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496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136篇
  177篇
综合类   1049篇
农作物   16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稻抛栽秧苗立苗中的形态与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起身立苗是抛秧稻特有的一个基本过程,在生产实践中,能否及时起身立苗,无疑是决定抛秧稻成败的关键和应用的前提。以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模拟苗姿,较系统地研究立苗期间的形态、生理变化。结果表明,①非直立苗起立期间分蘖节弯曲,秧苗基部下侧具有伸长功能的细胞生长快于上侧细胞,分蘖节下部发生大量新根,扎入土中,成为秧苗直立的支点。②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的立苗时间分别是4d、8d和12d。③立苗过程中,带土直立苗和带土倾斜苗的发根优势明显、根系活力强,至第4天根量显著大于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④无土秧苗活棵期间植株含水率比立苗初期下降快,后逐渐上升,10d后接近带土秧苗。⑤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后叶绿素含量高于无土手栽苗,无土平躺苗叶绿素含量低于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没有多大差异,所有处理秧苗除无土平躺苗外10d后叶绿素含量逐渐恢复正常。⑥栽后2d所有处理秧苗的根系、地上部的可溶性总糖在活棵立苗中被消耗,抛后4d无土秧苗地上部可溶性总糖开始增加,带土直立苗与带土倾斜苗活棵立苗快,栽后糖分消耗多。⑦立苗期间,各种苗姿植株地上、地下部的N、P、K积累量都增加,平均增速以带土秧苗大于无土秧苗,直立苗大于平躺苗。⑧各苗姿秧苗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是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由此说明,带土秧苗比非带土秧苗立苗活棵立苗早,直立苗比非直立苗活棵早。因此,生产上抛秧稻要选择带土秧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减少平躺苗比例,提高抛秧稻群体起点质量。  相似文献   
32.
在水培条件下不同剂量硅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水培条件下,研究硅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株施入2~8mg硅酸钠显著降低玉米株高,并随施入量的增多,株高受影响越大,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同时玉米叶片组织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平均含量显著降低,并随施入量的增加,各指标均有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硅具有抑制玉米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麦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为了探索提高丘区套作小麦机播质量的农艺措施,本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 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处理对麦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中播深对麦苗素质影响最大,5 cm播深利于培育壮苗,播深2 cm时表现为出苗率、基本苗,根系活力、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显著下降,而播深8 cm时地中茎极显著增长导致出苗率下降,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极显著降低;翻耕条件下分蘖节埋得较深,促进了植株分蘖,但地中茎加长,出苗率变低;免耕条件下植株生长量大,株高和绿叶面积增大;覆土处理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幼苗素质较不覆土高。因此,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配套的农艺措施应选择“免耕+播深5 cm+覆土”利于提高麦苗素质。  相似文献   
34.
为降低甘薯秧回收机功耗,提高甘薯秧回收率,利用CFX软件求解计算抛送装置内气固两相流,仿真对比分析不同输送弯管结构时抛送装置内两相流分布规律,以确定输送管合理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输送弯管的上壁面三段弧度结合方案、单一曲率半径收缩过渡、适当的风机入口开度有助于提高抛送装置性能。以弯管弧度、收缩曲线曲率半径、入口开度为试验因素,以回收机抛送装置比功耗、甘薯秧回收率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仿真优化试验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输送弯管上壁面弧度采用三段弧组合R1026 mm+R513 mm+R256 mm,收缩曲线曲率半径为850 mm,风机入口开度为216 mm时,抛送装置比功耗、甘薯秧回收率分别为660 m2/s2、93.23%。对比试验表明抛送装置优化改进后比功耗降低9.71%,甘薯秧回收率提高1.04%,证明薯秧回收机输送弯管仿真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5.
为了降低夏季蔬菜集约化育苗时幼苗的根区高温环境,利用地下水作为循环媒介,设计了用于根区降温的水冷苗床。试验分别采用金属梯形管(M)和塑料圆管(P)作为冷水管,以未采用根区降温的苗床为对照,研究两种水冷苗床的根区降温效果及其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水冷苗床番茄幼苗根区日均温、白天均温和最高温度均显著低于对照苗床(P<0.05)。M式和P式苗床番茄幼苗根区日均温分别为23.2℃和26.0℃,全天根区温度高于25℃的历时为8.3h和11.6h,分别比对照苗床减少7.5h和4.2h。水冷苗床显著促进了番茄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番茄幼苗茎流速率、根系呼吸速率和光合能力,M式和P式水冷苗床番茄幼苗单株干质量依次为4.52和3.90mg,分别比对照(2.85mg)增加58.6%和36.8%(P<0.01)。两种水冷苗床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根区降温效果和番茄幼苗生长来看,M式水冷苗床更有利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6.
介绍水稻集中育秧的作用、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种类和特点,对水稻集中育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7.
Single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xplain the capacity of initial seedling root volume (Rv) and first-order lateral roots (FOLR) relative to shoot height, diameter, and fresh mass to serve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stock quality and predictors of first- and second-year height and diameter on an afforestation site in southern Indiana, USA. This was accomplished for northern red oak (Quercus rubra L.), white oak (Quercus alba L.), and black cherry (Prunus serotina Ehrh) seedlings graded into four Rv categories at establishment. Field survival was high (85–97%) for all species. Initial diameter, height, fresh mass, and Rv provided similar predictive ability of second-year field response for absolute height (R2 = 0.59–0.77) and diameter (R2 = 0.50–0.73) for both oak species. Initial seedling Rv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field response than FOLR for both oak species, though not for cherry. Multiple-variable models accounted for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variation in seedling field height and diameter than did single-variable equations. The high R2 (up to 0.95) of regression models suggests field performance of these species can be reliably predicted and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initial seedling morphology in dictating early plant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38.
干旱胁迫下砂生槐、锦鸡儿的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旱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西藏半干旱区的两种豆科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干旱胁迫手段,比较和分析了砂生槐、矮锦鸡儿在持续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推移,土壤含水量不断下降,2种灌木体内水分饱和亏缺值均呈上升趋势,从上升速率和变化情况来看,砂生槐的叶片保水能力优于矮锦鸡儿;叶绿素a+b值和叶绿素a/b值综合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39.
四倍体刺槐组培瓶苗生根培养及生根苗移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倍体刺槐是从韩国和匈牙利引进的大叶速生刺槐人工诱变的四倍体树种,具有速生、叶大、条粗、枝密、抗性强等特点,生长速度是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利用不同质量的组培瓶苗为材料,选取最佳生根状态的组培瓶苗进行生根培养和生根苗移栽试验,成功地筛选出生根培养基激素和生根苗移栽基质的最佳组合,建立了四倍体刺槐的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40.
温度与光周期对樟子松实生苗针叶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抗寒发育的影响及两因子对抗寒性的影响是否呈加性,本实验对秋季停长了的2年生樟子松实生苗进行了4个不同温度+光周期处理:长光周期高温(16h/8h,15℃)(LDHT),长光周期低温(16h/8h,3℃)(LDLT),短光周期高温(8h/16h,15℃)(SDHT),短光周期低温(8h/16h,3℃)(SDLT)。处理时间为三个月。每隔2或3周取一次样,共取样5次。每次取样分别用电导法(EL)、褐变法(VSD)和荧光法(CF)测定针叶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光周期与温度条件下,针叶的抗寒性达到相应的抗寒性固定水平;经不同处理的2年生樟子松苗其针叶抗寒锻炼速率不同,但不支持加性理论;三种方法测定的针叶的抗寒性有差异,但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