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4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148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22篇
  103篇
综合类   734篇
农作物   196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50、11.25、15.00 kg/hm~2)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结果]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病原真菌制成的菌粉均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发生,且它们之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松突圆蚧生防菌粉每年喷施1次,每次7.50 kg/hm~2,即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在松突圆蚧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2.
师萱  杨勇  谭红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430-10432
综述了银耳废料的产生及利用现状、综合利用途径等,并详细阐述了银耳废料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以期为银耳废料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植物内生真菌球毛壳(Chaetomium globosum)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植物生长性状和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小白鼠、大白兔的毒性,子囊孢子在水中的存活及对鱼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球毛壳ND35抗生物质粗提物对黄瓜、菜豆和小麦的种子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显著增加须根数和根鲜重,促进种苗生长,对根际菌群数量无显著影响,对动物来说属低毒级;球毛壳ND35子囊孢子在水中能自行消解,且低于10^5cfu/ml时为泥鳅生长无显著影响;表明球毛壳菌ND35无毒、无污染,用于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无明显性风险。  相似文献   
84.
探讨和分析了室外用定向刨花板(OSB)在真菌腐朽及潮湿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植菌试件在25~30℃、相对湿度90%条件下放置20周后,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G、T.)、Postia placenta(P.P.)和一种白腐菌Trametes versitcolor(T.V.)都以较小的质量损失对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造成严重破坏,其中,G.T.和T.V.在板材表面生长较旺盛,造成的强度损失程度类似,且部大于P.P.。但P.P.腐朽导致的单位质量损失具有最大破坏力。未种植真菌的试件处于温湿状态下同样产生显著的强度下降,表明室外用人造板材料除防腐处理外,还应注意采取防潮湿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无菌采集唐山市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的奶样30份,对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从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8种156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株(37.2%)、大肠杆菌17株(10.9%)、表皮葡萄球菌10株(6.4%)、无乳链球菌38株(24.4%)、乳房链球菌15株(9.6%)、停乳链球菌16株(10.3%)、克雷伯氏菌1株(0.6%)、变形杆菌1株(0.6%)。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占总菌数的98.7%(154/15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对中药组方1(M、G)(蒲公英、连翘、瓜蒌、通草、川芎、土贝母、芙蓉叶、金银花、王不留行、当归)、中药组方2(G)(黄芪、党参、当归、通草、川芎、白术、木通、甘草、王不留行、路路通)、中药复方黄连乳腺炎注射液(M)、新霉素呈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6.
旨在探明有毒植物翠雀的内生真菌种类,作者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运用形态学鉴定,采用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内生真菌的种类。结果显示,从翠雀植物中分离得到22种内生真菌,将其根据亲缘关系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主要分为Ⅰ和Ⅱ两大种群,分属于6纲、6目、6科、7属,其中,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为优势菌(占分离菌株数的31.82%,主要分布于花和叶中),内生真菌在花中分布最普遍(占分离菌株数的40.91%),其次,为叶(31.82%)、根(22.73%)和茎(4.55%)。结果表明,翠雀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普遍性不同。  相似文献   
87.
核盘菌生态型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8.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显微镜分别进行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学的观察鉴定,然后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5种不同病症的致病菌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采用MEGA 7.0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具有特异性引物序列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病害和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不同种类杀菌剂在离体叶片或幼茎上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防治药剂。【结果】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确定分离自河北省大豆主产区的病原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hlorophyti)、茎点霉菌(Phoma herb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对应病害分别为大豆根腐病、炭疽病、茎点霉叶斑病、大豆黑斑病、凸脐蠕孢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均敏感,木贼镰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敏感,除木贼镰孢外的病原菌对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和嘴突凸脐蠕孢对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对有机硫类仿生杀菌剂乙蒜素敏感,EC50值均低于10 μg·mL-1;杀菌剂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对上述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显著,氟吡菌酰胺对除大豆根腐病外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辛菌胺、乙蒜素对大豆炭疽病和凸脐蠕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结论】共鉴定出河北省大豆病原真菌及其对应病症病害5种;推荐三唑类甾醇抑制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呼吸抑制剂吡唑醚菌酯作为河北省大豆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89.
杜鹃花属植物内生真菌对毛棉杜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粤北3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根样中的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菌株号:YJ1,YS2)、杂色曲霉A. versicolor(菌株号:GD1)3个内生真菌菌株及其混合菌剂进行瓶内接种试验,比较其对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幼苗的菌根侵染率、苗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菌株及其混合菌剂均可与毛棉杜鹃幼苗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但不同菌剂在不同培养基上对毛棉杜鹃幼苗根系的侵染力、苗高增长和生物量增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数菌剂(YS2、M3、M1、M2)在MMN培养基上对幼苗根系侵染力显著高于WPM培养基和混合基质培养基(P<0.05),而多数接菌苗(YJ1、GD1、M2、M3)在WPM培养基上生长显著优于MMN培养基(P<0.05),YS2、GD1和混合菌剂M2(YS2+GD1)对毛棉杜鹃幼苗的增高和增重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90.
TRIS饱和酚一步法提取食用菌D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索食用菌子实体DNA的快速提取方法。[方法]以4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为材料,采用改进的TRIS饱和酚法提取食用菌基因组DNA,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技术检测提取DNA样品的质量。[结果]获得的食用菌DNA质量较好,能够满足PCR等后续分子生物学试验。[结论]TRIS饱和酚法是一种简单、快速提取食用菌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