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茯苓果冻的生产工艺、操作要点和配方等,为其生产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
茯苓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先淑  胡先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818,825
系统阐述了茯苓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茯苓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优化茯苓酸奶的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茯苓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确定茯苓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茯苓多糖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26℃,15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5.6,接种6%的菌龄为2 d的茯苓菌,摇瓶振荡培养7 d,发酵液中茯苓多糖含量为6.91 mg/ml。各因素对茯苓酸奶发酵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液(奶粉、发酵液、水)的构成质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糖浓度。[结论]茯苓乳酸制作的最佳工艺为:奶粉∶发酵液∶水=1∶1∶7,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菌=1∶1)接种量6%,糖浓度6%,发酵温度40℃,发酵6 h后后熟12~24 h,制取的酸奶品质最好,兼具茯苓发酵液的香味与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74.
不同树种木粉/PVC复合材料天然耐腐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种不同树种木粉与PVC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加速试验对比研究不同组别复合材料对采绒革盖菌和绵腐卧孔菌的天然耐腐性差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水分吸附测试深入分析腐朽菌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及界面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别复合材料对彩绒革盖菌耐腐性排序为:杉木/PVC马尾松/PVC白千层/PVC枫香/PVC尾巨桉/PVC复合材料;对绵腐卧孔菌耐腐性排序为:杉木/PVC尾巨桉/PVC、白千层/PVC、马尾松/PVC枫香/PVC复合材料。腐朽菌菌丝可通过木粉和PVC树脂界面结合空隙处进入试样内部进行侵蚀,从而降低复合材料间的界面结合,使其水分吸附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5.
三种药用菌发酵茶的最适茶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低档乌龙茶、茶青、珠茶初胚为培养料培养灵芝、茯苓和猴头菌发酵茶。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和猴头菌发酵茶最适茶培养基为乌龙茶培养基;灵芝发酵茶最适茶培养基为茶青培养基。 ?A ?A ?A ?A ?A ?A ?A ?A ?A ?A  相似文献   
76.
“川杰1号”茯苓优质菌株,具备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点。多年来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不断研究与之相配套的松树蔸栽培茯芩新技术。从选兜、定场、择期、清场、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松树蔸栽培"川杰1号"茯苓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7.
对茯苓喙扁蝽各虫态及若虫各龄期形态特征及发生世代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湖北茯苓喙扁蝽1年发生1~2代,且第2代为局部世代;以第1代成虫和少量第2代若虫群集在茯苓窖段木下面及堆放在茯苓场地的潮湿段木下面越冬;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产卵盛期,6月上中旬进入孵化盛期,9~10月为第1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卵产于茯苓菌核的表皮下或缝隙处;若虫共5龄;成虫、若虫均刺吸为害。  相似文献   
78.
本试验研究了马尾松采伐基地培育杉木林分套种茯苓的平均产量和产值,以及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马尾松采伐基地培育杉木林分套种茯苓平均产量232kg/hm2,平均产值4296元/hm2;套种茯苓让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杉木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
云南不同产地茯苓总三萜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显色法测定来自云南3个不同地区茯苓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表明,3个不同地区茯苓中总三萜平均含量为5.96 mg·g-1~9.26 mg·g-1,它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茯苓皮中总三萜平均含量13.44 mg·g-1,显著高于茯苓肉3.37 mg·g-1,并且新鲜茯苓样品中总三萜含量低于干燥样品.  相似文献   
80.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 ℃、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