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6篇 |
农学 | 34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5篇 | |
综合类 | 212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园艺 | 73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四川牡丹部分野生居群种子脂肪酸组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结实量大,专性种子繁殖,具油用开发潜力。对7个不同野生居群的四川牡丹种子千粒质量、种仁出油率、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不同居群种子千粒质量平均为(311.65 ± 46.45)g,平均种仁出油率32.23% ± 1.96%,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05);籽油中共检测到7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94% ~ 93.70%,亚麻酸相对含量高达40.45% ~ 47.68%,不同居群籽油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种子出油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其他脂肪酸组分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2.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l)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重要的保健价值。介绍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概况和繁殖方法。多年实践经验表明:用芍药根做砧木,紫斑牡丹茅进行贴接的嫁接繁殖是目前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扦插、分株、压条和种子播种的繁殖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43.
四川牡丹种子浸提液内源抑制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种皮、胚乳水浸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四川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结果发现,四川牡丹种皮、胚乳中含有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物质,随着该物质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相同浓度的胚乳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种皮浸提液。胚乳浸提液能够直接抑制白菜幼苗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间接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存在,可能是四川牡丹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四川牡丹种子浸提物可能通过影响保护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白菜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以云南野生黄牡丹为试材,基于已构建的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了24个与花色素苷合成相关的bHLH转录因子蛋白同源性高的Unigene序列,命名为PlbHLH1~24。通过开放阅读框(ORF)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lbHLH3可能参与调控花色素苷合成,其ORF包含一个 2 04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679个氨基酸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葡萄VvMYC1和苹果MdbHLH3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60%以上。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lbHLH3在黄牡丹和紫牡丹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两者的花药,心皮和花瓣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萼片和叶片中的表达;PlbHLH3在紫牡丹的硬蕾期高丰度表达,而在黄牡丹的硬蕾期表达量最低,在其他4个时期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在硬蕾期的表达量。本研究推测PlbHLH3参与黄牡丹花色素苷合成的调控作用,为今后深入探讨黄牡丹花色形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7.
【目的】研究凤丹种子胚乳中内源抑制物质活性及其成分组成,为了解其休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分离萃取凤丹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质,对4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甲醇)萃取液和水相进行白菜种子发芽试验,确定发挥抑制作用的优势组分,并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凤丹种子胚乳各有机溶剂萃取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苗高生长、根长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物质活性存在一定差异。4种有机溶剂萃取液中抑制作用最强的是乙醚组分,其次是甲醇组分,再次是乙酸乙酯组分。利用GCMS方法从乙醚组分中共检出6种物质,主要为乙酸(66.661%)、甲酸(25.996%)、乙酐(2.399%)、苯酚(2.217%)等;从乙酸乙酯组分中共检出11种物质,主要为乙酸(56.343%)、甲酸(14.772%)、DL-3-乙基乙酸丁酸酯(6.266%)、乙酐(4.834%)等;从甲醇组分中共检出33种物质,主要为苯甲酸(32.631%)、1,3-二羟基丙酮(10.997%)、5-羟甲基糠醛(8.964%)、乙酸(5.751%)等;这些物质中被证实有抑制活性的是乙酸和苯甲酸;GC-MS检出物主要为有机酸类、酮类、酯类和醛类等,不同组分中相对含量高的均为有机酸类物质。【结论】乙醚萃取液中的化合物可能是导致凤丹种子萌发受抑制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48.
149.
设置林下(郁闭度0.6)和空旷地两种生境,比较不同生境下凤丹生长及光合特性,探讨凤丹优化栽培的合适生境.结果表明:林下生境的凤丹冠幅面积、一级分枝数、单株挂果量及单位冠幅面积挂果量均优于空旷生境,而前者树高略低于后者.林下生境的凤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高出空旷生境的103.53%和1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光合日变化规律方面,林下生境的凤丹净光合速率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而空旷生境下的呈不明显"双峰"曲线,总体上前者高于后者;前者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低于后者而气孔导度无明显变化趋势;林下生境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普遍显著高于空旷生境.林下生境因存在一定程度的遮荫,阻挡了夏季强光对凤丹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减少了林下的光合有效辐射,但凤丹自身的特性或适应性使得光能和水分利用率高,净光合速率高,有机物合成多,分枝多,植物长势好. 相似文献
150.
从生根培养基、不同激素配比、活性炭、蔗糖、移栽驯化等方面综述了牡丹试管苗生根与移栽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牡丹组培苗可以应用基因工程和瓶外生根的新方法进行生根,为牡丹组培苗生根与移栽提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