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消化酶,由于采用的烘干温度较低,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3)含有能够在动物体内促进酶活性的微量元素。 饲养试验中,以FH生物活性饲料酵母与目前国内推广的几种蛋白源组合成五组饲料,将蛋鸡分五组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H组的产蛋率、产蛋量、饲料报酬及经济效益均高于对照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蛋白源和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00.
The effect of the soil yeast,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LBA, on Glomus mosseae (BEG n°12) and Gigaspora rosea (BEG n°9) was studied in vitro and in greenhouse trials. Hyphal length of G. mosseae and G. rosea spor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resence of R. mucilaginosa. Exudates from R. mucilaginosa stimulated hyphal growth of G. mosseae and G. rosea spores. Increase in hyphal length of G. mosseae coincided with an increase in R. mucilaginosa exudates. No stimulation of G. rosea hyphal growth was detected when 0.3 and 0.5 ml per petri dish of yeast exudates was applied. Percentage root length colonization by G. mosseae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ill) and by G. rosea in red clover (Trifolium pratense L. cv. Huia) was increased only when the soil yeast was inoculated before G. mosseae or G. rosea was introduced. Beneficial effects of R. mucilaginosa o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colonization were found when the soil yeast was inoculated either as a thin agar slice or as a volume of 5 and 10 ml of an aqueous solution. R. mucilaginosa exudates (20 ml per pots) applied to soi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ercentage of AM colonization of soybean and red clo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