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6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43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458篇
基础科学   68篇
  289篇
综合类   1675篇
农作物   375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302篇
园艺   262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运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测定水分胁迫下3个不同产地板蓝根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生理指标,以期确定3个不同产地板蓝根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0.4 Mp胁迫条件下,SOD,CAT和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变化比-0.2 Mpa条件下更剧烈,从水分胁迫初期到中期,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逐渐上升,在胁迫后期保护酶活性逐步下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幼苗根系活力逐步降低。对水分胁迫忍耐较强的品种是安徽板蓝根,其次是山西和陕西板蓝根。  相似文献   
912.
不同播种方式对耕层土壤水分及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播种方式对不同耕层水分及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土壤踏实,水分下渗后不易散失,保水能力强;直播麦田的土壤疏松,表层水分容易散失,而且下渗也快,水分不易保存;2种播种方式都能使小麦旗叶保持较高的绿色持续期,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沟播小麦的根系下层分布比例较大,单位重量的根不仅能支撑较重的地上部,也能承担较多穗数和粒重;沟播产量大于直播,增产约8.4%。  相似文献   
913.
开展湟水河干支流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为湟水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于2020年9月对湟水河流域25个样点进行了样品采集和调查,了解湟水河全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识别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共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09(属)种;依据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湟水河25个样点在空间上可以分为3组:第1组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上游支流,该组指示物种为朝大蚊属1种(Antocha sp.);第2组样点分布比较广泛,中上游干、支流均有,该组的指示物种为四节蜉属1种(Baetis sp.);第3组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干流,该组指示物种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i)。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度、香农威纳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四节蜉属1种和瑞士水丝蚓的相对丰度在上下游和干支流之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电导率、亚硝态氮、总磷、浊度和水深是影响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的关键环境因子。湟水河水生态保护应当更多地关注次生盐化和营养盐污染,加强治理上游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14.
以 Facet(活性成份 quinclorac)为对照 ,测试了农美利的稻田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农美利是一个较优秀的直播稻田苗后除草剂 ,除草率可达 10 0 % ,适宜用量 2 mg/ m2 ,适宜使用时期为水稻一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对水稻的营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其抑制效应是可逆的。农美利对水稻和稗草的生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农美利的除草作用在于对光合速率、呼吸强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其强度在杂草与水稻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15.
影响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几个生理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89年于田间高肥水平下研究了10个冬小麦品种开花前、开花后和成熟时N积累量、生物产量、茎叶N输出量、碳、氮收获指数(HI、NHI)及花后10天旗叶叶N量(N/LA)8个生理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相关和逐步回归等分析表明:各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所有性状均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不相关。性状间除开花前N积累量与NHI及生物产量与Hl和NHI不相关外,其他性状彼此之间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花后10天叶N量也与其它7个性状均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影响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主要性状分别为生物产量、HI和生物产量、HI和NHI。初步明确了适合冬小麦产量6000公斤/公顷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13%以上及蛋白质产量780-800公斤/公顷左右各性状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916.
区域可持续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国内外可持续发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的研究现状,根据我国的国情林情,提出了适于我国的区可持续林业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  相似文献   
917.
冬小麦优质高产育种的几个生理参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5年3年田间试验(中高肥水平,包括3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粒秆比(G/LC)、氮粒杆比(NG/NLC)、茎叶重(WLC)和茎叶氮(NLC)四个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相关和逐步回归等分析说明四个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四个性状均与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G/LC 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918.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塔里木河流域为研究单元,以流域系列统计资料和野外实际调研为研究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考虑到流域社会经济、水文水资源、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节水水平及其生态环境对农业节水潜力的影响,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价模型,并利用评价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2003年比1996提高了49%,比2000年提高了17%,说明该流域随着农业节水措施的实施及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节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农业节水潜力实现水平将越来越高,目前尚存在较大节水潜力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919.
为研究海水酸化和重金属污染物对滩涂贝类的联合影响,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自然海水(pH 8.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酸化条件下(pH 7.7和7.3),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耗氧率(OR)、滤水率(FR)和心率对重金属Cu (0、0.06和0.60 mg/L)和Cd (0、0.03和0.30 mg/L)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Cu胁迫显著降低了蛤仔的OR和FR (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蛤仔心率显著下降(P<0.05)。Cd胁迫对蛤仔OR和FR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0.30 mg/L Cd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蛤仔心率显著升高(P<0.05)。pH 7.7和7.3两种酸化胁迫对蛤仔的OR和FR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pH 7.3的海水中,蛤仔心率出现短暂下降并快速恢复的现象。研究表明,蛤仔短期暴露于Cu、Cd或酸化海水中均会影响其生理功能,影响程度排序为Cu>Cd>pH。实验中未发现短期海水酸化与Cu或Cd对菲律宾蛤仔存在联合毒性效应。本研究分析了菲律宾蛤仔响应海水酸化和重金属胁迫的机制,同时探讨了把贝类心率作为环境胁迫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0.
本研究旨在评价核糖蛋白替代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饲料中鱼粉的潜力。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设6个鱼粉替代水平。对照饲料(D1)中鱼粉含量为45%,通过添加核糖蛋白替代D1组饲料中鱼粉的0.5%(D2)、1%(D3)、2%(D4)、3%(D5)和4%(D6)。实验期间,每天分2次按饱食量投喂初始体重为(24.00±0.30)g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显示,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随着核糖蛋白替代水平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D5和D6组(P<0.05);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在D3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D6组(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和生长激素(G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核糖蛋白替代1%~3%的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P<0.05);幼鱼肠道α-淀粉酶活性在D4和D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鱼粉显著降低了幼鱼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各替代组幼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3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D6组(P<0.05);各组间幼鱼血清白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替代组均显著提高了幼鱼血清白介素β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D4~D6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在D5和D6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在D4组显著升高(P<0.05)。血糖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结果显示,D2组大菱鲆幼鱼48 h累积死亡率最低为56.4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核糖蛋白替代1%鱼粉时,大菱鲆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及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细菌感染能力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