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2篇
  48篇
综合类   6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90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健  冯光德 《中国家禽》2004,26(4):13-15
试验比较了不同氨基酸模式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将320只1日龄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80只,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四种日粮(按四种氨基酸模式配制),试验期21天。结果表明:日粮的氨基酸模式为Lys∶Met∶Trp∶Thr=100∶45∶21∶62时,其2周和3周体重高于其它各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F/G和血清尿酸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12.
半番鸭适宜日粮营养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秀清 《中国家禽》2005,27(9):11-12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三组半番鸭分别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观察各组肉鸭的增重、成活率、饲料报酬、屠体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4~7周龄日粮适宜蛋能比为14.41克/兆焦、粗蛋白17%、8~9周龄12.08克/兆焦、粗蛋白14.5%。  相似文献   
13.
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分离株S1基因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以DRV-YH、DRV-YJL两株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RNA为模板,扩增了S1全基因的cDNA片段.将S1 cDNA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cDNA片段长1643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S1基因的三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ORF2和ORF3)和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RV-YH与ARV-S1133,176分别有6个,10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JL与ARV-S1133,176分别有8个,12个核苷酸的差异,DRV-YH与DRV-YJL有4个核苷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讨人工感染鸭源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绍鸭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45只20日龄SPF绍鸭,随机分为攻毒组(27只)和对照组(18只),攻毒组采用滴鼻点眼的途径(108.38 EID50)接种鸭源NDV强毒株(Md/CH/LGD/1/2005),对照组接种磷酸盐缓冲液。在攻毒后24和48 h,从对照组及攻毒组各随机取6只鸭屠宰,分别采集肾脏、肺脏、气管、腺胃、骨髓、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法氏囊9个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样品中9种AvBD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剩余鸭每天持续观察,每隔4 d采血1次,直至24 d,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于攻毒后24、48、72和120 h采集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以确定排毒周期。结果表明,感染该NDV毒株后,鸭没有临床发病症状和死亡情况发生;感染后鸭排毒开始于攻毒后第1天,到第5天停止,在攻毒组咽喉及泄殖腔拭子中均检测到NDV。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该NDV能够诱导鸭体内产生抗NDV特异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24 h,部分鸭组织中AvBD1、AvBD2、AvBD5、AvBD6、AvBD9和AvBD16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48 h,AvBD1和AvBD6在部分鸭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感染后48 h法氏囊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脾脏中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感染后24 h的表达量。综上所述,该鸭源NDV毒株感染可诱导绍鸭体内在早期产生天然免疫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与病毒在机体内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qPCR分析生肌调节因子MyoD1基因在高邮鸭和金定鸭胚胎期及初生早期(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以及与胚胎和胸肌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D1 mRNA在两个品种鸭胸肌早期发育中表现出一致的表达规律,均呈“波浪形”,在13胚龄时表达量相对较高,17胚龄时下降,21胚龄时上升到最高,随后下降,出雏后又维持较高水平;品种间比较结果显示除了在25胚龄时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稍低于高邮鸭,在其他所检测的胚龄/日龄中,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表达量均高于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P>0.05);高邮鸭胸肌MyoD1 mRNA表达与胚胎和胸肌发育无显著相关性,而金定鸭胸肌中MyoD1 mRNA的表达与其胚胎和胸肌发育呈强负相关(P胚重=0.048;P胸肌重=0.006)。MyoD1基因参与鸭胚胎期及出雏早期胸肌的发育,胸肌中MyoD1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yoD1基因在胚胎期胸肌发生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中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弱毒疫苗和DHV油乳剂灭活苗多次免疫产蛋鸡,制备鸡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自制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高免卵黄抗体的疗效取决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及治疗的时间。实验室试验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应达2^8以上,并且在感染DHV 24h以内对雏鸭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相关生物特性,本试验从西昌市某规模化鸭场采集病料,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及理化性质鉴定,分离得到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对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优势血清型为O119、O86、O126、O142和O44,占分离株55.56%。血清型O119占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40.74%,为该鸭场流行的致病血清型。对20种兽医临床常用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7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均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对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较敏感,对利福平等5种药物耐受。大肠杆菌相关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 iutAhlyFIssIroNompTfyuAirp 2、TshpapA基因携带率均为100.00%, fimC基因携带率59.26%, K 99基因携带率7.40%。各项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控鸭大肠杆菌病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为大肠杆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鸭的类似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RT—PCR和DNA测序技术,克隆和测定了绍兴麻鸭的一种类似鸡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构建了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三维结构分子模型。结果显示,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IL-2基因的核苷酸长度由748个碱基组成,编码产物为由1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编码产物中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IL-2基因的核苷酸及编码产物,与鸡和火鸡IL-2的一致性分别为71.4%~72.1%和55.0%~57.9%,与哺乳类等动物IL-2的一致性分别为22.1%~28.8%和14.3%~17.1%。对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IL-2基因蛋白编码产物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编码产物与鸡和火鸡IL-2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绍兴麻鸭的类似于鸡IL-2基因编码产物的三维结构,预测由4个α-螺旋结构和2个β折叠组成。这些研究结果预示。鸭的类似于鸡IL-2基因编码产物,在生物学功能上与哺乳动物和其他禽类具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毒力的鸭瘟病毒(DPV)感染对雏鸭INF-γ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为DPV的感染与免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接种了鸭瘟强毒株和疫苗株的雏鸭肝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IFN-γ mRNA的表达水平及鸭瘟病毒(DPV)的荷载量进行动态定量监测。结果表明:①感染鸭瘟强毒后,IFN-γ mRNA 在肝脏中的表达没有明显规律,PBL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很高,在此期间(1~12 h),病毒DNA量很少。IFN-γ mRNA表达量在6 h后大幅下降,直到144 h都非常低,而病毒的载量逐渐增大,至144 h时达到峰值。②接种弱毒疫苗后,肝脏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较高且稳定,至12 h达到顶峰,约比对照高出8倍。PBL中IFN-γ mRNA表达量较低且不稳定。弱毒DNA荷载量稳定上升,但载量约比强毒低两个数量级。病毒DNA在PBL检测不到。IFN-γ在抵抗鸭瘟强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FN-γ在肝脏中高水平的表达可能是鸭瘟疫苗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