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5篇
  61篇
综合类   497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45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不同授粉方式对桃无花粉品种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授粉方式对桃(Prunus persica)无花粉品种豫农6号、砂子早生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喷雾授粉和人工点授均能显著提高桃无花粉品种的坐果率,其中人工喷雾授粉效果较好,坐果率分别比2003年和2004年的对照(自然授粉)提高2.87倍和3.24倍;人工喷雾授粉时以花粉,蔗糖,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37.5:250为好.  相似文献   
992.
盐分处理对滨梅根际微域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X-射线电子探针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盐处理对滨梅(Prunus maritima)根际和根内营养元素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分布的影响,揭示根-土界面微域养分的吸收、累积与亏缺状况,为植物耐盐机理和盐土改良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根际0~100μm范围内,9g/L处理的Na、Mg、Ca、Zn均呈明显亏缺状况,K、Cl亏缺不明显,而Fe则出现明显累积。随NaCl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加,Na、Mg吸收量增多,而Cl、Ca、Fe则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盐分下滨梅吸收Cl、Ca等元素较多,植物长势较好,但质量浓度过高则吸收Na、Mg较多,不仅影响细胞的扩张性能,而且造成生理缺水,引起植物伤害。因此,Na、Mg吸收累积可能是引起植物盐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为阐明多胺及其抑制剂对干旱胁迫下李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光合指标(Pn,Gs,Ci和Tr)和游离态多胺(Putrescine:Put,Spermidine:Spd和Spermine:Spm)含量的影响,以‘秋姬'李为试材,设置6个处理(CK,Drought:Dr,CK+Spd,Dr.+Spd,Dr.+MGBG和Dr.+MGBG+Spd),处理60 d后检测李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光合指标和游离态多胺含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李幼苗叶片中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指标下降,3种游离态多胺含量上升;多胺处理促进了干旱胁迫下3种指标的上升;抑制剂处理降低了干旱胁迫下游离态多胺Spd和Spm的含量。多胺可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李幼苗叶片的光合性能和3种游离态多胺的含量,提高李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对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 Maxim.)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蒙古扁桃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筛选出适合蒙古扁桃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0.80mg/L+IAA1.20mg/L+30g/L蔗糖+5g/L琼脂粉,pH值为6.0~6.2;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0mg/L+NAA0.10mg/L+30g/L蔗糖+5g/L琼脂粉,pH值为6.0~6.2;继代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0.80mg/L+IAA1.50mg/L+NAA0.05mg/L+30g/L蔗糖+5g/L琼脂粉,pH值为6.0~6.2;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0mg/L+根皮苷5.00mg/L+15g/L蔗糖+5g/L琼脂粉,pH值为6.0~6.2;以草炭:蛭石:珍珠岩=2:1:1为移栽基质效果最好。[结论]为蒙古扁桃品种改良及工厂化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在简介栽培植物品种国际登录工作缘起后,强调它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服务性系统工程。接着介绍了栽培植物国际登录的意义与作用。主要在使品种置于国际统一系统下,实现品名规范化与标准化。随即以梅和木犀属为例,介绍了我国现有两个国际登录权威的工作简状。然后,概括介绍了我国现有品种国际登录权威的工作、经验和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国际园艺植物登录工作的中国规划,包括组织推动与重点植物目标,等等。  相似文献   
996.
杏树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3年生杏树(Prunus armeniaca)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3个杏树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2)3个品种的抗旱性随土壤水分的不同而有异,胁迫程度较轻时抗旱性依次为:金太阳>香白>金皇后;随胁迫的加剧,抗旱性则为:香白>金太阳>金皇后.  相似文献   
997.
以4年生黑宝石李Prunus salicina'Friar'为试材,采取不同时期喷洒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防治李实蜂Hoplocampa ninutominuto,评价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2 a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花前(花蕾处于露色期、个别单花开放)和花后(花基本落完时)各喷1次,可使黑宝石李受李实蜂危害而造成的虫果率下降到10.9%和10.6%,是防治李实蜂的最佳时期,花前用药可以防止成虫产卵,花后喷药防止幼虫蛀果.在生产上以物候期为指标指导李实蜂防治更具有实际意义.表1参9  相似文献   
998.
采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红晶李Prunus salicina‘Hongjing’与其他19个李主栽品种的亲缘关系,揭示红晶李的遗传基础。从12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4个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93条清晰的条带,其中84条具有多态性,占90.3%。通过POPGENE 32软件分析,红晶李与其他19个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5 5~0.734 8,其中与大石早生P.salicina‘Oishi Wase’间的遗传距离最近,遗传距离仅为0.215 5,而与槜李P.salicina‘Zuili’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遗传距离为0.734 8。在本实验条件下,引物U811在1 000 bp左右有一条红晶李的特有条带,可作为它的特征带,表明红晶李具有其特有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涝渍对桃、李幼苗根系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李伟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127-130
为了探讨涝渍胁迫对桃和李根部代谢的影响,以1年生索瑞斯李扦插苗和毛桃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在持续淹水胁迫下,其根系中无氧呼吸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持续淹水8d中,二者根系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均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则先升后降,但李苗LDH活性达最大值时间比桃苗早,达到峰值后李苗下降较慢而桃苗下降迅速;桃苗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而李苗呈升-降-升的双峰曲线,桃苗POD活性峰值比李苗高,而李苗POD保持较高活性持续时间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降-升-降趋势,二者淹水前CAT活性很高;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000.
以包括野梅在内的15个梅品种、1个野生种和其近缘种杏、山杏、桃、山桃、李和‘垂枝’毛樱桃、‘紫叶’李为试材,运用AFLP标记,采用7对引物组合(E-ACTM-CAT、E-GAM-CTC、E-ACTM-CCA、E-ACTM-CAC、E-ACTCTC、E-ACTCAG、E-ACCM-CAG)选择性扩增得到287个多态性条带的6888条带数据,使用NTSYSpc2.1t软件,采用Nei’s(72)遗传距离,SAHNClustering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得到了梅品种与近缘种的亲缘关系与形态学、育种记录等相关记录相符的结论,并支持梅花二元分类系统的相关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