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林业   431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84篇
  1041篇
综合类   1864篇
农作物   298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449篇
园艺   315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金莲花植物成分及其药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金莲花的植物学及植物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制剂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2.
连香树人工幼林群落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 1 0年生连香树人工群落 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循环。主要结论是 :( 1 )连香树营养器官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Ca>N >Al>K >Mg>P >Fe >Mn。 ( 2 )元素量在各营养器官的分配顺序为根 >叶 >去皮干 >皮 >枝 ,各元素含量顺序为Ca>N >K >Al>Mg>P >Fe >Mn。 ( 3)连香树群落 8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分别是 72 9 82kg·hm- 2 a- 1 、2 0 6 72kg·hm- 2 a- 1 和 52 3 1 0kg·hm- 2 a- 1 。 ( 4) 51 2 %的归还总K量靠降水淋溶归还 ,其余元素总归还量的 55 7%~ 96 5%靠凋落物归还。Fe、Al归还量的 4 1 3%和 4 4 3%通过死根归还。 ( 5) 8种元素的利用系数、归还比和周转期分别为 0 2 3~ 0 54、0 57~ 0 82和 2 2 6~7 63。文中改进了降水淋溶归还的算法 ,提出了群落归还系数、积累系数和吸收系数 ,讨论了落叶树种元素生物循环的算法  相似文献   
163.
亚热带杉木、马尾松人工林水文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1984-1990年,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对22年生杉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水文要素:降雨、林冠截留、树干茎流、土壤水分含量、径流及各种水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人工林林冠的截留率为10.20-17.56%,茎流率为0.98-1.40%。土壤层较薄,含水率低,水文物理性质较差,土壤蓄渗性能较弱。林地径流量较小,且多为表层流。降雨输入林地的养分量大于径流的输出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养分还原总量的48-53%。其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量。  相似文献   
164.
基于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理论的树高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了传统树高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理论对树高进行测量的方法,并对影响树高测量精度的外方位元素误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外方位元素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利用光束法空中三角测量理论测量树高,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5.
本试验以黑龙江省宾县三宝乡幸福村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在研究区域选取的20个地块,根据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进行土壤养分测定。测定养分为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及土壤pH值。试验目的为研究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和供肥特性,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指导合理施肥和培肥土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幸福村耕地土壤养分中P、K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土壤N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含量不高。因此,幸福村大田作物施肥方案中N可采用同一标准,均量管理,磷肥、钾肥应分区施用。  相似文献   
166.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直接或间接以声音为元素的景观营造比比皆是。作者通过传统诗词、美学理论以及古典园林中的实例,阐述了声景的概念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构成,并从植物、地形和建筑等园林设计要素层面探讨了古典园林声景的营造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声景设计提供值得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7.
The effect of pruning all branches (complete pruning) or retaining one branch (partial pruning) on the dynamics of nitrogen cycling in aboveground biomass, nitrogen supplying power of an amended Eutric Cambisol, and fine root length, was studied in an Erythrina poeppigiana (Walp.) O.F. Cook—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alley cropping practice in Turrialba, Costa Rica during 1999–2000. Over the 1 year pruning cycle, in which trees were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pruned four times, respective aboveground biomass production was 4.4 Mg or 7 Mg ha−1 (2-year-old trees) and 5.5 Mg or 9 Mg ha−1 (8-year-old trees); N cycled in aboveground biomass was 123 kg or 187 kg ha−1 (2-year-old trees) and 160 kg or 256 kg N ha−1 (8-year-old trees); mean fine root length was 489 or 821 m (2-year-old-trees), 184 or 364 m per tree (8-year-old-trees). Pruning intensity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net N mineralisation and net nitrification rates during the tomato-cropping season. For the tomato crop, pre-plant mean net N mineralisation rate of 2.5 mg N kg−1 soil day−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6.7 or 11.6 mg N kg−1 soil day−1 at the end of vegetative development and flowering, respectively. Mean net nitrification rates of 3.5, and 4.3 mg N kg−1 soil day−1, at pre-plant and end of vegetative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3 mg N kg−1 soil day−1 at end of flowering. In humid tropical low-input agroforestry practices that depend on organic inputs from trees for crop nutrition, retention of a branch on the pruned tree stump appears to 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removal of all branches for reducing N losses through higher N cycling i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for conserving fine root length for higher N uptake, although it might enhance competition for associated crops.  相似文献   
168.
2005年以来,在广东地区大面积桉树人工林无性系出现了"生长停滞症"的现象,为了确定该症是否与微量元素有关,本研究采用具有典型生长停滞症状和林分健康3个样品组的尾叶桉U6成熟叶片进行了微量元素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品组叶片在微量元素B、Cu、Zn、Mn含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对3个样品组的15个样品聚类分析表明,立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来源同立地的10个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具有生长停滞症的样品基本上分为一类,而林分健康的样品基本上分为一类。以上结果表明桉树生长停滞症与桉树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9.
橡胶树叶片样品用干灰化法,稀盐酸溶解灰分,以ICPS-7500光谱仪同时测定样品中硼、钼含量,回收率在96.4%~107.7%,操作简单,精密度高,与其它方法比较差异小,快速、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橡胶树叶片中硼、钼。  相似文献   
170.
【目的】从叶片衰老角度研究檫木叶片叶色、色素和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为秋色叶观赏树种檫木的选育以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栽植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3年生檫木为试验材料,从檫木叶片停止生长到脱落,分5个时期对叶片的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观测前期与观测后期,檫木叶片叶色值、色素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叶片进入衰老阶段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含量逐渐上升;N、P、K含量在叶片衰老阶段逐渐下降。由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叶色a*值与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与N含量成反比,类胡萝卜素含量与P含量成正比;N元素再利用效率的载荷值符号与N含量载荷值的符号相反,而P元素再利用效率的载荷值符号与P含量载荷值的符号相同;檫木叶片衰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为叶片衰老准备期;第2阶段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为叶片缓慢衰老期;第3阶段从11月中下旬到叶片脱落,为叶片衰老末期。【结论】檫木叶色最佳观赏期是从10月中下旬到11月上旬的叶片缓慢衰老期;从叶片衰老准备期到叶片衰老末期,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被分解,花色素苷合成;N、P、K 3种营养元素逐渐被转移,其中N含量越高,N元素再利用效率就越低;与之相反,P含量越高,P元素再利用效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