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5篇
  42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17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 multiplex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LAMP) assay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e stx1 and stx2 genes and applied for detection of 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EC) in cattle farm samples. Two target genes wer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m values of 85.03 ± 0.54℃ for stx1 and 87.47 ± 0.35℃ for stx2. The mLAMP assay was specific (100% inclusivity and exclusivity), sensitive (with a detection limit as low as 10 fg/µL), and quantifiable (R2 = 0.9313). The efficacy and sensitivity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applicability of the mLAMP assay to cattle farm samples. A total of 12 (12/253; 4.7%) and 17 (17/253; 6.7%) STEC O157, and 11 (11/236; 4.7%) non-O157 STEC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cattle farm samples by conventional selective culture,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and PCR-based culture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coinciding multiplex PCR and mLAMP results for the types of shiga toxin revealed the value of the mLAMP assay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rapidity for characterizing shiga toxin genes. Furthermore, the high detection rate of specific genes from enrichment broth samples indicates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this assay as a screen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STEC in cattle farm samples.  相似文献   
32.
在解剖、测量性成熟和未成熟中华绒螯蟹外部形态和性腺之基础上,试用“双百分率法”和“差异显著性检测法”对中华绒螯蟹的副性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成熟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均具有较明显的副性征。  相似文献   
33.
刘荭 《水产学报》2002,26(2):185-188
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IHHNV) ,是一种细小病毒 ,它能感染所有起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对虾组织细胞[1] 。在许多养殖对虾的国家都有IHHNV ,特别是中美洲国家和地区[2 ] 的对虾养殖业深受其害。随着各国间对虾贸易的急剧增长 ,IHHNV地理分布范围日益广泛 ,迄今为止 ,已扩散到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厄瓜多尔、秘鲁等国家和地区[2 -4] 。红额角对虾 (Penaeusstylirostris)、斑节对虾 (P .monodon)、短沟对虾 (P .semisulcatu…  相似文献   
34.
应用PCR和RT—PCR技术,对一批进境的南美白对虾亲虾进行了多种病毒性病原的检疫。结果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临床观察也表明,该批亲虾体表散布大量黑色病灶,为TSV感染引起的TS典型病变。  相似文献   
35.
借助计算机软件,在分析比较了9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A片段结构蛋白基因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2对VP2和VP3基因PCR引物,经RT-PCR反应条件优化选择,成功地建立了RT-PCR方法,用于扩增IBDVVP2和VP3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分子杂交鉴定,获得4个IBDV野毒株VP2和VP3基因,为IBDV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信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市油茶生产中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问题,通过对油茶低产原因的分析,为开发油茶资源,提出了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7.
小麦黄花叶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间接ELISA对感染WYMV的小麦病叶检测,通过比较分析影响ELISA测定结果的包被缓冲液、抗血清及酶标抗体的浓度和种类,确立了较为稳定的反应体系.利用此ELISA检测体系并结合RT-PCR方法对从四川采集的田间小麦中WYMV进行检测,确定了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的检测系统,为田间大量小麦病样的检测提供有效、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通过反转录 PCR( RT- PCR)测定了肝窦内皮细胞和枯否细胞中 bcl- 2和 GAPDH m RNA的半衰期。结果表明 ,在窦内皮细胞中 bcl- 2和 GAPDH m RNA的半衰期分别为 6 .13和大于 2 0 h,在枯否细胞中 bcl- 2和GAPDH m RNA的半衰期分别为 5 .86和 13.74h。  相似文献   
39.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融合蛋白和禽流感病毒(AIV)核蛋白的核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NDV和AIV的特异扩增片段分别为156bp和219bp,建立了同时检测强毒力NDV和AIV核酸的一步法复合RT—PCR。试验中未能检出弱毒力NDV,IBV,IBDV,REV,REOV及SPF鸡肌肉组织的RNA,从不同年代分离的16个NDV强毒株全为阳性而NDV弱毒株全为阴性。经验证,复合引物与单一引物的扩增效率一致,能够检出NDV和H;亚型AIV的最低病毒量分别为10^3.7EID。和10^3.9EID50。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建立的一步法复合RT—PCR特异、敏感,适用于强毒力NDV和AIV.感染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40.
根据转基因油菜RT73品系转入的外源基因质粒图谱,设计品系鉴定的特异性引物,进行SYBR!Green I实时PCR检测,建立转基因油菜品系鉴定的SYBR Green I实时PCR方法。同时针对油菜FatA基因设计出内源基因。结果表明:应用实时PCR技术,利用SYBR Green I染料能选择性结合双链DNA的特点,可检测到RT73品系特异性靶序列扩增所产生的荧光信号,且通过溶解曲线确定其熔点值为80.2(±0.5)。SYBR Green I实时PCR能通过溶解曲线有效地区分特异性产物、非特异性产物以及引物二聚体,是鉴定转基因油菜RT73品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