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22篇
  49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水稻根质膜Ca2+/H+反向转运体的存在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Ca2+/H+反向转运体蛋白的特异多肽制备的抗体,通过免疫印迹显示水稻根质膜上存在分子量为44.5 kD的蛋白。同位素闪烁记数法检测水稻根质膜上45Ca2+转运活性显示存在依赖于跨膜质子梯度的Ca2+/H+反向转运体,Mn2+可部分地抑制其转运活性。动力学分析表明,OsCAX2的Vmax=34.72 nmol/(min·mg), Km=3.83 μmol/L,其最适pH为7.2。  相似文献   
972.
The increase in ethanol production continues to drive the availability of distillers' grains, which are used as an animal feed for cattle, swine and poultry. In its wet state this co-product of the ethanol production process must be fed or treated before spoiling and reaching its shelf-life, only 3–5 days after production. Nove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high voltage atmospheric cold plasma (HVACP), continue to show promise as a method to increase the shelf-life of many products such as contaminated animal fe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arameters grain depth, amount of sample and exposure time,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distillers’ grains to increase shelf-life using HVACP. This work evaluates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reatments to determine, which parameters are critical for reduction in microbial growth and increase shelf-life. The efficacy of the reactive gas species (RGS) produced by HVACP, at 70 kV for up to 360 s, moving through the grain mass of distillers wet grains (DWG)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microbial load (log reduction), moisture content and pH after 0, 14 and 28 days of storage at 25 °C at grain depths of 1, 2.5 and 4.5 cm. Results showed a higher log reduction at the 1 cm depth than at 2.5 and 4.5 cm for measurements after the initial treatment. Stored samples continued to show reductions, however the greater depths had higher log reductions than the surface. Nutrient composition and amino acid profiles were also analyzed,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ed and untreated samples over the storage period.  相似文献   
973.
为探明钠钾泵(Na+-K+-ATP酶)是否为丁香酚作用的靶位之一,以了解丁香酚的作用机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体重900~1 000g、体长40~45cm的鲤鱼随机分为对照组(10尾,不含丁香酚乳剂的水溶液)和丁香酚处理组(30尾),测定其不同麻醉时期(诱导期、麻醉期和恢复期)鲤鱼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延脑和脊髓中Na+-K+-ATP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经丁香酚麻醉后不同麻醉时期鲤鱼各脑和脊髓中Na+-K+-ATP酶活性均不同程度下降,丁香酚的抑制作用随麻醉程度加深而加强,在麻醉期时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比,丁香酚处理组各脑和脊髓中酶活性在麻醉期性均极显著下降(P0.01);与麻醉期比,恢复期除间脑和延脑外,其余各脑组织和脊髓中酶活性均呈极显著升高(P0.01)。在麻醉的各时期丁香酚对鲤鱼各脑和脊髓中的Na+-K+-ATP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鲤鱼的麻醉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Na+-K+-ATP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4.
用两相法分离了供磷(+P)和缺磷(-P)营养下水稻苗期根系的细胞膜,并测定了细胞膜上H+-ATPase的水解活性,以期阐明水稻根系细胞质膜上H+-ATPase对不同缺磷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缺磷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的水解活性和H+-ATPase的Vmax, Km均低于正常供磷的植物;缺磷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最佳pH值为 6.0,而正常供磷植物的为pH 6.4左右;Western Blot结果说明,缺磷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酶浓度与正常供磷植物相似。本试验结果还说明,缺磷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活性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其单位细胞膜上的H+-ATPase酶分子数量小于正常供磷的植物,而是缺磷水稻根系细胞膜上H+-ATPase的同工酶的组成供磷植物相比发生了变化。这很可能是缺磷胁迫下水稻根系细胞膜H+-ATPase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75.
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供镉浓度(0﹑5﹑20和100 µmol/L)和处理时间(12﹑24﹑48﹑96、168 h)对植株体内钙调蛋白(CaM)含量及生物膜上的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可溶性Ca2+含量在镉胁迫后较不加镉处理增加,镉处理在叶和根中分别在48和24 h后达最高,然后随镉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逐步下降;同时镉诱导了植株CaM的合成,其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逐步增加,但20 µmol/L和100 µmol/L镉处理在168 h后有所下降;与不加镉处理相比,镉胁迫导致植株生物膜上的Ca2+-ATPase活性迅速升高,但随镉处理浓度提高和时间延长,镉胁迫植株的Ca2+-ATPase活性在48 h(质膜、液泡膜和内质网膜)和24 h(线粒体膜)后逐步降低。各膜上的Ca2+-ATPase活性依次为质膜> 液泡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膜,且同一微囊膜,根中的活性大于叶中。  相似文献   
976.
以2个不同耐旱性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大豆花荚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加,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重度干旱胁迫下POD活性高于SOD、CAT活性。  相似文献   
977.
以商业配方为基础,配制膨化饲料和非膨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394.96±13.21g)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120天,旨在对比这两种饲料对其生长、体成分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试验在水库网箱(2m×2m×2m)中进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实验结果表明,与非膨化料组相比,膨化饲料组草鱼成活率和增重率显著提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增重成本显著降低(P<0.05);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和肠体比显著升高(P<0.05);鱼体血清血糖、甘油三酯、总固醇和过氧化氢酶显著升高(P<0.05);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显著降低(P<0.05);肝脏谷丙转氨酶(GPT)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降低(P<0.05);鱼体成分中水分和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显著升高、粗蛋白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与非膨化饲料相比,饲喂膨化饲料可使大规格草鱼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提高,但会鱼体肥满度和粗脂肪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978.
过表达胡杨PeRIN4基因拟南芥提高质膜H+-ATPase活性和耐盐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克隆了RIN4(RPM1-interacting protein 4)在胡杨中的同源基因PeRIN4,并在拟南芥中进行过表达,通过研究转基因株系的耐盐表型、质膜H+-ATPsae活性及H+ 、Na+、K+等的动态离子流,揭示了PeRIN4基因在植物响应和适应盐胁迫环境中的作用。利用定位载体pGreen0029-PeRIN4-GFP瞬时转化拟南芥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方法,对胡杨PeRIN4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该蛋白定位在细胞的胞质中。耐盐表型实验结果显示,在100 mmol/L NaCl处理下,拟南芥PeRIN4过表达株系(OE1和OE8)的生存率和根长均明显高于野生型(WT)和转空载体拟南芥(VC),说明PeRIN4基因能够提高拟南芥的耐盐性。与WT和VC相比,拟南芥PeRIN4过表达株系质膜H+-ATPsae的活性较高。动态离子流数据显示,在盐胁迫下,PeRIN4过表达株系外排H+和Na+ 离子的能力强于野生型和转空载体拟南芥,然而K+的外流却弱于WT和VC。因此,PeRIN4蛋白具有调节质膜H+-ATPsae活性的功能。拟南芥质膜H+-ATPsae活性的提高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H+泵的质子动力势,驱动Na+/H+逆向转运蛋白,提高Na+外排的能力;二是抑制质膜的去极化,减少K+离子通过去极化激活的外向型K+通道(DA-KORCs)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DA-NSCCs)外流,维持了K+/Na+平衡,从而提高PeRIN4转基因拟南芥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79.
以砂光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羟甲基间苯二酚(HMR)处理为不同因素,研究了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FRP)/竹、FRP/木胶合界面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胶合界面优化工艺为:FRP不做处理,而竹材和木材表面以150 g/m~2的涂布量涂布HMR。  相似文献   
980.
为挖掘燕麦(Avena sativa L.)耐盐基因,筛选耐盐品种,本研究利用水培法,采用0,100,200,250,300mmol·L-1 NaCl对‘VAO-9’与‘蒙农大燕1号’两个燕麦品种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72h内叶片质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根据生理指标的变化判断幼苗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燕麦在盐胁迫下通过调动自身渗透调节物质,维持生物膜的稳定性,提高抗氧化物酶系统的酶活性,抵御一定的盐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