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7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27篇 |
农学 | 126篇 |
基础科学 | 119篇 |
590篇 | |
综合类 | 1704篇 |
农作物 | 66篇 |
水产渔业 | 9篇 |
畜牧兽医 | 140篇 |
园艺 | 28篇 |
植物保护 | 1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4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191篇 |
2014年 | 323篇 |
2013年 | 313篇 |
2012年 | 370篇 |
2011年 | 348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00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62.
耕地资源空间集聚度评价及影响因素——以江苏省睢宁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空间集聚是农地整治目标之一,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现有研究大多是从景观格局视角用多指标对耕地空间集聚进行评价,为了探寻耕地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一种单指标评价法。首先综合考虑耕地图斑的位置、形状、面积,定义了耕地图斑的空间集聚度公式,并用程序代码求取每一图斑的集聚度大小;其次以不同图斑的集聚度为因变量,选择相关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计量分析;最后以江苏省睢宁县为例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设定半径指数为2 000 m时,2013年睢宁县耕地空间集聚平均值是0.567 7,总体水平较高,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生产;坡度、高程、人均GDP、人均耕地、与城市距离、路网密度、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空间集聚水平都有显著影响,且坡度与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集聚的作用弹性较大,而城市距离对空间集聚的作用弹性最小。论文提出的耕地空间集聚度评价方法可为基本农田划定及农地整治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3.
基于冗余分析的宁夏平罗耕地土壤盐渍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平罗县101个耕地土壤样点的进行统计分析和冗余分析,得到各层土壤盐分数据的基本特征,以及各要素的相关性和影响盐渍化指标的主要离子。结果表明:1)该区各层土壤都呈盐渍化状态,有明显的盐分表聚现象。2)RDA结果显示前2个排序轴反映了该区80%以上的土壤盐渍化信息,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线性结合程度较好的反映了盐渍化指标与盐分离子之间的关系。3)与常规统计方法相比,RDA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而且能够更直观地表达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特征以及影响盐渍化指标的主要因素,是分析盐渍化信息的有效方法,能够为区域盐渍化评价和治理以及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基于Landsat TM的2000、2005、2010年3期影像,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对安徽省铜陵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面积减少了4 883.29 hm2,其中2000~2005年、2005~2010年耕地动态度分别为-2.31%和-1.64%,减速下降;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 077.60和672.40 hm2,2000~2005、2005~2010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动态度分别为5.80%、2.83%和13.41%、2.32%,增速放缓;研究时段内铜陵县耕地主要向居民地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转换,耕地、林地以及水域相互转换较为频繁;铜陵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在2000、2005、2010年分别为254.46、258.31、260.34,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铜陵县土地利用朝着集约化、高效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粮食生产的历史、现状、需求和耕地资源等的分析,明确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和潜力,预测了粮食生产发展速度,并提出了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66.
以云南省贡山县实施的"滇西北农牧区生计改良项目"为例,概述了参与式畜牧技术发展过程,可分为村级参与式饲料技术试验、乡级参与式畜牧技术发展模式、县乡级参与式畜牧发展机制化3个阶段。介绍了参与式畜牧技术的监测与评估过程,首先是村级个人的跟踪采访,然后是乡级试验小组的交流会,最后是县级乡镇的交流会。总结出了包括技术、机制化体系、人员能力建设、效益4个层面的参与式畜牧技术检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下辖技术特征、优劣性对比、社区和农户、技术人员、项目人员、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等11个3级指标,为参与式监测与评估在畜牧技术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安徽砀山县域土壤有机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统计学的分析技术,对砀山县城内各土属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有机质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砀山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差异较大,最高淤土属有机质含量为1.09%,最低飞沙土属有机质含量仅为0.42%。砀山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4、5、6级占分布面积的82.59%,平均为5级。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3,与pH值呈中等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7,与土壤客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9。 相似文献
68.
祁连县小麦“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等肥力的地块进行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立地小麦最佳施肥量为纯N130.7kghm-2,P2O5131.1kghm-2,K2O60.0kghm-2。 相似文献
69.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的构建——以黑龙江省拜泉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该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水土流失严重的拜泉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水量平衡分析的方法,对该区生态抗旱措施体系进行构建和效果评估。[结果](1)确定了区域内各项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措施的优化配置比例。(2)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缓解了旱情的发生,2005—2009年区域内基本无春旱发生;与相邻县份相比,10a间旱灾发生频率减少了28.5%。(3)水量平衡分析表明,区域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3.6%。[结论]水土保持生态抗旱是半干旱半湿润水土流失区生态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拜泉县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的构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同地区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构建适合本区域的生态抗旱技术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70.
从气候资源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土地资源条件、水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方面阐述了阜平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介绍了阜平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成效:林果业优势明显,畜牧水产业潜力巨大,无公害蔬菜种植成效显著;传统农业稳重求特;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分析了阜平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发展观念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特色农业的认识;二要完善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要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突出规模发展;四要培育龙头企业,深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五要加强特色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六要培育流通主体,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