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6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389篇
林业   361篇
农学   427篇
基础科学   201篇
  454篇
综合类   2155篇
农作物   315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695篇
园艺   169篇
植物保护   3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依据黑龙江省耕地的现状,从加强“三库”建设、推行虚实并存的耕作技术、科学实施集中投入等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2.
在5 m2有底测坑内研究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70%~90%土壤饱和含水率灌水下限对灌溉制度、渗漏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灌水次数、灌水模数、灌溉定额发生较大变化,灌水次数在本田期为28~37次,灌溉定额为8 190~9 450 m3/hm2,各处理渗漏量随着灌水量的降低而降低,渗漏量为灌水量的54.22%~64.25%,拔节孕穗期较抽穗开花期需水更敏感,拔节孕穗期应保持湿润状态,抽穗开花期适宜灌水下限为90%。  相似文献   
143.
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系数。与对照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9%~21.21%之间,苗期补灌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苗期补灌45 mm具有超补偿效应,补灌90 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定额补灌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补灌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补灌明显降低了薯块小薯率而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另外单株薯重也提高了,单株薯重与大薯率对马铃薯的产量贡献最大。综合分析认为苗期补灌45 mm和90 mm是最优补灌方案和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4.
Copulas函数在多变量干旱联合分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渭河流域西安站77年的月降水资料为例,采用7种单参数族Copulas函数,建立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联合分布。经拟合优度评价,Plackett Copula函数对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峰值之间拟合程度最好;而Clayton Copula函数对于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拟合程度最好。分别应用这2种Copulas函数对西安站进行干旱特征变量之间的二维条件概率分布及组合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Copulas函数能较好的描述干旱特征变量间的联合分布;并且具有灵活性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多变量干旱特征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5.
近50年安徽淮北平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祁宦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138-142
选取淮北平原6个典型代表气象站的逐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趋势拟合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降水量、主汛期降水量和暴雨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年降水量和主汛期降水量增加并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较大,年降水平均变异系数0.26,最大极差在1150mm以上;主汛期降水量变异系数0.39,极比达到5.07,导致旱涝频繁发生。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平原多雨年和少雨年都呈增加的趋势,暴雨日数也呈明显增多的趋势。R/S分析得出,未来淮北平原的降水仍呈宽幅震荡的趋势,旱涝灾害仍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6.
玉米生育期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合适的空间插值方法可以估计全国主产区玉米生育期的空间分布情况,从而指导不同地区的种植生产。该文通过比较反距离加权法、径向基函数法、克里格法等插值方法的异同,以调查县夏播玉米5个阶段的生育期为数据源,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生育期的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并使用交叉验证对表面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出苗期和成熟期的最适合插值方法为径向基函数法,其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5.077、5.320、5.243 d,拔节期和抽雄期的最佳插值方法为反距离加权法,其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7.826、6.403 d;播种期和出苗期由西南至东北逐渐延后,其余阶段生育期以东南至西北为中轴线向两侧逐渐延后。  相似文献   
147.
利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西峰试验田资料和当地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气温、终霜冻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春季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以1.2℃/10a和1.1℃/10a的速率升高,5月的极端最低气温以1.2℃/10a的速率升高;1997年以来4月极端最低气温波动幅度增大,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2001年和2006年出现了最小值,属于反常年份,冻害严重;终霜日期提前的气候趋势比较明显,速率为3.2d/10a,终霜日地面最低温度表现为波动变化,个别年份出现反常的重霜冻灾害;终霜冻过程的持续日数表现出阶段性增加规律,地面最低温度负积温在反常年份2005-2006年有增强变化;1981年以来冬小麦拔节期以4.5d/10a的速率极显著提前(P〈0.01),1997年以来提前趋势更加明显,1997-2008年平均拔节期比1981-1996年提前9d。气候持续变暖,冬小麦拔节期提前的速率大于终霜日提前的速率,表明冬小麦春季拔节-孕穗期遭受终霜冻危害的气候风险在增大。  相似文献   
148.
近20年来陕西中部地区主要农作物生育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冲  王飞  穆兴民  焦俏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67-71,75
利用陕西省中部地区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2-2010年冬小麦、夏玉米的生育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这两种作物主要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有不断缩短趋势,变化速率约为每10a缩短2.96d,各个站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减少的速度不尽相同,其中凤翔站变化趋势较为显著(显著性达0.05水平);冬小麦其它各生育阶段也都呈现出比较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播种-出苗、返青-拔节、拔节-抽穗、返青-成熟阶段呈缩短趋势,抽穗-乳熟、乳熟-成熟、播种-越冬阶段呈延长趋势,其余生育阶段变化趋势不明显。该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呈较一致的延长趋势(显著性超过0.05),增加速率约为4.29d/10a,延长的时间主要在播种-三叶、七叶-拔节、乳熟-成熟阶段,其余生育阶段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9.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与温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贵阳对8个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间期为10-15d的分期播种,以套袋自交结实性作为育性考查指标,结果所有核不育系都有稳定不育期和可育或部分可育期表现,且育性转换明显。稳定不育期的长短因不育系不同而有差异,范围在5-33d。自交结实率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表明,所有不育系都在幼穗发育的一定阶段内对温度表现敏感,大多数不育系的温度敏感时期在抽前7-24d,培矮64S在抽穗前17-30d。不同不育基因供体来源的不育系对温度敏感时期和持续时间长短存在着差异,同一不育基因供体来源的不同不育系之间,其育性对温度敏感时期和持续时间长短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基础日粮中 (含铜 7 4 6mg·kg-1)添加不同水平的铜 ( 0 ,10 ,2 0和 30mg·kg-1)对生绒期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确定其日粮铜的适宜水平。结果表明 :1)基础日粮添加铜对采食量、氮代谢、DM及ADF消化率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NDF的消化率有升高趋势 ,添加 10 ( 5 6 72 %为NDF消化率 ,下同 )和 2 0 ( 5 7 16 % )mg·kg-1铜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5 0 35 % ) (P <0 0 5 )。 2 )添加 2 0mg·kg-1铜组日增重 ( 4 2 5 0g·d-1)和饲料转化率 ( 6 2 5 6 g·kg-1)与对照组 ( 2 9 17g·d-1,4 3 5 8g·kg-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31 39g·d-1,4 6 5 0g·kg-1)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显著高于添加 30mg·kg-1铜组 ( 2 6 6 7g·d-1,39 86g·kg-1) (P <0 0 5 )。日粮铜水平对绒山羊绒毛的细度没有影响 (P >0 0 5 ) ,但添加 2 0mg·kg-1铜组绒毛生长率 ( 0 4 4mm·d-1)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39mm·d-1)和添加 10mg·kg-1铜组 ( 0 38mm·d-1) (P <0 0 5 ) ,而与添加 30mg·kg-1铜组 ( 0 4 0mm·d-1)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3)绒山羊生绒期日粮铜的适宜水平为 2 7 4 6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