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6篇 |
免费 | 550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3篇 |
农学 | 197篇 |
基础科学 | 148篇 |
200篇 | |
综合类 | 1099篇 |
农作物 | 171篇 |
水产渔业 | 12篇 |
畜牧兽医 | 73篇 |
园艺 | 156篇 |
植物保护 | 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186篇 |
2010年 | 157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93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21.
李家兴;朱俊彦;张有泽;朱木兰;陈泓蓉;任露露;刘升锐;姚明哲;韦朝领 《茶叶学报》2024,65(1):28-36
122.
目的: 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 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 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相似文献
123.
对甜椒穴盘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复水处理,探讨了叶片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如下:叶片RWC、渗透势随基质水分减少而降低,渗调能力逐步增强。POD、SOD、CAT酶活性随水分减少而上升,SOD对水分胁迫最敏感,复水后主要由POD、CAT负责清除H2O2和过氧化物;游离氨基酸、脯氨酸随基质水分减少急剧上升,复水后大幅下降,可能为轻度胁迫下主要的渗调物质。RWC降至45%(停水后3d)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显著积累,明显晚于氨基酸,但它们基础含量高,主要在较为严重的水分胁迫时发挥作用。虽然水分胁迫使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均提高,但任何程度的胁迫均不可避免地伤害幼苗。穴盘苗生产中,建议“水分胁迫锻炼”时间以不超过3d(RWC≥45%)为宜。 相似文献
124.
研究结果表明,增强的紫外线-B(UV-B,280-320nm)辐射会导致水稻植株矮化4.71%-16.59%、叶面积变小、干物质生产量减少11.79%-60.57%。究其原因主要是叶片光合作用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光合系统Ⅱ受到破坏,光合作用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25.
钵育大苗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水稻钵盘育苗不同秧龄秧苗对低温和盐碱的抵抗能力,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方法对不同播期的秧苗进行了全生育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钵育大苗秧苗综合素质好,插秧后抗低温、抗盐碱能力强,比钵育中苗提早成熟3d,而且可提高产量10.7%。 相似文献
126.
兰科菌根真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野生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根系中分离到Dt1、Dt2、Dt5、Dt6、Dt7、Dt8 共6株真菌,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和球花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定期测定石斛苗的株数、株高、叶数、新芽数等指标,并与不接种的石斛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t5号和Dt8号真菌的接种效果最好,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均良好,株数增多、株高增加、落叶减少,新芽和新根萌发,因此它们对于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128.
模拟土壤pH值对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叶片光合速率、类囊体膜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室温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以及多肽组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pH值小于5.0或大于7.0时,叶片光合速率、PSⅠ和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以及类囊体膜室温荧光发射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尤以pH 4.0试验组的降低幅度最为显著;pH 4.0与pH 8.0两个试验组使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峰值得到增强,但未使多肽组分发生明显改变。研究证明,与酸性环境相比,水稻幼苗对碱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更强,其生长的最适土壤pH值为6.0。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落叶松播种苗根外追施钼酸铵液,促进苗高,地径生长,较明显地提高了苗木整体质量,对苗木木质化和提高苗木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不同阴香群落中幼苗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阴香幼苗营养元素含量幅度分别为:N 15.3-4.1 g/kg;P 0.4-0.2 g/kg;K 4.9-2.3 g/kg;Ca 16.1-1.9 g/kg。阴香幼苗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各器官中以叶的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各元素中以Ca的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61.12%,K的变异程度最低,变异系数为25.95%。阴香幼苗各元素之间相关性显著,但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这主要是由阴香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