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篇 |
农学 | 10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5篇 | |
综合类 | 166篇 |
农作物 | 22篇 |
水产渔业 | 99篇 |
畜牧兽医 | 30篇 |
园艺 | 12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刺蛾科Limacodidae是鳞翅目中1个相对较小的科,是果树、园林及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目前我国已知64属230种,其中89种有幼虫的寄主植物记录。文章列出了这89种刺蛾及其寄主植物,并对其食性多样性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刺蛾科昆虫涉及到的寄主植物共有64科,其中以茶科上的刺蛾种类最多,达47种,占总数的52.8%。 相似文献
23.
养成好习惯,做个好馆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1):131-133
论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种种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对搞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好习惯,阐述了做个好馆员应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4.
25.
系统观察了桑褶翅尺蛾幼虫的生活习性,测量了该幼虫每天的体长、体重、摄食量、粪重及头宽,建立了该幼虫体长、体重、摄食量、粪重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方程,以及该幼虫的体长、体重、粪重、摄食量、头宽与龄期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26.
金舞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0,20(3):79-80
英语教学应重视我们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差异的研究。在特定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首先必须了解对方的语言交际习惯和标准。 相似文献
27.
从澳大利亚班克木的资源概况、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育苗技术、栽培技本及其在生态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班克木的引种栽培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人为活动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过程和功能产生极大影响。明确人为活动干扰对甘南高寒草甸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食性的影响,可为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比较了自然生境和两种人为活动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夏季的食物组成、比例、多样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主要采食杂类草和禾本科植物,不同生境下其采食的植物种类变化不大,采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比例最大(自然生境、干扰生境1和干扰生境2的相对密度分别为46.67%,24.59%和19.00%)。相较自然生境,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对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采食相对比例显著降低,而对杂类草的采食相对比例显著增加。人为活动干扰后,喜马拉雅旱獭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增高,食物生态位宽度增加,拓宽自身食物生态位宽度是喜马拉雅旱獭应对人为活动干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0.
两个强优势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生长习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获得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株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大规模地展示这种杂种优势和更全面地研究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的特点。【方法】以PSR073和PSR120为材料,对其叶龄、分蘖、开花习性及外部形态等进行观察统计,研究其生长习性。【结果】PSR073、PSR120在株高、穗长、粒长、粒宽、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多倍体优势,并且具有高达83%以上的结实率;叶龄、分蘖及开花习性等方面表现出与二倍体水稻相似的特点。【结论】这两个多倍体水稻杂种的特点与以前报道的多倍体水稻的情况明显不同,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并没有对其生长习性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这为其应用于生产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