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02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1174篇
基础科学   6篇
  197篇
综合类   1731篇
农作物   651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505篇
园艺   320篇
植物保护   22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41.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是指生物体内的一些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并能产生一些可检测变化的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由于其测定指标全面、准确、系统且具有特异性等优点,近十几年来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中。本文对一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在环境检测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42.
[目的]开发银鲳分子标记技术。[方法]通过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 )获得银鲳转录组原始试验数据,经过拼接后,获得3715603条unigene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MISA对所有unigene进行简单重复序列(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鉴定。同时,利用软件对银鲳转录组SSR的多态性进行评价。[结果]银鲳转录组水平上,共鉴定出107007个SSR位点,分布在97289条unigene中,发生频率为2.62%,SSR平均密度为476个/Mbp。在银鲳转录组SSRs中,单核苷酸与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为主要重复类型,分别占总SSRs的48.14%和34.10%。银鲳转录组数据中SSR序列共包括424种重复基元类型,单核苷酸重复基元A占较高比例,占同一重复类型SSRs的49.57%,二核苷酸重复基元TG/AC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GAG/AAC是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同一重复类型SSRs的42.43%和9.61%。重复序列长度在12 bp以上的SSR标记位点数占总SSR的76.95%,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结论]银鲳SSRs位点具有极大的可开发性,可为银鲳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43.
分子标记预测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种优势育种是蔬菜作物的一种重要育种技术。国内外利用RFLP、RAPD、AFLP、SSR、ISSR等分子标记技术开展了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的方法研究,取得了富有启示性的研究结果。本文分析和述评了国内外作物杂种优势分子预测的遗传距离法、杂种优势类群法、QTL法认为基于QTL的杂种优势类群和遗传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将是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并最有可能在育种实践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944.
阐述了农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在遗传育种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了作物QTL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在甜菜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对9份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胞质类型进行分子标记鉴定,以期为今后更好的利用分子标记来进行辅助育种奠定基础。通过CTAB法提取白菜的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orf138基因保守序列设计2对特异引物,对9份白菜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条带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在NCBI中进行同源性比对,最终确定其不育胞质类型。结果表明:2对特异引物PI/PII和PIII/PIV只在4份白菜雄性不育基因中均扩增出条带,在另外5份材料中未扩增出条带,与田间育性鉴定相符,获得4份白菜Ogura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标记;在GenBank中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L1-CI、L3-CI、L3-F1 3个不育材料的特异片段与已报道的青花菜Ogu CMS所具有的Ogu orf138基因(Genbank登录号:HQ149728)同源度高达100%,L1-F1的同源度达99%,出现了一个变异位点,另外5份材料的胞质不育类型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该方法鉴定出9份材料中有4份材料是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的材料,得到了4条分子标记,该结果可为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新的标记,也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6.
Bacterial leaf blight (BLB), caused by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vignicola (Xav), is widespread in major cowpea [Vigna unguiculata (L.) Walp.] growing regions of the world. Considering the resource poor nature of cowpea farmers,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tion of cultivars resistant to the disease is the best option. Identification of DNA markers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will increase precision of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es like bacterial leaf blight. Hence, an attempt was made to detect QTL for resistance to BLB using 194 F2 : 3 progeny derived from the cross ‘C‐152’ (susceptible parent) × ‘V‐16’ (resistant parent). These progeny were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by the leaf inoculation method. Platykurtic distribution of per cent disease index scores indicated quantitative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leaf blight. A genetic map with 96 markers (79 SSR and 17 CISP) constructed from the 194 F2 individuals was used to perform QTL analysis. Out of three major QTL identified, one was on LG 8 (qtlblb‐1) and two on LG 11 (qtlblb‐2 and qtlblb‐3). The PCR product generated by the primer VuMt337 encoded for RIN2‐like mRNA that positively regulate RPM1‐ and RPS2‐dependent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The QTL qtlblb‐1 explained 30.58% phenotypic variation followed by qtlblb‐2 and qtlblb‐3 with 10.77% and 10.63%, respectively. The major QTL region on LG 8 was introgressed from cultivar V‐16 into the bacterial leaf blight susceptible variety C‐152 through marker‐assisted backcrossing (MABC).  相似文献   
947.
利用玉米DUS测试技术对20份玉米自交系的47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SSR标记检测,结合这20份自交系的形态差异值和分子差异值进行品种特异性鉴定标准的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0份自交系的差异值得出形态差异值≥2作为特异性判定的标准;根据形态差异值和分子差异值列出一个散点图,散点图表明形态差异值≥2和分子差异值≥2在判定品种的特异性上一致。因此,可以用分子标记差异值≥2作为品种特异性判定的标准,即SSR标记在两个及两个以上位点不同可以判定为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948.
以普通小麦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Q9086×陇鉴19’为作图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通过选用2 187对SSR引物筛选出RIL群体双亲表现多态性的引物共405对,多态性频率为18.52%.不同类型SSR标记多态性频率从小到大依次为Xpsp(4.4%)相似文献   
949.
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技术,用5个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来自3个不同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3个牙鲆群体平均等位基因在4.8~5.6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0)在0.3917~0.564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5981~0.6264之间。有多个位点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韩国群体与日本群体遗传距离最远。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92.44%和7.56%,固定系数(R)为0.0752(P〈0.001),表明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分化显著。  相似文献   
950.
微卫星标记在海洋经济贝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卫星标记是一种DNA分析手段,是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本文探讨了海洋贝类微卫星DNA的开发现状,介绍了微卫星的特点。阐述了微卫星标记技术应用于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杂交子代的鉴定及杂种优势和繁殖成功率分析以及物种鉴定等方面的情况,并说明了微卫星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