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10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6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6篇 |
农学 | 376篇 |
基础科学 | 310篇 |
2000篇 | |
综合类 | 2524篇 |
农作物 | 239篇 |
水产渔业 | 153篇 |
畜牧兽医 | 641篇 |
园艺 | 85篇 |
植物保护 | 5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215篇 |
2019年 | 231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331篇 |
2015年 | 281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390篇 |
2012年 | 537篇 |
2011年 | 530篇 |
2010年 | 389篇 |
2009年 | 437篇 |
2008年 | 385篇 |
2007年 | 487篇 |
2006年 | 374篇 |
2005年 | 311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闫忠心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1):1-3
为探索不同地区苦荞在高寒地区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采用多重比较及聚类分析法分析了7个地区13种苦荞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苦荞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差异显著(P0.05),云苦荞2号和晋苦荞2号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13个荞麦样品分成2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荞麦资源的道地性特征,反映了不同苦荞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性能与亲缘关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2.
肯塔基,瓦巴斯草地早熟禾在青岛地区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青岛地区自1984年引种表塔基草地早熟禾,瓦巴斯草地早熟禾之后,经对其形态学,生物学特征和特性的观察和试验,确认该草不仅具有耐寒,耐瘠薄,抗旱,返青早,枯黄晚,绿期长(300d以上)的特点,而且色泽鲜艳,单层厚密,繁殖容易,栽培简单,是建造草坪的一种优良草种。在大量栽培试验和推广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肯塔基,瓦巴斯草坪草的播种,移栽技术,并重点介绍了草坪形成后的除草,修剪,施肥,浇水等养护管理措施和 相似文献
23.
24.
基于全国13个省(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线上调研数据,定量分析了新冠疫情发生对农牧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对牧区半牧区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整体来看影响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储备饲草料习惯、家畜饲养规模和家庭净收入对农牧民抵御疫情影响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牧区半牧区发展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表现出一定的适应能力,是我国牧区政策、牧区地缘优势和农牧民生产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牧区存在的风险与发展短板,从完善牧区政策和市场条件、创新生产模式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及加强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牧区半牧区草原畜牧业平稳有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5.
26.
27.
宁南旱区草粮轮作系统中紫花苜蓿适宜利用年限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2002-2004年对宁南旱区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状和紫花苜蓿-谷子轮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紫花苜蓿生长年限延长,土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紫花苜蓿3~22年生期间,0~100 cm土壤容重减少了0.213 g/cm3,孔隙度增加8.03%,饱和持水率增加14.17%,持水能力增强。6~22年生期间,0~60 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分别增加1.60 g/kg和11.02 mg/kg,pH值降低了0.09,为轮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紫花苜蓿轮作年份越早,土壤水分恢复效果越好,轮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越高;反之,紫花苜蓿生长时间过长,轮作后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恢复。6,10和22年生紫花苜蓿地轮作谷子收获后,0~200 cm土壤水分恢复量分别为63.06,55.22和-42.55 mm,轮作谷子产量分别为1 725.95,1 485.80和1 560.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011 6,8.432 5和5.816 1 kg/mm.hm2。为使旱区农地有限的土壤水分达到合理、高效及可持续利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紫花苜蓿实行草粮轮作的最适宜年限在5~6年生。 相似文献
28.
Lunardi M Headley SA Lisbôa JA Amude AM Alfieri AA 《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2008,85(3):599-604
When first described in 1946, bovine viral diarrhea (BVD) was characterized as an acute transmissible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leucopenia, high fever, depression, diarrhea, gastrointestinal erosions, and hemorrhages. Recently the severe acute form has been related only to some hypervirulent BVDV-2 strains.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detection of BVDV-1b associated with an acute and fatal outbreak of BVD in a Brazilian beef cattle herd. Depression, anorexia, watery diarrhea, sialorrhea, and weakness were observed in six steers. One of these animals was evaluated for laboratorial,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Laboratory findings were non-specific; clinically, the animal was weak, with dehydration and erosive oral lesions. 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were predominant at the tongue, esophagus, and rumen. A RT-PCR assay using primers to partially amplify the 5′ untranslated region (5′UTR) of the BVDV genome was performed and identified BVDV in all clinical samples analyz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BVDV derived from lymph node revealed that this strain was clustered within the BVDV subtype 1b. This differentiating was only possible to be performed by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since both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pathologic findings were similar to BVDV-2 infection. 相似文献
29.
试论灌木是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恢复中重要的生物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是我国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灌木是荒漠植被的主要组分,它在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下半叶,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高强度人类活动,深刻地改变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水分和能量循环过程,致使灌木植物严重退化.为了保育灌木资源,提高人们对灌木在草地恢复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从改良土壤、物种多样性、防风固沙等方面论述了灌木在草地恢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建议在草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便使灌木在草地恢复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30.
以吴起县杨青川流域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Enclosure)、放牧(Grazing)、施肥(Fertilization)、刈割(Clipping)、灭鼠(Deratization)5种管理方式的草地群落进行调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5种管理方式下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赖草(Leymus secalinu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的种群总生态位宽度较大,封育放牧施肥刈割灭鼠管理模式下,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分别是达乌里胡枝子、赖草、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达乌里胡枝子和猪毛蒿,生态位宽度值大于4的物种数分别为6、6、3、4和3种。不同管理方式下各种对间的重叠指数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封育放牧施肥刈割灭鼠。施肥管理中,种群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它管理方式中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生态位分析表明,封育和放牧管理下种群间对资源的需求趋于相同,彼此间通过竞争共存,有利于群落演替,草地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施肥、刈割、灭鼠管理使群落物种竞争排序发生变化,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竞争机制,导致群落向简单群落演替。从牧草发展角度出发,封育、施肥和刈割有利于优质牧草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