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8篇
  42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51.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0》最新统计数据,通过构建3个准则层和21个评价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主客观赋权法,计算出上海市近10年来的生态安全指数,同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后,对进一步提高上海市生态安全水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2.
黄奕  严力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98-15502,15507
通过对湿地的介绍,引出湿地公园的概念,以上海嘉定北郊湿地公园规划案例为例,介绍了规划区现状,从交通条件、区位、用地、生态环境、文化资源、景观等方面分析,提出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及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53.
上海都市多功能农业关键共性技术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都市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城市需求为导向,以现代技术为支撑。都市多功能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可以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起到支撑作用。本研究在对上海都市多功能农业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都市多功能农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分析,构建了上海都市多功能农业关键共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4.
对上海玉米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上海玉米的消费与需求状况,指出制约上海玉米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上海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5.
以入编《上海市农作物品种资源》中的20份大穗型和10份大粒型地方资源为材料,分别对其区域分布、类型、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大穗、大粒型稻种资源较为集中地分布于青浦区,占样品总量的37%;其类型丰富,单株有效穗变异较大,遗传多样;综合性状优良的种...  相似文献   
156.
采用2004-2013年上海市分行业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并与主要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相结合,分析10年间土地利用产生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4-2013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均呈稳定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42.60%和62.88%,但由于生产性土地面积基数较小,净碳排放量已增加至3 532.790万t/年。工矿用地是最大碳源,年均碳排放量占比达61.3%;而交通用地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最高,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8年达到峰值3.959 t/km2。碳足迹面积远高于上海市实际面积,2013年生态赤字已达67 516 km2。在区域层面,上海市是高强度点状排放源,碳减排压力较大,并从减源增汇角度对土地低碳利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蔬菜的多样化需求对蔬菜产业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蔬菜供给安全逐渐成为影响食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上海都市型蔬菜产业的发展经验,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启示意义。基于2000 - 2012年上海市蔬菜生产产量数据,本文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上海未来2013-2017年的蔬菜生产量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对预测模型的精度检验,显示GM(1,1)预测模型精度良好,研究结果显示上海2013-2017年蔬菜生产总量呈不断下降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惠农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蔬菜产业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努力打造上海蔬菜产业升级版,努力保障上海地区蔬菜供给安全,促进上海都市型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8.
城乡交错带空间分布是相关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行政区域的统计资料研究方法存在若干不足,将3S(GIS,GPS,RS)技术与大数据结合则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本文通过POI(point of interest)和核密度分析结合的方法界定上海市城乡交错带分布区域,进而从发展模式对城乡交错带分布区域的形成进行解读。本研究方法所提出的城乡交错带区域清晰地展示了城市化扩张的三类典型模式:近郊圈层扩张模式、中郊轴向延伸模式和远郊孤立发展模式。最后从POI数据更新频率、交通路网集聚性、人为标注的选择性、郊区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影响城乡交错带分布的因素。研究方法突破了传统基于行政边界区划的不足,可为城乡交错带相关研究及城乡建设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9.
1995—2015年上海市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范丽娟  田广星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1):287-292,298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生态变化的时空规律,为当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5期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技术与Fragstats等软件,分析1995—2015年上海市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995—2015年上海市耕地、草地以及水域呈减少趋势,林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耕地的动态度明显,而草地的土地利用动态程度最弱,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在2000—2005年多发生剧变,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年际波动规律;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发生在耕地和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耕地和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以耕地的转出和城乡、工矿和居民用地的转入为主要特征;上海市景观格局在时间上表现为斑块数目不断增多,景观破碎度呈现越来越高的主要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景观多样性指数从中部高、四周低的趋势逐渐转化为中西部、北部部分高的趋势。[结论]城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度,保护并且增加生态服务功能性用地。  相似文献   
160.
气候变暖情景下上海园林树木抗病虫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已造成严重影响,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开展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园林树种抗病虫害能力评价是合理有效选择园林树种的依据之一。本文按照抗性筛选、抗性评估、抗性管理3个层次,构建了上海园林树木抗病虫害能力评价体系,并在根据寄主梳理病虫害名录的基础上,对上海常见的32种园林树木在气候变暖情景下的抗病虫能力进行了评估。本评价体系包括抗病害和抗虫害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中,抗病害能力分为抗非致死类叶部病害、枝部病害、根部病害、致死类病害4个层次;抗虫害能力分为抗蛀干性害虫、食叶性害虫、刺吸性害虫、地下害虫4个层次。评价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情景下,上海园林树木对病虫害的高感树种有6种(合欢、加拿利海枣、二球悬铃木、香樟,杜鹃、日本晚樱)、易感树种6种(苏铁、重阳木、垂柳、冬青卫矛、桂花、海桐)、低抗树种8种(女贞、水杉、枫杨、栾树、三角枫、垂丝海棠、木槿、构骨)、中抗树种10种(苦楝、银杏、广玉兰、雪松、杜英、蚊母、紫叶小檗、蜡梅、八角金盘、石楠)、高抗树种2种(白玉兰、山茶)。本文构建的抗病虫害评估体系为园林树木在气候变暖情景下对病虫害的抗性能力检测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方法,从过去仅针对单一或少数病虫的个案研究,转变为针对多个树种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整体性研究。对响应气候变暖情景下园林树木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状态以及选择合理的绿化树种和制定城市园林养护的可持续管理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