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0篇
  免费   1199篇
  国内免费   967篇
林业   888篇
农学   1090篇
基础科学   170篇
  576篇
综合类   5461篇
农作物   1038篇
水产渔业   1150篇
畜牧兽医   4901篇
园艺   803篇
植物保护   251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621篇
  2020年   640篇
  2019年   709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690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883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080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873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607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202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9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Abstract— A unique dermatosis of male miniature swine is described. The disease occurs in post-pubertal pigs,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symmetrical, indurated, plaques over the truncal region. Histologically, the dermis and panniculus are effaced by thick, interwoven bundles of collagen resulting in an absence of deep dermal elastin. Hypertrophy and hyperplasia of superficial dermal vessels, fibroblasts and fibrocytes are accompanied by perivascular infiltrates of lymphocytes, plasma cells and eosinophils.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unusual dermatosis, designated as “progressive dermal collagenosis of male miniature swine” is unknown. Résumé— Une dermatose originale du cochon nain mâle est décrite. La maladie apparait chez des cochons post pubertaires, et est caractérisée par des plaques sur le tronc, indurées et symétriques. Histologliquement, le derme et le pannicule sont envahis par d‘épais falsceaux de collagène, entrainant l'absence d’élastine dermique. Les vaisseaux du derme superficiei sont hyperplasiés et hypertrophiés, des fibroblastes et des fibrocytes sont accompagnés d'un infiltrat inflammatoire périvasculaire de lymphocytes, éosinophiles et plasmocytes. La pathogénie de cette affection peu commune, appelée “collagénose dermique progressive du cochon nain mâle” est inconnue. Zusammenfassung— Es wird eine einzigartige Hauterkrankung beim männlichen Miniaturschwein beschrieben. Die Krankheit tritt bei postpubertären Schweinen auf und wird durch symmetrische, indurierte Plagues im Rumpfbereich gekennzeichnet. Histologisch treten Dermis und Pannikulus gegenüber dicken, verflochtenen Kollagenbündeln in den Hintergrund, wodurch das tiefe, dermale Elastin verschwindet. Die Hypertrophie und Hyperplasie der oberflächlichen Hautgefäße, Fibroblasten und Fibrozyten wird von perivaskulären Infiltraten aus Lymphozyten, Plasmazellen und eosinophilen Granulozyten begleitet. Die Pathogenese dieser ungewöhnlichen Dermatose, die als “progressive dermale Kollagenose des männlichen Miniaturschweins” bezeichnet wird, ist unbekannt. Resumen El presente artículo es una descripción de una dermatosis única del macho cerdo miniatura. Le enfermedad aparece después de la pubertad, y se caracteriza por la aparición de placas simétricas sobre la región del tronco. El exámen histológico de la dermis y del tejido panicular revela la presencia de gruesas bandas de colágeno entrelazadas, lo cual tiene como resultado la ausencia de la capa de elastina profunda. La hipertrofia e hiperplasia de los vasos superficiales dérmicos, fibroblastos y fibrocitos, se ve acompañadas de infiltrados perivasculares de linfocitos, células plasmáticas y eosinófilos. La patogénesis de esta rara dermatosis Ilamada ‘colagenosis dérmica progresiva del cardo macho miniatura’, es desconocida.  相似文献   
22.
以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组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经五次免疫之后,抗体效价可达12log2以上,采集兔血清,以此治疗攻毒兔,结果大部分兔都存活,临床应用效果表明:以此血清治疗自然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发病兔,治愈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3.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25.
松材线虫病入侵陕西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在我国发现后,扩散和危害呈逐年扩大和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松材线虫病定量的风险分析,得出风险值R=2.775,表明松材线虫病对陕西省而言属于特别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应加强监测、检疫和除治管理,防止传入陕西省并造成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造成母猪繁殖能力低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乏情期长和产仔数低,其次是不孕,流产,产弱仔,产木乃伊胎及死胎等。而繁殖障碍性疾病和饲养管理不当是突出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疾病控制和科学饲养来提高母猪繁殖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7.
笔者饲养的200多只蛋鸡用种公鸡于50日龄左右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剧减甚至废绝,羽毛逆立,缩颈嗜眠。倒提时口内流出大量黏液状液体,排恶臭白色或微黄带泡沫稀粪,呈水样。发病率达80%,死亡率达32%。剖检可见部分鸡胸肌和腿肌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个别鸡法氏囊内有黄色较硬的球状分泌物,有的鸡有心包炎和肝周炎,肠道、脾脏和肾脏有出血点。综合以上症状和实验室病毒学和细菌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8.
陕西蚕病流行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虹  王进 《蚕业科学》1995,21(4):243-247
通过历年盒种产茧量、干茧病蛹及蚕期蚕病调查,得知养蚕技术、养蚕形式、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陕西蚕病的流行分布。近几年危害生产的主要是僵病、多角体病及微粒子病。各地由于养蚕形式、技术、地理及气候差异,蚕病发生轻重不同。僵病流行比其它蚕病受养蚕技术、地理、气候影响更明显。多角体病流行与僵病不同,有较明显的垂直传播特点。微粒子病自1989年发现之后,蔓延迅速,其病原首先来自从疫区调入的带毒蚕种。  相似文献   
29.
本文对大岛樱中国引种点危害较严重的4种病害和2种害虫进行观测和种类鉴定,指出了各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发生发展规律等,并试验或介绍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0.
对非生物生态因子———水、光照、温度、溶氧、降水等和生物生态因子———食物、流行病和群体密度等对乌鳢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流行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