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41篇 |
免费 | 452篇 |
国内免费 | 108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5篇 |
农学 | 463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158篇 | |
综合类 | 3120篇 |
农作物 | 331篇 |
水产渔业 | 620篇 |
畜牧兽医 | 5587篇 |
园艺 | 368篇 |
植物保护 | 13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335篇 |
2021年 | 388篇 |
2020年 | 380篇 |
2019年 | 410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339篇 |
2016年 | 474篇 |
2015年 | 458篇 |
2014年 | 537篇 |
2013年 | 537篇 |
2012年 | 790篇 |
2011年 | 792篇 |
2010年 | 651篇 |
2009年 | 594篇 |
2008年 | 543篇 |
2007年 | 686篇 |
2006年 | 558篇 |
2005年 | 433篇 |
2004年 | 301篇 |
2003年 | 324篇 |
2002年 | 236篇 |
2001年 | 276篇 |
2000年 | 267篇 |
1999年 | 219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6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建立一种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针对MB的uvr C基因和BVDV的5'端非编码区(5'-UTR)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两对特异引物,并将三温式PCR扩增程序简化为二个温度梯度,建立了鉴别MB和BVDV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MB和BVDV,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412和170 bp。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参试的所有毒株只扩增MB和BVDV基因组,对其它牛病原体无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能同时检测到104拷贝的两种目的核酸;干扰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同时检测两个模板不同浓度的组合,试验结果不受模板影响。综上,本研究所建立的二重二温式PCR方法特异、敏感、快速、简便,可应用于MB和BVDV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2.
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SV40启动子控制下的LacZ基因表达盒和CMV启动子控制下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 H3N2)的HA基因插入到伪狂犬病病毒(PRV)通用转移载体pBdTK-Uni中,获得转移载体pLTK-HA。将该载体与PRV Bartha-K61株基因组DNA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Vero细胞,经过10代蓝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了一株插入SIV HA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rPRV-HA。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HA基因在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用不同的细胞(PK-15、IBRS-2、Vero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对该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的增殖滴度和致细胞病变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对第30代重组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重组病毒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33.
34.
35.
为确定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建立的Asia1型FM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基础上,利用融合PCR方法缺失L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了缺失L蛋白的重组Asia1型FMDV(rFMDV-ΔL)。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FMDV-ΔL与亲本病毒相比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下降10倍,乳鼠毒力试验表明rFMDV-ΔL的毒力比亲本毒株下降6倍。另外,rFMDV-ΔL在BHK-21细胞上产生病变的速度明显变慢,形成蚀斑的时间延长,致乳鼠死亡所需时间也比亲本毒株明显延长。本研究是关于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次报道,为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参照GenBank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代表株VR2332 GP5和M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出PRRSV野毒株GP5和M蛋白基因603,525bp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正确后,将GP5和M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成功构建基因疫苗表达载体pEGP5-C1和pEM-C1。小鼠免疫试验证实,这些基因疫苗质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并在二免后1周开始检测到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37.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38.
Low‐pathogenicity avian influenza (LPAI) viruses have caused illness in poultry and humans with poultry contact.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evidence of exposure to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IV) among backyard poultry in Minnesota and their human caretakers, 150 flocks of backyard birds were sampled for antibodies to AIV from August 2007 through December 2008. One hundred flocks were tested through routine slaughter surveillance by the Minnesota Board of Animal Health and an additional 50 flocks were contacted and sampled by study investigators.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10 to 13 birds from each flock and a survey of biosecurity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was administered to the flock owner. Blood samples were tested by agar gel immunodiffusion (AGID) for influenza A antibodies. Tested flocks had a median flock size of 100 birds (range: 12–800 birds), and were most commonly owned for meat for personal use (81% of respondents), fun or hobby (58%) and eggs for personal use (56%). Although 7% of flock owners reported that their birds had shown respiratory signs in the previous 3 months, only 1 of 150 flocks tested positive for influenza by AGID. Antibodies to LPAI H6N1 were detected in the positive flock. The owner of the positive flock did not have antibodies to H6 or other common AIV.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he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LPAI viruses from backyard poultry to owners in Minnesota appears to be low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抗药机制,本研究选取Clade2.3.4亚群中一株对金刚烷胺敏感的人源AIV A/Guangxi/1/2005(H5N1)(S-GX05),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对其进行定向诱导,筛选出一株抗药性病毒株,命名为R-A/Guangxi/1/2005(R-GX05)。通过全基因测序并与S-GX05全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S-GX05只在其M2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即A30P;抗药性鉴定这两株病毒的半数药物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9μM和48.9μM,表明R-GX05对金刚烷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动物实验证实,这两株病毒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基本一致,均表现出高致病性,其MLD50分别为4.7 log10 EID50和5.0 log10 EID50,两株病毒在小鼠体内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及增殖能力也基本相同。这些结果表明,S-GX05在药物压力下产生抗药性后,并未引起其它生物学特性的改变。A30P的发现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H5N1亚型AIV的抗药机制及新型抗流感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NC006233)设计引物,以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糖蛋白gJ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用DNAStar软件分析酣蛋白的抗原性,选择抗原性强的140aa-483aa片段,克隆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获得大小为65.2ku的重组蛋白,命名为卜出,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60.8%;Westernblot分析表明r-gJ具有较强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