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64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沈明华  莫重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73-2973,3095
[目的]为黄花棘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方法对青贮前后黄花棘豆的常规营养成分及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3个青贮组黄花棘豆粗蛋白含量均低于青贮前,而其灰分、粗纤维、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水分含量均高于青贮前。"棘防E号"青贮组Fe、Zn、Ca、Mn和Mg含量均高于青贮前,也高于直接青贮组和酶制剂青贮组,其中酶制剂青贮组Cu含量最高,均达到我国牛饲养标准和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NRC)奶牛、绵羊饲养标准要求的安全剂量。[结论]黄花棘豆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接近上等苜蓿干草,是1种潜在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22.
唐明  王文丽  周莹  冯轶  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423-2425
[目的]探讨豆梨(Pyrus calleryana Dcne)和杜梨(P.betulaefolia Bunge)砧木根系中多胺代谢与其耐高温胁迫的关系,对维持根系正常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豆梨和杜梨实生苗为试材,比较了45℃处理下2种砧木叶片落叶率的变化,以及在30和45℃下供试材料根系内源多胺种类、形态和含量变化。[结果]豆梨达到65%落叶率的时间比杜梨早8 d;2种砧木根系中均存在游离态和结合态腐胺、己二胺、亚精胺和精胺4种内源多胺;高温胁迫导致2种供试材料的游离态和结合态腐胺、亚精胺及精胺的含量均升高,其中杜梨根系中游离态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以及结合态精胺含量显著高于豆梨。[结论]多胺代谢变化与供试材料的耐高温胁迫能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3.
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小花棘豆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影响小花棘豆总生物碱抑菌效果的因素.[结果]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其对乳房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的MIC为6.3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0.8 mg/mL.生物碱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发生变化;高温使其抑菌活性消失;紫外照射对其稳定性没有影响.[结论]小花棘豆总生物碱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以感染内生真菌的新疆和田一牧场小花棘豆为试验材料,通过建立内生真菌感染(E+)和未感染(E-)的小花棘豆植株,并对其进行氯化钠盐胁迫试验。在室内盆栽的条件下,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小花棘豆在相同环境下不同NaCl浓度(0、100、200、300 mmol/L)条件下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指标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内生真菌植株的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升高,但感染内生真菌植株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未感染植株;内生真菌感染的小花棘豆叶内脯氨酸含量在100、200 mmol/L,高于未感染植株;感染植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均低于非感染处理;但丙二醛的含量一直是感染植株低于未感染植株,且随盐分胁迫浓度增加,感染植株丙二醛含量呈现降低趋势。总体来看,内生真菌感染提高了宿主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25.
文冠果花性状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冠果新品种鉴定确立DUS性状指标体系与判别方法的需要,以白花、红花两种遗传类型的花性状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地区作对比,从多尺度分析了9个花朵性状、9个花序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关系。性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花序性状比花朵性状稳定,白花花朵性状比红花花朵性状稳定;花性状的遗传变异大于在尺度上的变异;花性状的变异程度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降低,即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单花尺度、花序尺度、植株尺度、区域尺度。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白花性状间相关性大于红花的;花朵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花序尺度的;北京花朵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辽宁的,辽宁花序尺度性状间相关性大于北京的。首次建立了花冠面积与花瓣长、花瓣宽的二元指数估计模型;建立了花序质量与花序基径、花序长的一元指数估计模型,花序质量与花序基径、花序长和花序宽的三元指数估计模型,给出的模型可用于性状评价、选优、可塑性研究等,为文冠果种质资源鉴别、分类和多目标选育优良品系与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预试及生物碱成分薄层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生物碱系统提取法和薄层色谱技术对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的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镰形棘豆地上部分全草中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皂甙、黄酮、香豆素、萜类和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生物碱沉淀反应最明显;1.50 kg镰形棘豆经95%乙醇回流提取得总浸膏198.10 g,经酸化、碱化所得碱水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段萃取,得生物碱氯仿萃取部分0.72 g,乙酸乙酯萃取部分0.97 g,正丁醇萃取部分26.70 g,分别占总生物碱的2.54%、3.42%、94.04%,说明镰形棘豆生物碱主要集中在正丁醇萃取部分以大极性生物碱为主;各部分生物碱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镰形棘豆中生物碱的种类至少有24种,经与标准样品对照,证明镰形棘豆所含的生物碱主要以苦马豆素及其类似物等吲哚里西啶生物碱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的黄华碱和臭豆碱等喹诺里西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27.
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文冠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文冠果育苗和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文冠果大种子(单粒种子质量1.0g)、中等种子(单粒种子质量0.6~1.0g)、小种子(单粒种子质量0.6g)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各水势条件下(对照,-0.2,-0.6 MPa)不同大小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进行研究。【结果】种子大小和干旱胁迫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大种子相对于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具有更高的发芽率;在-0.2 MPa水分处理下,大种子发芽率为100%,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发芽率分别为97.92%和94.79%;在-0.6MPa水分处理下,大种子发芽率为95.83%,而小种子发芽率为88.55%。种子大小和水分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生长量也有显著影响,大种子相对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幼苗有较大的生长量;随着水势的降低,不同大小种子起源的文冠果幼苗生长量逐渐降低。种子大小和水分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均有显著影响,大种子相对中等种子和小种子幼苗有更大的生物量积累。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大种子幼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了叶片,而小种子幼苗将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根系。【结论】在干旱地区文冠果播种造林中,尽可能选择种粒质量大于1.0g的种子以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28.
探讨小花棘豆中毒对和田羊脑组织α-甘露糖苷酶(AMA)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小花棘豆的毒性作用机理。将12只和田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试验组每日分别按每千克体质量10 g和20 g的剂量饲喂小花棘豆,饲喂至典型中毒症状出现为止。试验第35天屠宰后每组采集试验羊的全脑,检测和田羊不同脑区AMA活性及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和田羊脑组织中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和田羊各脑区的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田羊小脑AMA2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脑区AMA2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田羊小脑和丘脑AMA1的表达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大脑AMA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试验Ⅰ组和田羊小脑AMA1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P0.05),其余脑区AMA1的表达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小花棘豆均可降低和田羊脑组织AMA活性及其mRNA表达量,小脑、大脑和丘脑是其主要作用的靶区,小花棘豆毒性成分可通过影响AMA活性导致和田羊发生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2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十字花科植物花旗竿的花药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旗竿每朵花6枚雄蕊,每个花药4个花粉囊;小孢子在四分体中的排列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近球形,属3-细胞型花粉粒并有3个萌发沟;花粉囊壁由4层细胞构成,即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1层~数层)和绒毡层(1层);绒毡层发育属分泌型。  相似文献   
30.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 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1-70 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肝脏组织,检测机体SOD、GSH-Px、CAT和NOS活性及MDA、NEFA、·OH和NO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而MDA、NEFA、·OH和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肝脏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家兔机体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