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大熊猫主食竹种及其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现代大熊猫分布在四川西部37个县市区、陕西南部5个县和甘肃南部1个县,栖息地面积约200,000 km2,竹林面积约600,000 hm2,竹子蓄积量约18,000,000 t。分布范围在λ(E)102°00′~108°11,′ψ(N)27°53′~33°55,′常年活动在海拔(1 200)2 000 m~3 000(3 600)m之间。从南到北长度直线距离约750 km,东西宽约50 km~180km,处于我国地形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过渡地带上,呈狭长状弧形分布外貌,但并不连续而是作岛状的间断分布。大熊猫主食竹种在其分布范围内,分隶于竹亚科仅有的箣竹超族和北美箭竹超族2个超族中,前者含5属19种,后者含6属45种,一共采食11属64种竹子。其中除箣竹属的孝顺竹、硬头黄竹,慈竹属的慈竹及苦竹属的斑苦竹为栽培外,其余8属51种均为野生竹种,并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慈竹属、刚竹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和箬竹属等5属为我国特产,占大熊猫主食竹属的45%。筇竹属、镰序竹属、方竹属、箭竹属、玉山竹属和巴山木竹属等90%以上的种类产于我国西南部山区,而且大熊猫分布区也是该6属的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大熊猫分布区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在大熊猫天然采食的64种竹种中,除峨眉箬竹分布区域小和数量零星,不足以形成独立的群系外,其余63种竹子均可在竹林植被型中形成独立的群系。中国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是针叶林和阔叶林两个植被型组,有时偶见活动于灌丛植被型组区域。在针叶林植被型组共有5个植被型中的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4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9个以上植物群丛组,阔叶林植被型组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3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6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总计针、阔叶林有7个植被型及115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其中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又是大熊猫的最主要栖息地,周年四季都有活动足迹和采食其林下竹种。大熊猫栖息在有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森林植物群落中,不但有食物的保障,而且有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大熊猫得以长期延续生存繁衍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2.
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的考察指标和研究方法,探讨了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以及干扰因子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以及栖息地破碎化特征。野外调查误差大、评价指标的局限性等是目前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无线电遥测、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栖息地评价,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本文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拐棍竹根系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柺棍竹根系最常见分布区一般在秆基第13节~19节;地下茎龄级越小,根在地下茎上着生的位置越远离秆基竹秆端即节序越大;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地下茎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不同龄级柺棍竹地下茎上根的条数是有差异的,但彼此相差不大,幼嫩地下茎和较老地下茎上的根相对较少;根的直径随地下茎龄级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4.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人为干扰(主要是森林采伐)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采用样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SPSS 13.0统计软件调查和分析了64个植物群落数据。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着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影响林分各层次的植物组分。不同采伐方式中皆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择伐与原始森林,物种数平均分别是原始林20.78±9.07、皆伐27.69±7.75和择伐26.62±8.81,但仅物种数和Margelef指数呈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采伐时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波动性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明显高于其他年代和原始森林,这不仅与采伐方式有关,而且同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生命规律联系紧密,其各指数之间的统计假设检验结果与不同采伐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26.
指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涵盖了1634个单位,面积大小和单位级别各不相同,而各单位的巡护工作千差万别,与新时势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不相契合.针对当前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属性及其有关管理制度,对巡护工作的任务、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4点建议:①建立标准化流程,树立品牌文化;②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27.
3只大熊猫自发动脉粥样硬化,年龄约为22岁、25岁和29岁,1只公熊猫2只母熊猫,分别死于胰腺炎,肺炎和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分布在主动脉弓,或延展到胸、腹主动脉和肾动脉,呈现动脉内膜泡状水肿或纤维斑块形成和内膜表面附壁性血栓机化,内弹性膜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增生并移向内膜,其周围或胞浆内见嗜苏丹性物质。基质成分为奥辛兰阳性的粘多糖。偶见中膜局灶性纤维化和软骨化。扫描电镜显示病区的内皮细胞肿  相似文献   
28.
对世界唯一一例人工圈养的棕白色大熊猫“丹丹”的肝胀、脾胀、子宫、癌变皮和口皮部分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窦和脾窦不同程度扩张,其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枯否氏细胞,可见大量黄褐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肝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肝细胞胞核浓缩、碎裂、溶解甚至消失。白髓淋巴小结里淋巴细胞增多。子宫的固有膜由富有血管的胚性结缔组织构成。癌变皮的棘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未见恶性细胞团向深层组织生长浸润。口皮的棘细胞未出现增生。  相似文献   
29.
Is it possible that 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post-thawed sperm fertilization is improved with pentoxifylline (PF), platelet activated factor (PAF) and prostaglandin F 2-alpha (PGF)? In our study Giant Panda post-thawed sperm was incubated in Ham’s F-10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PF, PAF and PGF under 37°C. The effects of PF, PAF and PGF on Giant Panda post-thawed sperm fertility were evaluated through sperm motility, survival time, sperm membrane integrity, acrosome state and heterospecific egg penetration. The results were that PF, PAF and PGF all can affect Giant Panda post-thawed sperm in vitro fertilizing cap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 1 mg·mL?1 PF was most suitable for improving Giant Panda post-thawed sperm in vitro fertilizing capability. In the 1 mg·mL?1 PF group, sperm survival time was (15.33±4.73) h, the heterospecific egg penetration was 51.44% after incubating for 4 hours, the heterospecific egg penetration was 7.49% after incubating for 6 hours. The results of the 1 mg·mL?1 PF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The results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reatment groups; Treated Giant Panda post-thawed sperm with 50 ng·mL?1 PAF had a better effect than 100 ng·mL?1 PAF, but the sperm fertilizing capability was damaged when incubation time exceeded 2 hours; 50 ng·mL?1 PGF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iant Panda postthawed sperm, but when the PGF treated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sperm in vitro fertilizing capability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damaged motility and declined acrosomal reaction rate. The conclusions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improve post-thawed Giant Panda sperm fertility with 1 mg·mL?1 PF.  相似文献   
30.
小熊猫胃和肠的动脉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动脉灌注观察了小熊猫胃、肠的动脉供应。分布于胃的动脉来自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分布于小肠的动脉来源于胰十二指肠前动脉、胰十二指肠后动脉、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供应大肠的动脉来自结肠动脉、肠系膜后动脉和阴部内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