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3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1418篇
林业   338篇
农学   2471篇
基础科学   1260篇
  2481篇
综合类   6521篇
农作物   1797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352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973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675篇
  2015年   608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1038篇
  2012年   1065篇
  2011年   1052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925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889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691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选用优质高产红薯品种超然966,研究在湘南气候条件下不同时期、不同密度、不同薯苗稻田种植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超然966在湘南地区稻田栽培选用上段苗或营养钵苗、密度每公顷5.7万株左右、5月上旬种植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53.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采取育种与栽培相结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节水型优质超级稻新品种为基础,以农业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为主攻方向,实现水稻高产为目标。  相似文献   
54.
栽插密度和水层对水稻化感品种抑草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具有化感特性的华抗草78和江苏地区主栽的扬稻6号,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水层深度条件下水稻品种的抑草效应,结果表明:每公顷45~60万苗的水稻栽插密度、水稻移栽后10 cm水层保持15 d的条件下华抗草78对稗草、异型莎草和陌上菜的株防效和干重防效明显,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5.
以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南十家村为例,探讨了村级农田水稻精准土壤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技术。在对该村农田土壤N、P、K养分状况分析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制作了农田土壤养分图,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分级;结合多年的水稻OPT试验参数,根据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田块的养分水平,推荐水稻施肥量,合理平衡地使用肥料资源。结果表明,推荐施肥水稻的实际产量和预测产量误差小于10%,并略高于该村的水稻平均产量,推荐N肥平均用量较全村低32%,N、P、K养分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56.
采用ASI方法检测土壤养分并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以OPT最佳施肥量为最高;OPT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39.3 kg/667 m2,增幅7.13%,增收70.3元(人民币,下同)/667 m2;在同一氮肥水平下,使用锌肥和钾肥的增产作用较显著;适当减少氮肥和磷肥的用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
74.7%农民乐防除休闲耕地杂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农民乐防除休闲地杂草,结果表明,74.7%农民乐对苣荬菜的防除适宜剂量为1 500g.hm-2;对野胡萝卜为750—1 050g.hm-2;赖草、硬枝早熟禾为2 250g.hm-2;对西伯利亚蓼、三脉紫菀、茵陈蒿为3 000g.hm-2。  相似文献   
58.
本试验结合化学分析与电镜技术,探讨了氨化与碱化处理对稻草硅化程度的影响,分析了稻草硅化程度与降解率的相关性。化学分析显示,碱化或氨化处理稻草的总硅含量随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铵处理剂量的增加而线性下降(P<0.01);可溶性硅含量随碳酸氢铵处理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但随氢氧化钠处理剂量增加线性下降(P<0.01);总硅与稻草干物质降解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0.560,P<0.01)。电镜观察发现,氢氧化钠处理的稻草茎表皮根毛皱缩、乳突和瘤状结构部分溶解,碳酸氢铵处理的稻草茎外表皮层部分脱落;氢氧化钠处理的稻草茎表皮有明显的降解优势,碳酸氢铵处理的稻草茎表皮瘤胃降解72h后仍保持完整的乳突和瘤状结构。上述结果表明,氨化和碱化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稻草的硅化程度,借此提高稻草的降解率,但两者降低稻草硅化的程度与方式不同。氨化处理通过使稻草表皮层部分脱落,降低稻草总硅含量,但借此提高稻草降解率的作用较弱;碱化处理可使稻草表皮硅酸盐部分溶解,从而使稻草总硅含量、可溶性硅含量下降,加速稻草降解。  相似文献   
59.
两个水稻DH群体发芽期和幼苗前期耐碱性状QTL定位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两个不同的加倍单倍体群体,在0.15%Na2CO3胁迫下,以发芽期和幼苗前期的发芽势(GE)等10个性状碱害相对值作为耐碱指标,进行耐碱性状QTL定位比较。碱害相对值相关分析表明,多个性状的碱害相对值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采用QTLMapper1.6统计软件对碱害相对值进行QTL分析。DH-1群体定位到10个主效QTL和15个上位性QTL,DH-2群体定位到14个主效QTL和15个上位性QTL。两群体定位列线比对发现:1个控制相对根长的QTL,qRRL3-1,两群体定位在第3染色体对应的区域(CT339-G62和RM7-RM3280)。其他性状两群体没有定位在相同的区域,但存在多个重要的数量基因座位,如CT158-CT550、RM3755-RM418和RM1349-RM1061等区域。在这些相同基因座位上两群体都检测到控制不同性状的主效QTL或上位性QTL,耐碱性QTL可能存在多效性、连锁性,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可以相互转化。多个QTL不仅与水稻耐碱性有关,还与多种抗逆性有关。这些结果将有利于耐碱性分子机制的剖析和强耐碱性水稻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0.
水稻转录因子bHLH家族基因响应环境胁迫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转录因子最大的家族之一。本研究以水稻日本晴为材料,在苗期进行PEG模拟干旱胁迫和ABA(abscisicacid)处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分析干旱胁迫差异表达的22个候选bHLH家族基因在PEG和ABA处理下的不同时间梯度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大部分候选基因的PEG胁迫表达谱与干旱胁迫表达谱一致,验证了芯片结果的可靠性;而在ABA处理下的大部分bHLH基因表现为抑制表达,部分基因的表达谱与干旱或PEG胁迫表达谱明显不同,推测这些bHLH基因参与PEG和ABA胁迫应答的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分子路径或模式。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克隆这些基因及分析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模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