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19篇
  免费   1229篇
  国内免费   1809篇
林业   1165篇
农学   3318篇
基础科学   311篇
  996篇
综合类   7088篇
农作物   2165篇
水产渔业   385篇
畜牧兽医   2277篇
园艺   970篇
植物保护   4982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707篇
  2021年   733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874篇
  2018年   606篇
  2017年   847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890篇
  2014年   1024篇
  2013年   1014篇
  2012年   1191篇
  2011年   1295篇
  2010年   1096篇
  2009年   1044篇
  2008年   995篇
  2007年   994篇
  2006年   904篇
  2005年   794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21篇
  2001年   554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62篇
  1993年   244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8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13篇
  1962年   10篇
  195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可以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菌株,开展盆栽试验,将分离自西鄂尔多斯荒漠强旱生孑遗植物四合木、沙冬青、绵刺等植物根系的8株内生真菌和1株内生真菌模式种印度梨形孢,以灌根的方式分别接种到青贮玉米幼苗根系,镜检侵染率后,采用PEG6000模拟重度干旱胁迫培养2周,测定青贮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并计算抗旱系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侵入青贮玉米根系形成共生,但侵染率存在差异;在未接菌(E-)组的非胁迫和胁迫植株之间,地上部分鲜重、叶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鲜重、根干重、根干物质含量、Pro含量、MDA含量、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等13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13个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只有Am04、Tm36、Tm02、印度梨形孢等4株内生真菌可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并以菌株Am04最优;而Pm53、Tm30、Pm38、Pm06、Pm57等5株内生真菌并未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且侵染率和大多数抗旱性生理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因此,不同内生真菌对青贮玉米幼苗抗旱性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菌株Am04较其他菌株更有利于提高青贮玉米幼苗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3.
AIM: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a single strategic treatment with a new class of anthelmintic could slow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existing classes of anthelmintic.

METHODS: An existing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nematode parasite dynam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thelmintic resistance. Variations on a five-drench preventive programme of treatments for lambs, in which either zero, the first, third or fifth treatment was substituted with a different class of drug, were compared for the time to reach treatment failure (defined as efficacy <95%). The sensitivity to variations in the death rate of adult worms, that varied from 1 to 5%, and the dominance of resistance genes were also assessed.

RESULTS: Replacing one of the five treatments with a different class of anthelmintic almost always s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and was never worse than using the same drug for all treatments. Further,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time to treatment failure depending on which treatment was substituted. Changing the first treatment always had the least benefit, whereas changing the fifth treatment always had the greatest. This pattern was independent of the daily death rate of adult worms, and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dominance of resistance under 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rategic substitution of a single treatment with a new class of anthelmintic, at the end of a serie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s to lambs using an existing class, could slow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o the latter. This strategic use of a new anthelmintic class has the potential to greatly extend the life of existing anthelmintics if these are still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54.
为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的群体结构、变异动态和新育成小麦品种(系)的抗病性,为病害流行预测、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02—2014年从陕西省8个市(区)的28个县(区)和毗邻的甘肃省、四川省和湖北省部分地区共采集鉴定小麦条锈菌标样2 779份,监测到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45个,其中,CYR33和CYR32为目前陕西省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新致病类型G22-9和G22-14虽然目前出现频率不高,但对贵农系列、92R系列以及Moro均有毒性,且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小麦条锈菌群体中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绝对优势,这与我国小麦品种抗病基因单一化有较大关系,应加强开发和利用新的、多元化的抗源材料。对2 952份陕西省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抗病性测试结果表明,其整体抗性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和抗病性分析结果,目前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应以抗CYR33和CYR32为主,同时注意对G22-9和G22-14的抗病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5.
156.
本文通过室内贴牌水培法及整株法,快速鉴定并验证了2013年采自湖南省不同地区稻田的50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贴牌水培法所用的二氯喹啉酸甄别剂量为80mg/L;稗草死亡率越低,其抗性倍数(resistance factor,RF)越高,其中死亡率为0时,整株法测定的RF值高达896.07~1 209.38;贴牌水培法测定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ED50远低于整株法,但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趋势高度吻合。笔者认为以贴牌水培法测定的死亡率小于40%的稗草样本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风险较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7.
黑胚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籽粒病害,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是黑胚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分析小麦抗黑胚病遗传规律并检测抗性位点,本研究以抗黑胚病小麦品系山农4143与感病品系宛原白1号的F7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3个试验点种植,采用“孢子液喷洒、套袋保湿”...  相似文献   
158.
5株柔嫩艾美耳球虫对4种抗球虫药的抗药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选择260只19日龄雏鸡,随机分成26组,每组10只,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南京株、凤阳株、扬州株、宣城株和蒙城株对地克珠利(Diclazuril)、马杜霉素(Maduramicin)、氯羟吡啶(C1opido1)、氯苯胍(Robenidine)的抗药性。每株球虫均设4个感染用药组、1个感染不用药组,另外设1个不感染不用药组。以POAA、RLS、ROP、ACI作为指标,判定5株球虫对4种药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凤阳株、扬州株和蒙城株分别仅对马杜霉素、氯苯胍、地克珠利敏感,南京株和宣城株对该4种药物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提示目前在凤阳、扬州和蒙城地区可分别合理地使用马杜霉素、氯苯胍和地克珠利,对其它药物须减少或暂停使用。  相似文献   
159.
广东水稻品种抗性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1 ̄1995年对广东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部分主栽品种抗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稻瘟病菌小种分布及发生动态相对稳定,优势种群为ZB群,ZC群;优势小种为ZB13、ZB5、ZC13和ZB1,不同生态稻区优势小种有差异。品种间具有不同的抗性水平,本省育成推广的主栽品种对稻瘟病属中等的抗性水平,个别品种抗性偏低,属于中感至感。粳籼89等的抗病性逐年下降,这些主栽品种抗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原有小种的  相似文献   
160.
利用来自不同育种环境的10份白菜型冬油菜材料,通过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分析其抗寒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不同浓度DNA甲基化抑制剂5-azaC处理,分析DNA去甲基化对白菜型冬油菜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及低温胁迫下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种环境选育的材料,其半致死温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材料2018-FJT、DT-7、DT-9与MXW-1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6.04℃、-15.98℃、-15.63℃、-15.04℃;材料CT-2360、CT-2380、CT-2400、CT-2420、CT-2440、CT-2460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32℃、-11.6℃、-11.42℃、-11.44℃、-12.97℃、-13.28℃。依据半致死温度,10个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018-FJTDT-7DT-9MXW-1CT-2460CT-2400CT-2380CT-2420CT-2440CT-2360。抗寒性的形成与育成环境的纬度和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选择抗寒性及产地不同的4个材料CT-2360、MXW-1、2018-FJT、DT-7进行生理测定,结果表明,1 000μmol·L~(-1) 5-azaC处理能显著抑制幼苗的根生长,4个材料的根长较对照减少93.14%~95.06%;低温下5-azaC处理对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幼苗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以及强抗寒性材料DT-7幼苗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最显著(P0.05);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材料的SOD、POD、CAT活性均上升,以低温处理5d最显著(P0.05),其中2018-FJT的SOD活性增幅最高,为45.85%,DT-7的POD活性增幅最大,为460%,CT-2360的CAT活性增幅最显著,为321.02%。HPLC分析发现常温下抗寒性较弱材料CT-2360的甲基化水平为77.48%,高于其他3个抗寒性强的材料;经过5-azaC处理后发生明显的去甲基化作用,证明抗寒能力受DNA去甲基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