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6篇
农学   42篇
  16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探究2种水分条件下,氮素对甘蔗脯氨酸合成积累的效应,为甘蔗生产中氮素的施用提供理论参考。以粤糖55为材料,采用桶栽试验,在2种水分条件下,测定4个氮素水平间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P5CS与δ-O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以及有效茎数、茎径、株高、蔗茎产量、锤度的表现值。结果表明: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脯氨酸的含量及δ-OAT、P5CS基因表达量逐渐提高,δ-OAT、P5CS活性先增后降;正常水分下,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脯氨酸含量、P5CS活性、δ-OAT活性不断下降。有效茎数、株高、蔗茎产量等性状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茎径、糖锤度则是先增后降。通过分析结果认为,在过磷酸钙(P肥)、氯化钾(K肥)施用量分别固定为1 800、750 kg/hm~2时,砖红壤土尿素(N肥)施用量在456~918 kg/hm~2范围内最佳,甘蔗抗逆性不断增强,产量不断增加,糖分高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2.
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幼苗期抗旱性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在模拟干旱的条件下,测定了幼苗期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在干旱胁迫下的抗旱生理指标,通过观测在干旱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叶片细胞质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与同期正常浇水组相比较。根据各指标的变化动态对幼苗期高加索三叶草和白三叶的抗旱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试验表明,高加索三叶草幼苗比白三叶表现了更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83.
青海省6种禾本科牧草的抗寒性研究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寒性强的牧草种质资源,本试验以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pauciflora Tongde)、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 pratensis)、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Tongde)为研究材料,对不同温度下6种牧草的萌发率进行了研究,并对这6种牧草苗期进行了抗寒锻炼、冷冻及解冻恢复生长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阶段牧草中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而且采用隶属函数对6种牧草进行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同种牧草的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6种牧草的丙二醛含量在抗寒锻炼后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抗寒锻炼和冷冻处理后升高,返青后降低;6种牧草的抗寒性依次为无芒雀麦 > 草原看麦娘 > 同德贫花鹅观草 > 同德短芒披碱草 > 扁穗冰草 > 大颖草。本研究为退化高寒草地恢复的物种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4.
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inn.)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0~250mmol/L NaCl胁迫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豇豆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在150mmol/L浓度时,3者的含量都达到最大值;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开始逐渐上升,它们的活性分别在100mmol/L、150mmol/L和150mmol/L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同时,对NaCl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进行适时定量PCR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转录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一致。说明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下,NaCl诱导了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3种抗氧化酶活性相应地提高,从而提高了豇豆应对NaCl胁迫的能力。本文结果将为今后豇豆在盐碱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5.
以不同抗寒力的5个葡萄种和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越冬前准备时期叶片内游离氨基酸总量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抗寒力的关系。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进入越冬休眠期前,随着气温降低,葡萄叶片内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抗寒力越强的种和品种增加的倍数越高。叶片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抗寒力存在相关性。在同一时期叶片内脯氨酸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的倍数与葡萄种和品种的抗寒力强弱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6.
干旱胁迫下草坪草脯氨酸的积累量是比较草坪抗旱性的重要鉴定指标之一。本文对脯氨酸的功能、与草坪草抗旱性的关系以及干旱胁迫下草坪草游离脯氨酸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7.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is traditionally grown in the mountain regions of the Andes where frost is common. However,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frost resistance observed in quinoa are largely unknown. For this reason, a study on cultivars of quinoa originating from the Andean highlands and from the inter-Andean valleys was performed. Frost tolerance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average lethal temperature of 50% of the leaf tissues (LT50) by ion leakage, and supercooling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thermal analysis using thermocouples. Quinoa demonstrated supercooling capacity (a mechanism that prevents immediate damage by freezing temperatures) of 5 °C. Ice nucleation temperature was always lower than the LT50.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ain survival mechanism of quinoa to frost is avoidance of ice formation by moderate supercooling.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quinoa has a high soluble sugar content, which may cause a lowering of the freezing point and therefore contributing to lower the LT50.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ent of proline and soluble sugars, such as sucrose, may serve as indicators of frost tolerance in quinoa breeding material.  相似文献   
188.
抗旱性不同的梅、杏、桃对土壤干旱处理后的生理反应有相似的趋势,表现为叶片含水量降低,水势下降,蛋白质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游离脯氨酸(PRO)急剧增加,游离态脱落酸(FABA)缓慢上升,复水后这些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干旱处理过程中,抗旱性最差的梅PRO累积能力高于抗旱性强的桃和杏,而ABA变化种类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9.
干旱胁迫下香椿苗木脯氨酸累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江苏、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6个种源香椿苗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香椿脯氨酸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同一种源不同时期香椿苗木脯氨酸累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轻度胁迫过程中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重度胁迫下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同一时期不同种源的变化幅度不同,增加幅度较大和恢复能力较强的为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种源,湖南、湖北种源的增加幅度较小,恢复能力也较弱.综合脯氨酸的变化情况及自然表现认为,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种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湖南、湖北等种源抗旱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90.
亚麻荠种子萌发抗旱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江  姜伟  孙群  孙宝启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03-203
比较模拟干旱条件下亚麻荠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苗长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亚麻荠发芽指数和苗长下降趋势均以及脯氨酸含量增加趋势均低于小麦,小麦对干旱更加敏感。亚麻荠种子的外层胶质占种子总重的5.67%,可吸收181.31倍的水分,使种子在最初10min内即可吸收相当于自身重量8倍的水分,浸泡24h后吸水量达到10倍左右;而小麦种子浸泡24h后吸水量只有54.7%,据此认为这可能是亚麻荠种子抗旱性较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