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6篇
  128篇
综合类   431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利用西南地区东部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E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61~2012年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典型年份大尺度环流合成特征以及水汽输送对其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主要降雨型是西多东少,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高纬由乌拉尔山高压脊、亚州东部高压脊以及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低压槽形成的两脊一槽的环流型与西南地区东部洪涝年密切相关,这是导致西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背景;夏季风向北面以及西面输送的水汽扩展强度是否减弱是西南地区东部水资源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2.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342-344
Abstract

Rice (Oryza sativa) grown on rainfed Vertisols in the semi-arid tropics of southern Lombok, Eastern Indonesia, is usually flooded in the short wet season, creating a considerable demand for water. However, rice crops and secondary crops frequently suffer from water stress as the soil dries after the wet season. Four systems of soil management for rice were studied at Wakan and Kawo, with average annual rainfalls of 984 mm and 1665 mm respectively. The objective was to improve water use efficiency (grain yield/m3 water consumed). The four systems were unflooded permanent raised beds with tillage (RMT) or without tillage (RNT), and flooded flat land with tillage (FMT,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gogorancah), or without tillage (FNT). Water was kept at 0.1 m depth in the furrows (RMT, RNT) or at 0.05 m depth on flat land (FMT, FNT). Excess water was collected in a dam (embung), and used when necessary to keep the water at the desired depth. Compared with FMT, RNT reduced crop water requirement for rice by 50% at Wakan and by 44% at Kawo.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RNT was increased by 90% at Wakan, and by 56% at Kawo, compared with that in FMT.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in the yield of rice at Kawo (4.5 t/ha), but at Wakan yield was better in FMT or FNT (4.2 t/ha) than RMT or RNT (2.8 t/ha). Hence, on rainfed Vertisols of Southern Lombok, rice grown on permanent raised beds, with or without tillage, could successfully replace rice grown under the conventional flooded system with tillage on flat land (gogorancah), where the rainfall is higher. The extra water saved with permanent raised beds could be used to irrigate secondary crops.  相似文献   
223.
基于CROPWAT-DSSAT关中地区冬小麦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关中地区作物需水规律可为合理制定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前提,从而为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农业水资源提供帮助。该文基于CROPWAT-DSSAT模型模拟分析了关中地区近30年来冬小麦生长季期间的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等季节变化特征,并模拟不同降水年型不同灌溉制度下作物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多次灌水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最优灌溉方案。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冬小麦生长季期间有效降水量不足其需水量的50%,不同降水年型的季节特征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越冬及返青拔节期缺水较为严重。冬小麦生长期间,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及灌浆水4水中以返青水最为关键,其次为拔节水,灌浆水对产量的贡献作用最小;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冬小麦最佳灌溉定额分别为75 mm、125 mm及150 mm;枯水年需在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分别灌水25 mm、75 mm和50 mm,此时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收益均最高;平水年需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分别灌水50 mm、50 mm和25 mm,此时冬小麦产量最高,越冬水灌溉量减半后经济效益最高;丰水年则需在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均灌溉25 mm为宜,此时冬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224.
廊坊市人工增雨作业区粉尘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伯华  宫进忠  陈宝江  展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82+6593-6582,6593
根据催化剂AgI的化学性质和人工增雨的天气学原理,选取廊坊市3个增雨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面积各约50~100 km2范围内的地表粉尘样品进行银含量测定分析,探讨人工增雨区粉尘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业影响区较对比区粉尘银含量略有提高。人群身心状况调查显示,人工增雨对人类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25.
李明春  马永忠  黄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8-12349,12363
根据建昌1960~2009年气象三大要素,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年、作物生长季时间尺度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量资源(平均气温、≥0℃、≥10℃活动积温)呈明显的升高和增加趋势;光照资源、降水资源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减少趋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改变,使得气候资源从新整合,对建昌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一方面,气候变化使建昌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光照资源和降水资源的趋势减少,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纵观气候变暖的利弊关系,应该是弊大于利,因此,提高对气候变暖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26.
郑梦琪  赵华荣  郭纯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8+16912-16828,16912
[目的]研究1957~2007年桂林气象站降雨资料变化。[方法]利用桂林市区1957~2007年逐日降雨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等方法,对51年来桂林市区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趋势、降雨周期、降雨突变等分析。[结果]51年来桂林市区降雨量存在上升趋势,第1、第2、第3季度除个别年份变化稍大外,其余年份变化均大体相同,第4季度却有减少的趋势,且各年份变化较为明显,说明近些年的气候变化中,冬季的降雨量变化很不稳定,同时有越来越少的趋势;但整体来讲,桂林市区总降雨量变化不明显,但伴有上升趋势,说明51年来桂林市区气候变化不甚明显。小波分析表明,桂林市区降雨量变化以15年为一个周期、以2~3年为一个小周期。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表明,51年来桂林市区总降雨量的突变情况并不明显,但第2、第3季度的突变情况变化比较多,其中以近10年变化最为明显,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桂林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7.
利用塔城市1961~2007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47年来温度、降水、日照和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速率达0.50℃/10a,47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2.4℃。四季季平均气温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最为明显,线性增长率达0.85℃/10a;秋季次之,线性增温速率为0.58℃/10a;夏季线性增长速率为0.39℃/10a;春季线性增温速率最小为0.34℃/10a,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呈波动式上升特征,增温率为0.37℃/10a。春、夏、秋、冬的线性增温率分别为0.217、0.266、0.488和0.540℃/10a。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比较相似。近47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3.49 mm/10a,年降水量变化的波动较为明显,春、夏季降水量变化不太明显,秋季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最明显,对全年降水量上升趋势贡献最大,其次为春季。近47年来,平均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变化速率为-21.1 h/10a。年平均风速呈较小的减弱趋势,减少速率仅为-0.08 m/s.10a。  相似文献   
228.
吕爱锋  杨佩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32-15336
[目的]从区域的角度来探讨森林火灾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耦合站点气象数据、我国森林分布数据以及我国森林火灾季节月份分布数据,获得了气温和降水在每个省森林区域火灾季节时间段内的平均值。然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降水、气温与森林火灾面积的关系。[结果]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火灾面积的年际变化。降水减少的同时温度升高以及降水升高的同时温度降低与火灾面积的增、减存在的较好的同步关系,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这种伴随关系有差异。对不同地区森林区域平均气温、降水与火灾面积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多数地区森林火灾面积与气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例如西北地区(R=0.367,P=0.01)、西南地区(R=0.327,P=0.02)、华南地区(R=0.330,P=0.02)、华东地区(R=0.516,P〈0.01)、新疆地区(R=0.447,P=0.042)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降水与火灾面积除了在西北地区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1)、在华南地区存在负相关(R=-0.323,P=0.03)之外,在其他地区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揭示我国森林火灾与气温、降水关系对于开展森林防火以及火灾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9.
杨素英  赵秀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08-22410
利用1959~2000年东北地区93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极值的时间特征,结果发现,东北地区夏季暴雨强履增强,暴雨日数略减少,tL雨量与总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极端干燥事件近42年来增加显著,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极端干甥事件发生异常频繁,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干旱频繁发生及灾情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极端连雨日总体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极端连雨日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夏季总降水量的重要因子,而降水强度是影响90年代中期之后夏季降水总量的重要因子。最大3d平均降水量无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30.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0-9912,9927
[目的]研究近57年安阳和南阳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3~2009年安阳和南阳的逐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两市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7年来,安阳和南阳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安阳下降较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安阳春季和冬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南阳呈下降趋势,而两市夏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从周期变化来看,安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2~15年时,在1970年有一个突变点,而南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5年时,有两个突变点(1965和1997年),时间尺度为7~10年时,突变点有4个(1968、1978、1987和1999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气候变化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