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5篇
  44篇
综合类   45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8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UV-C辐照对平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为试材,经过不同剂量(0、2.5、5.0、7.5、10.0 k J/m2)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后,于4℃条件下贮藏,研究UV-C辐照对平菇中黄酮、还原糖、丙二醛(MDA)、VC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辐照处理后平菇中的MDA含量总体低于对照组,黄酮、还原糖和VC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以辐照剂量为7.5 k J/m2UV-C处理后的平菇MDA含量最低,黄酮、还原糖、VC含量最高,感官品质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说明该剂量UV-C辐照较好地保持了平菇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阿魏侧耳菌丝胞外酶活力和原基形成的影响,为生产中阿魏菇生长发育的调控和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阿魏侧耳(CGMCC 5.00774)为菌种,采用棉籽壳、麸皮、玉米粉为培养料培养菌丝至生理成熟,分别进行5、10和15℃低温处理(对照处理25℃),于第5、10、15、20、25和30d取样测定培养料中菌丝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半纤维素酶(HC酶)、淀粉酶、漆酶、蛋白酶的活力,观察各处理原基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10、15℃低温处理后CMC酶和HC酶活力降低,漆酶、淀粉酶、蛋白酶活力则一直高于对照组.5℃处理25和30 d及10℃处理25和30 d的样品出现原基,其他处理均未出现原基.[结论]低温处理能引起菌丝胞外酶活力的变化,阿魏侧耳原基分化的最适低温处理条件是10℃,25 d.  相似文献   
133.
几种伞形科中药浸出液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丽  简在友  李孝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99-5500
从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等方面,探讨了4种伞形科中药阿魏、防风、柴胡、前胡的浸出液对白灵菇K3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4种中药浸出液都能促进白灵菇菌丝的生长发育,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的阿魏、防风、柴胡和前胡浸出液的最佳浓度分别是20、201、5和15 g/L。  相似文献   
134.
白灵菇液体培养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摇瓶发酵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葡萄糖浓度和C/N分别为4.0%、2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1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35.
八个榆黄蘑菌株同功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榆黄磨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利用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计算了8个榆黄蘑供试菌株间的Pearson相似系数;并采用类间平均法(Between-groups linkage)进行系统聚类,对供试菌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2个同工酶系统中均有共同特征谱带,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多态性.菌株pc-5与其他各菌株遗传差异均较大;菌株pc-2与菌株pc-7的遗传差异很小,可能是源于同一种或为亲缘关系很近的变异类型;其余各菌株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6.
杏鲍菇主要农艺性状与单菇产量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影响杏鲍菇产量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菇鲜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影响杏鲍菇单菇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菌盖直径、茵柄直径、茵柄长度、菌盖厚度、干物质含量与单菇鲜重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最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单菇鲜重(Y)与茵盖直径(X1)、菌柄长度(X3)以及干物质含量(墨)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Y=-2.496+2.026X1+0.486X3+5.124X5。[结论】为杏鲍菇遗传育种以及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及菌包后熟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控制条件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经菌株对比试验,筛选到杏鲍菇1号和3号适宜工厂化生产需要。菌包满袋后经过5~6 d的后熟期再搬入冷库,杏鲍菇菌蕾分化快,形成早,子实体在冷库中生长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38.
杏鲍菇培养阶段基质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培养阶段进行跟踪观察,初步分析了瓶栽杏鲍菇培养期间基质的理化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培养至25-30d时菌丝发满,基质含水量、呼吸产生的CO2量最大;基质pH在菌丝生长阶段前期下降较快,后期基本维持稳定;适宜的后熟时间能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杏鲍菇液体茵种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杏鲍菇母种“农杏”为供试菌种,将不同浓度寡聚糖添加到培养基中,观察杏鲍菇液体茵种萌发时间,测定茵丝生长速度。[结果]浓度为0.001mg/ml的壳寡糖能明显缩短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并促进其茵丝生长。[结论]壳寡糖作为天然生物物质的降解产物,对食用茵具有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0.
杏鲍菇褐斑病的抑菌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多粘菌B、硫酸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和黄斑消、细菌病杀、疣克星等消毒剂对杏鲍菇褐斑病的病原菌细菌Pseudomonas tolaasii药剂筛选,采用纸碟法,以抑菌圈的大小.测定杀菌效果表明,消毒剂的防治效果黄斑消>疣克星>细菌病杀.生产上防治细菌性褐斑病首选黄斑消.四种抗生素抑菌效果表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链霉素>多粘菌B.4种抗生素有效成分Ec50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多粘菌B>硫酸链霉素>硫酸新霉素>硫酸庆大霉素且其差异显著,其中多粘菌最高为7,67 μg/mL,硫酸庆大霉素最低0,73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