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2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林业   3448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10篇
  355篇
综合类   2426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帽儿山林场樟子松人工林光辐射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施业区内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运用WinSCANOPY2006a冠层分析仪采集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实测5种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群落内光辐射特征及冠层参数。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樟子松人工林内光辐射随林龄增大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8.8-12.32mol·m^-2·d^-1,平均占冠层顶部总辐射的21.21%。对光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且树龄为30a以后趋于稳定。林分开阔度的变化范围为10.78%~21.66%,不同林龄群落之间差异显著,随林龄增大而下降。叶面积指数变化范围为2.29~3.47,不同林龄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消光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47~0.63,消光能力随林龄增大而增强,冠层结构随林龄的变化对消光能力的变化有一定得影响.  相似文献   
162.
以黄山区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黄山50年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总结、分析、评估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潜在威胁。结果表明:①50年来黄山区域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正趋变暖,但局部期间也有震荡现象。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比较显著;②黄山年降水总趋势呈波动性减少,减少率为-2.28mm/年。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降水偏多,21世纪初降水显著偏少;近20年来极端天气发生频繁,未来有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频数还可能会更高。③气候变暖会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及黄山森林的脆弱性,改变森林结构与分布,致使多数森林群落生产力趋于下降,使动、植物物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导致松材线虫等外来物种产生快速扩散与大规模入侵,致使黄山松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3.
2012~2013年,在普洱市林科所开展了思茅松嫁接试验,对砧木采用容器育苗,穗条采自优树收集圃,嫁接方法为侧劈接法。分析认为,在嫁接削面长度试验中,成活率最高的是8 cm,成活率达94%;月份嫁接试验中,成活率最高的月份是5月份和10月份,成活率分别为93%和92%。  相似文献   
164.
为探究不同茎干类型间云南松子代苗木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以不同茎干类型云南松种子所培育的2年生苗木为试材,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和含水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茎干通直云南松子代苗木的整株鲜重(29.301 g)高于茎干弯扭云南松子代苗木(28.619 g);2种茎干类型云南松子代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二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茎干通直与茎干弯扭云南松子代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叶>茎>根。从含水率来看,茎干通直云南松子代苗木与茎干弯扭云南松子代苗木各器官间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评价茎干通直与茎干弯扭云南松苗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5.
以不同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0.25、0.5、1mg·mL^-1)对马尾松种子及一年生幼苗进行处理,研究马尾松苗木根际土壤浸提液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马尾松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为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发芽率;对种子的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和干重的化感效应顺序为胚根长>胚轴长>鲜重>干重。浸提液浓度在0.25~0.5mg·mL^-1范围内时,对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超过其临界值就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根际土壤浸提液浓度增加,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综合分析认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高浓度的根际土壤浸提液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6.
松树作为绿化的主要树木之一,保证其茁壮成长是节约环境保护成本,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做好松树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其成活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梳理了松树病虫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松树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以及针对松树易发生的病害、虫害的种类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8.
以黑龙江省采集的软枣猕猴桃野生驯化品系雌株4021、雄株4023为实验材料,研究适宜的腋芽萌发、丛生芽增殖、继代时间以及生根的培养基,并探讨了适宜的移栽条件,以期建立猕猴桃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可加快野生优良种质的驯化、选育及用于种质资源保存。试验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生长培养基采用1~2 mg/L 6-BA+0.1~0.5 mg/L IAA+30 g/L蔗糖+7 g/L琼脂;增殖培养基采用0.5~1 mg/L 6-BA+0.5~1 mg/L ZT+30 g/L蔗糖+7 g/L琼脂,40 d继代一次;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0.2~0.5 mg/L IBA+30 g/L蔗糖+7 g/L琼脂。软枣猕猴桃组培苗高度不超过1.5 cm、根系小于0.5 cm时移栽;移栽后遮光率不高于60%,空气湿度不低于40%,环境温度不低于15℃、不高于30℃,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3%。  相似文献   
169.
森林抚育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生长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森林质量。结合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开展,历时7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疏伐强度对人工赤松中龄林生长影响,确定了鲁中南山区人工赤松中龄林生态疏伐合理强度20-30%,为森林质量精准抚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0.
以大鹤国有防护林场3种不同林龄(15、23、34 a)的湿地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林龄湿地松林土壤酶活性及其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着林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有机质先增加后降低;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林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仅在表层土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降低,而随着土层的加深表现为先增长后降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均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酚氧化酶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滨海地区湿地松在林龄较低阶段土壤养分较为充足,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不利于森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