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4篇 |
免费 | 110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6篇 |
农学 | 36篇 |
基础科学 | 69篇 |
270篇 | |
综合类 | 335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163篇 |
畜牧兽医 | 29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无论是紫色土还是黄色石灰土,坡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在人工降雨后发生衰减,并表现出随雨强增大,雨后表土各养分含量衰减幅度加大的趋势,但径流和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与雨强无关;径流中养分含量虽低于泥沙养分含量,但养分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全量养分含量上,而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而言,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主要以流失泥沙为载体,而黄色石灰土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则由流失泥沙和径流共同携带。 相似文献
72.
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与负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择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忠县石宝镇石盘丘小流域,通过对其2007—2009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形态与含量进行连续监测,研究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与负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非点源氮磷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居民点、柑橘果园和坡耕地,三者累计贡献了76%以上的小流域氮磷污染负荷,因此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是拦截居民点、柑橘果园和坡耕地的暴雨径流。水稻田作为三峡库区主要的农耕地,对径流、泥沙和养分具有显著的截留和净化作用,对来自居民点的氮磷去除效率都在56%~98%之间,因此水稻田合理管理与化肥高效利用是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负荷减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分析变化环境下水文序列的非一致性,为龙羊峡水库分期旱限水位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水文序列振动中心重构法,对龙羊峡水库年径流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及修正,然后利用水库旱限水位分级和Fisher最优分割法,对径流序列修正前后不同干旱等级下的水库分期旱限水位进行确定,最后通过耦合分期旱限水位建立以缺水指数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龙羊峡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对径流序列修正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分期旱限水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一致性检验发现,龙羊峡水库径流序列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并在1989年发生突变。经一致性修正后计算龙羊峡水库7-10月、11-12月、1-4月、5-6月4个分期的旱限水位,在轻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4.91,2 539.10和2 535.13 m,中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5.44,2 539.80和2 536.70 m,重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5.87,2 540.35和2 537.89 m;特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6.06,2 540.58和2 538.12 m。采用不同调度模型对龙羊峡水库进行优化调度,结果显示修正后的调度效果较好,其总缺水量、缺水指数相比修正前分别降低5.37%和6.03%,其中枯水时段平均缺水量降低了10.71%,缺水程度改善明显。【结论】非一致性径流对龙羊峡水库旱限水位的确定有一定影响,一致性修正后的径流使水库旱限水位的确定更加可靠,水库的抗旱能力得以提升,可为水库供水、抗旱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76.
77.
[目的]研究石灰土坡耕地在不同坡度下的磷素流失规律,以期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和水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坡耕地修建径流小区进行原位人工降雨试验,在雨强1.5mm/min时,分析10°,15°和20°这3种坡度下坡耕地的径流量、泥沙浓度,以及地表径流中总磷、颗粒态磷,泥沙中总磷、速效磷浓度的变化趋势,并对径流泥沙进行无机磷分级试验。[结果]坡度越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泥沙流失量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短,但坡度对径流中泥沙流失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坡度下径流中总磷(TP)、颗粒态磷(PP)浓度都随着产流时间逐渐变小最后趋于平衡,其中径流中TP主要以PP形式流失,达到80%以上;泥沙中磷素流失主要以无机态磷为主,无机磷分级试验表明被植物高效利用的有效态磷和缓效态磷占无机磷总量的54.1%~57.8%。[结论]坡度主要通过影响地表径流总量和径流携带的泥沙总量而影响磷素流失总量,石灰土坡耕地磷素流失主要以径流泥沙携带为主。 相似文献
78.
三峡库区农村沼气综合利用途径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资源丰富,但库区农村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能源紧缺的情况.库区的气候及资源是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沼气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好项目;是能够解决库区农村燃料短缺,提高用能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并且是保护生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库区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9.
80.
为探究三峡水库小江流域常见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肌肉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018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在小江流域7个设定断面,采集4种食性的14种鱼类样品,测定其生长特性指标,分析鱼类肌肉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鱼类肌肉C、N、P元素含量为34.75%~58.71%、7.00%~15.45%、0.89%~8.21%,C:N、C:P和N:P为3.62~9.75、16.92~136.95、2.14~35.31,其中磷元素含量变化最大且是导致N:P变化的主要原因。小江流域不同食性鱼类肌肉元素组成差异不明显,其中仅草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N含量和N:P显著大于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P<0.05),其他元素及比例在各食性鱼类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采样断面的鱼类肌肉元素含量及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小江流域鱼类肌肉N和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除草食性外,各食性鱼类的N含量均与水体NO-3-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