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2篇 |
农学 | 9篇 |
综合类 | 46篇 |
农作物 | 9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油桐不同地方品种及家系性状变异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油桐的13个性状因子,分析了来自6省(区)不同地方品种19个家系多个层次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及不同家系的大部分性状都存在着遗传上的显著差异,并有较高的遗传力,品种G.V.C比家系G.V.C高;家系内不同个体的有些性状分离较大,但枝下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油桐还存在着遗传上的地理位置效应:来自湖南的4个家系群体结实量水平最高,比浙江品种增产25.5%,尤以67号家系最佳,比最差家系增产近2.3倍;来自高纬度的河南品种生长和产量最差,而来自低纬度的品种树体生长较旺盛,但产量不很高。结果枝比、每序雌花数的结果数等性状与产量呈紧密的遗传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这些性状进行油桐良种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62.
试验研究了一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实生苗在不同光照(15%全光照、30%全光照、60%全光照和全光照)下矿质营养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K、Ca、Mg在格木根、茎、叶中的分配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叶片中含量最高,茎部次之,根部最低,而Fe、Zn、Cu 3种微量元素则在根部含量最高。遮阳后,格木苗各部位中K、Ca、Mg以及Fe的含量均比全光照下要高。赤霉素(GA)和玉米素(ZR)的含量随着遮阳强度的增大先上升后降低,在30%全光照下达到最大值,生长素(IAA)含量也在30%全光照下最高。而脱落酸(ABA)的含量随着遮阳强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在30%全光照下含量最低。在不同的光照水平下,ABA含量与K和F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GA含量与Mg和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AA含量与K和F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Zn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R含量则与F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光照下格木苗中矿质营养与内源激素间相互作用显著,试验为营造适宜格木生长的光照环境及养分供应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系统土壤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于1992年4月和8月分别对建瓯吉阳1984年营造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系统土壤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的(杉木单作)相比,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总数和各生理类群的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得到加强,土壤生化作用强度提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其中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系统的比杉木─油桐复合经营系统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4.
65.
毛竹油桐混交林总生物量比油桐纯林和毛竹纯林分别提高了58.37%和13.11%;混交林内立木平均胸径较明显大于纯林;混交林气温温差较毛竹纯林小,而湿度均较毛竹纯林大,表明混交结构使林内气温稳定,湿度增高,有利于林分生长;混交林对林地土壤养分状况有明显改善,其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对油桐种仁不同生长时期的油体蛋白进行定量蛋白质组研究,鉴定油桐种仁油体蛋白质的组成,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种仁油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 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提取3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油桐种仁油体蛋白质组,质检合格的蛋白经酶解、iTRAQ标记后进行高效液相、质谱检测。利用Mascot软件对转换的二级质谱数据进行蛋白质鉴定,通过iTRAQ定量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代谢通路和聚类分析。 结果 在3个生长时期成熟油桐种仁油体亚细胞器中共鉴定出5632个蛋白,其中,2639个具有催化活性,401个蛋白质参与脂肪酸及油脂的合成与代谢。在种仁成熟的3个生长时期中,共有3430个油体蛋白的表达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油体差异蛋白的富集分析发现,具有催化活性这一分子功能的差异蛋白主要在油脂积累初期发生富集。在桐油和桐酸积累时期,参与脂肪酸代谢和油脂贮藏的酰基辅酶A氧化酶、DGA蛋白和油质蛋白(Oleosin)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这些蛋白在调控桐油和桐酸的积累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结论 获得油桐种仁成熟过程中动态特异的油体蛋白质组表达谱,揭示油体蛋白质组的组成、主要调控桐油合成的关键酶和结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油脂的合成与油体的装配等相关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格木苗木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变化,探讨苗木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特征。[方法]对1年生格木实生苗进行自然全光照(NS)、60%NS、30%NS和15%NS 4种不同光照处理,处理结束后测定苗木生长与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苗高及地径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在不同的光照下呈现不同的变化,在30%NS处理下达到最大,与全光照相比差异显著。2叶绿素a、b和总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5%NS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绿素a/b的变化比较缓和,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现均匀下降的趋势;3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先上升后下降,在30%N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受遮光强度的影响不显著;4SOD活性、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呈上升的趋势,在15%NS处理时达到最大值,POD活性在30%NS处理下最大。[结论]格木幼龄期需要适度遮阴,光强在不超过30%NS时苗木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68.
广东罗浮山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及格木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罗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罗浮山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23种(有7种相同),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粗齿桫椤为新记录;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中,吊皮锥、白桂木和沉水樟为新记录。根据IUCN评价标准,罗浮山的金毛狗属易受害类;黑桫椤和华南锥为濒危灭绝类;其余20种为濒临灭绝类。罗浮山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种27种,其中兰科植物18属23种。应用样方法研究了格木群落和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群落中有维管植物31科41属45种,格木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衰退。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辅以人工繁殖、抚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69.
以淮山薯块茎和零余子为材料,研究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不定芽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20~30g大小的零余子,10mg/L的赤霉素(GA3)处理30min,出芽率(88.89%)最高;以块茎为繁殖材料的,最好选择块茎的中上部分,10mg/L的GA3处理50min,出芽率(97.79%)、芽长(17.53cm)和芽直径(7.37c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0.
不同林分格木人工林目标树生长性状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格木人工林中个体间的差异,给格木个体选优提供理论基础,选取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白云试验场及哨平试验场的1982年定植的格木人工林中目标树为研究对象,测量胸径、树高枝下高以及林分中个体的分类等级,分析各林分中个体之间在各个测定指标中的离散系数和4个林分之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4个格木林分中优势个体的分类等级及枝下高的离散系数较大,最高达到:0.220,0.360,树高和胸径的差异相对较小,分别达到:0.151,0.127;哨平试验场的格木的树高及枝下高生长分别极显著和显著大于其他3个林分,胸径生长与白云1相差1.71 cm,与其他2个林分无显著差异,分类等级无显著差异,说明哨平试验场的格木人工林在4个林分中生长最好。因此,加大格木林个体选优工作以及无性繁殖研究力度对解决格木个体生长差异大和资源稀少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