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2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林业   3448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10篇
  355篇
综合类   2426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64篇
园艺   125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urvey the quantity of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five Japanese black pines (Pinus thunbergii Parl.) growing on a sandy soil. The roots, divided into diameter groups, were surveyed using two methods—soil coring and excavation. Average dry weight of total biomass of the trees was 176,185 g. Roots represented 13.2%, below-ground stump 6.5%, stem 70.4% and branches with needles 9.9% of total biomass. Roots made up about two thirds and stump one third of below-ground biomass. Total length of below-ground biomass (except roots with diameter < 0.1 cm) was 479.1 m/tree. Roots with diameter of 0.1–0.2 cm represented only 0.7% of below-ground biomass, however as much as 49.9% of their total length. Roots with diameter over 10.0 cm constituted as much as 21.6% of below-ground biomass, however were only 0.3% of its total length. Root systems had well developed tap roots to maximal depth of 231 c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ss and length of roots with diameter 0.5–2.0 cm had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branch mass. Mass and length of roots with diameter 2.0–10.0 cm closely correlated to stem mass. Stem mass, root mass and root length closely correlated to DBH. A rather low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BH and mass of branches and below-ground stump. DBH was a suitable variable for predicting total biomass.  相似文献   
142.
广西湿地松松脂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西湿地松松脂的化学成分,通过大量的分析数据探讨影响其化学成分变化的气候、地理与环境因素。对比了湿地松松脂与马尾松松脂的成分差异。  相似文献   
143.
纵坑切梢小蠹对加勒比松的为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纵坑切梢小蠹在白云山不同变种加勒比松的为害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掌握了该虫为害松树的特征如:侵入孔部位、侵入孔直径、侵入孔道长度、为害梢直径、为害梢长度等,发现纵坑切梢小蠹对疏叶型本种加勒比松的春梢为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4.
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林分生长、径阶分布及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表明 :马尾松与木荷以 2∶1比例行状混交 ,马尾松生长快 ,林分各径阶呈正态分布 ,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仅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性 ,促进土壤良好结构形成 ,而且增加土壤养分含量 ,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45.
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文对杨桦次生林下红松幼树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无灌木或少灌木,距离立木1.5m以外,林冠郁闭度0.5-0.6为红松幼树更新的最佳条件。同时,提出了通过胸径与林分密度的关系对林分郁闭度进行控制的直接方法。  相似文献   
146.
黄山松抚育间伐强度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19年生黄山松林中进行间伐强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强度间伐对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效应最佳;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和林分总收获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7.
陈永亮 《林业科学》2012,48(3):51-57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5.1%,28.0%和33.2%;硝态氮处理增加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但不显著。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8-P的亏缺程度较对照分别加大或降低,但不明显。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10-P和O-P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变化很小。铵态氮引起的黑松幼苗根-土界面pH值的降低,促进了幼苗根-土界面处无机磷的形态转化,提高了根-土界面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了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8.
珍稀树种连香树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连香树种子育苗难题,笔者以自然条件为基础,适当加以人工诱导,利用不同温度(室温25~40℃)并且在室温下采用不同时间(2,4,6,8h)、不同浓度赤霉素(0.5,1.0,1.5,2.0 mg/L),处理连香树种子从而得到在不同条件下连香树种子的发芽率。试验表明:连香树种子在25℃条件下发芽率最好,而且生长较快能够迅速展开子叶,高温对连香树种子发芽不利。高赤霉素浓度及长时间处理对连香树种子发芽时间和发芽率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9.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配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都匀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48个半同胞家系9年生测定林的胸径、树高、材积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极显著,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从中选择出9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为7.12 m、9.84 cm和0.037 97 m3,遗传增益分别为10.44%、7.73%和20.80%。从优良家系内选择46株优良单株,其树高、胸径、材积分别增加了53.81%,56.65%和150.18%、材积预期增益为55.05%。这些优良单株可作为贵州省营建马尾松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50.
以盆栽3年生红松实生苗为材料,分为CK(对照)、T1(+3.25 μW·cm~UV-B辐射)、T2(+6.51μW·cm~UV-B辐射)及T3(+9.76 μW·cm-2 UV-B辐射)4个处理,研究环境UV-B辐射增强对红松叶片自由基含量、脂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显著提高红松针叶内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氢自由基(H2O2)和MDA含量(P<0.05),T3处理下叶片的H2O2(149.05 mmol·g-1)和MDA(12.56 μmol·g-1)含量最高;UV-B辐射增强诱导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抗氧化物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UV-B胁迫程度加强而显著增加(CK为0.17 mg·g-1,T3处理为0.26 mg·g-1),而各UV-B辐射增强处理均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各生理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松针叶内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自由基、MDA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OH含量与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研究证实UV-B辐射增强通过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红松幼苗的生理代谢产生影响,而红松幼苗通过提高抗氧化酶(CAT,APX,SOD)的活性和蛋白质的含量来抵抗UV-B辐射引起的损伤,但其防御机制并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个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