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小麦赤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 5℃ ;湿度越大菌丝生长越快 ;2 4h黑暗或 12h黑暗 +12h光照较有利于菌丝生长。小麦赤霉病菌在小麦、燕麦、玉米、绿豆等煎汁中培养不产生分生孢子 ,在该试验选用的合成培养基中产孢且孢子量大 ;在各类预防性杀菌剂中 ,多菌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2.
陕西省新育成品种(系)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陕西省2005-2007年新育成小麦品种及高代品系对赤霉病的抗性,采用单小花接种法对531份小麦品种(系)分年度进行了抗赤霉病鉴定和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材料中没有免疫材料;抗病品种(系)仅7份,占1.32%;中抗品种(系)26份,占4.90%;其余498份品种(系)均表现中感~感病,所占频率达93.78%.所有材料发病率均为100%.2005和2006年采用田间人工诱发接种的方法对344份材料的鉴定结果表明,抗病材料37份,占10.76%,发病率为3.3%~20.0%;中抗材料50份,占14.53%,发病率为13.3%~66.7%;中感~感病材料257份,占74.71%,发病率为23.3%~100.0%.由此可见,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及高代品系对赤霉病的抗性普遍较差.建议根据各地赤霉病发生程度,选择适度抗性指标,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逐步提高新育成品种(系)抗赤霉病水平.  相似文献   
63.
本文论述了我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鉴定所采用的鉴定方法和鉴定指标,着重分析了抗扩展性鉴定中应用相对抗病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丰抗结合原则下根据不同要求制订小麦抗赤霉病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64.
用AFLP和SSR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黄瓜抗感黑星病材料Q6和Q12,及其F2极性集团和F2群体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多态性。结果表明,AFLP和SSR 2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36.5%,9.6%;阳性比率分别为22%,0。在F2群体中找到了1个AFLP标记E20/M64,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是4.83 cM;1个SSR标记CSWCT02B,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是28.7 cM。AFLP的多态性比率要比SSR的多态性比率高。分析探讨了2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目的基因连锁标记筛选、基因定位等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用黄化子叶喷雾接种法鉴定黄瓜黑星病抗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黄化子叶喷雾接种鉴定黄瓜黑星病抗病性的具体方法是:将消毒后的黄瓜种子播在垫有湿纱布的培养皿中,20℃恒温黑暗培养5天后黄化子叶即长出。用喷雾法接种黄化子叶,孢子浓度为2×106个/mL,20℃黑暗培养4天后调查病情。经17个抗病性不同的品种验证,该方法与培养幼苗一真叶期喷雾法比较,同样准确、可靠。同时具有鉴定周期短、不受环境条件影响、接种症状表现明显、易于分级等优点。  相似文献   
66.
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与高抗赤霉病的亲缘物种鹅观草杂种回交后代BC2F1的基础上,对BC2F2-5,BC3F1-4等世代植株的形态,赤霉病抗性及细胞遗传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世代的增加,植株外部形态接近普通小麦;赤霉病抗性在高世代材料中仍得以保持;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范围逐代缩小,在高世代中2n=43,44植株的比例增加,这展示了异附加系筛选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67.
1991~1995年,在浙江省筛选抗大麦赤霉病3271份。其中,国内品种2416份,鉴定出抗病品种5份,中抗的204份;国外品种493份,鉴定出抗病品种4份.中抗的118份;野生大麦362份,未鉴定出抗病品种尚有待于进一步筛选。对2931份大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白粉病抗源筛选。其中国内外资源1827份鉴定出抗病品种12份;野生大麦1104份,未筛选出抗源,尚待继续鉴定。  相似文献   
68.
普通小麦八个品种对赤霉病抗扩展性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8个对赤霉病不同抗性的普通小麦双列杂交的试验结果,分析了病小穗数的配合力、遗传力、性状相关及扩展速度等。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主要是由基因加性效应所决定的,非加性效应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抗赤霉病性的遗传力较低,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病小穗数与有效小穗数和小穗密度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呈正相关,与株高、穗长、无效小穗数和穗粒数呈微弱负相关,对赤霉病抗性与上述性状在遗传上似无明显的关系。高感品种福龙选的潜育期最长(9.2天),高抗品种望水白的最短(5.3天),其余的差异不大(6.2~6.9天)。高抗品种的赤霉病扩展速度较慢,高感品种的较快。  相似文献   
69.
为了明确小麦品种(系)之间对赤霉病抗性差异,制订适宜的防治措施,采用穗期单花滴注法人工接种赤霉病病菌,对不同小麦品种(系)抗小麦赤霉病程度及产量进行了鉴定分析。不同小麦品种(系)间抗赤霉病程度有差异,未发现免疫品种(系),其中周麦18、AF-01、AF-11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抗性,受感染后,产量分别达到5 588.89、4 572.22、4 600.00 kg/hm2。  相似文献   
70.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漯河地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是小麦生产的特殊生态地区,近几年赤霉病的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均有所增加。本文初探了漯河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主栽品种易感赤霉病、菌源数量多、气候条件利于赤霉病发病、田间管理措施不佳、种植户应灾能力弱等因素;并对常见市售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化学药剂如多菌灵、戊唑醇、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进行了分析,提出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或者混配使用的建议,旨在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