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28篇
  310篇
综合类   853篇
农作物   22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沈阳农业大学 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161)  相似文献   
992.
(1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10094;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昆明 650205; 3 北京市农委,北京 100743)  相似文献   
993.
根据椒样薄荷生长发育特征,结合气候、土质、施肥、灌溉,综合分析和评价椒样薄荷生长有利条件因素,提出适合白城地区椒样薄荷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4.
豫北高产灌区小麦生产与肥料施用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统计数据,结合农户调查资料,对温县、浚县两个典型区域小麦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农户之间小麦产量、小麦播种量、化肥用量和施用方法等差别较大。温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达7 960 kg/hm2,有27.31%的农户氮肥用量低于120 kg/hm2,有9.23%的农户不施用磷肥,11.81%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比例占调查农户的32.17%。浚县2006年小麦单产平均为7 210 kg/hm2,小麦每公顷播种量大于200 kg的占调查农户的73.31%,有1/2以上的农户过量施用氮肥;有13.79%的农户不施用磷肥,有35.45%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肥一次性基施占调查农户的11.38%。  相似文献   
995.
巨晓棠 《土壤学报》2015,52(2):249-261
确定合理施氮量是获得较高目标产量、维持土壤氮肥力和降低施氮引起环境污染的关键。自一个世纪前氮肥发明和施用以来,尽管已经开展了上百年的研究,但尚未找到令人满意能够在田块尺度上方便的确定合理施氮量方法。本文在前期提出的作物理论施氮量概念和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在考虑其他来源氮素输入情况下,根据百千克收获物需氮量确定理论施氮量的计算式。结果表明,在确定了百千克收获物需氮量(N100,kg)后,推荐施氮量(Nfert,N kg hm-2)是目标产量(Y,kg hm-2)的唯一函数,即理论施氮量Nfert≈Y/100×N100。综合各种文献报道结果,在当前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下,小麦、玉米、水稻的百千克收获物需氮量分别取值为2.8、2.3和2.4 kg。应用大量文献报道的田间试验结果,对理论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进行了比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非常接近。但东北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理论施氮量远高于区域氮肥推荐量。主要原因是氮素矿化作用大于固持作用,作物利用了部分土壤矿化氮,土壤有机氮处于消耗状态。结合理论施氮量,本文详细解析了近年来我国建立的推荐施氮量方法的科学基础、推荐结果及适用性。认为将我国大面积生产中过量和不足施氮调节到合理施氮量范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迫任务。理论施氮量从长期维持高产稳产、土壤氮素平衡和低环境风险考虑,即可满足这种实际需求。推广技术员和农户能够根据自己地块的目标产量用口算确定出施氮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96.
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计算与施肥策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火焰  周健民 《土壤学报》2014,51(2):216-225
目前人们提到的我国肥料利用率数据都是基于常规公式获得的当季肥料表观利用率的计算结果,并由此认定我国肥料利用率比较低。本文提出养分真实利用率的计算方法,养分真实利用率是作物吸收的养分占种植作物消耗的养分比例。养分来源既包括施用的各种肥料养分,也包括土壤贮存的养分,其公式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施肥量-土壤养分的盈亏量)。养分真实利用率也可采用100%减去养分的损失率来计算,因各种途径未被作物吸收利用并离开耕层土壤的养分才是损失,而贮存在耕层土壤中的养分则不能算作损失。我国耕地土壤肥力的维持和作物吸收的养分都主要来自于各种肥料,因而养分真实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基本等同于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利用这一新的公式,我国的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无论是当季还是长期利用率都将远远高于当前文献报道的数据。新的算法获得的肥料养分利用率直接与肥料养分的损失率相对应,将有利于揭示肥料对粮食生产的实际贡献率和损失率,并推动土壤肥力的培育目标及施肥策略与养分损失率相对应,促进施肥技术向减少肥料损失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片面地提高目标不太明确却广泛使用的肥料表观利用率。未来大田作物的施肥量并不需要高度依赖测土施肥,而应主要依赖于作物生长对养分的消耗量和养分损失率来确定。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有机肥腐熟度对配施化肥氮利用率的作用机制,利用~(15)N标记技术进行意大利生菜盆栽试验,从堆肥过程中选取不同腐熟度的有机肥[按照种子发芽指数(GI值)为50%、80%和100%进行堆肥的腐熟度区分],研究施~(15)NPK化肥(对照, CK)、~(15)NPK+GI 50%有机肥(GI50)、~(15)NPK+GI 80%有机肥(GI80)、~(15)NPK+GI 100%有机肥(GI100) 4个处理对意大利生菜化肥氮的转化、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有机肥处理意大利生菜生物量、~(15)N吸收量与~(15)N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30.5%~56.1%、 40.0%~91.0%和15.5%~41.8%(P0.05), GI80处理较GI50处理生物量、~(15)N吸收量与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7.1%、31.8%和35.4%(P0.05), GI100处理较GI50处理生物量、~(15)N吸收量与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19.6%、15.8%和22.8%(P0.05)。试验期间,添加有机肥处理较CK处理土壤~(15)NH_4~+-N显著提高44.9%~74.2%(P0.05), ~(15)NO_3~--N显著降低8.4%~38.1%(P0.05),净硝化率显著降低10.8%~24.6%(P0.05);GI80处理较GI50处理土壤~(15)NH_4~+-N提高7.9%~11.5%, ~(15)NO_3~--N显著降低18.5%~50.4%(P0.05),净硝化率显著降低15.0%~28.2%(P0.05);GI100处理较GI50处理土壤~(15)NH_4~+-N显著提高11.5%~26.9%(P0.05), ~(15)NO_3~--N显著降低15.8%~22.7%(P0.05),净硝化率显著降低12.5%~23.9%(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MB~(15)N)缓慢上升,添加有机肥处理较CK处理显著提高67.3%~94.1%(P0.05),GI80处理较GI50处理提高6.0%~23.8%,GI100处理较GI50处理显著提高6.9%~25.5%(P0.05)。各处理MB~(15)N占MBN的54.9%~71.6%(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MB~(15)N、~(15)NH_4~+-N与~(15)N吸收量、~(15)N利用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RDA分析结果说明MB~(15)N是影响化肥~(15)N吸收利用的关键驱动因子。因此,有机无机配施体系中适当增加有机肥的腐熟度(GI≥80%)能够明显增强土壤微生物的固氮能力,提高土壤氮素水平,减缓土壤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从而提高化肥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8.
本文阐述了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探讨了目前黑龙江省化肥施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化肥的合理使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99.
Soils in semi-arid regions are highly susceptible to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loss when cultivated because of erratic yield, removal of crop residue for feed or fuel, uncontrolled soil erosion, and frequent fallowing to increase water storage. It is important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each factor to be able to identify agoecosystems that are sustainable and recognize the management practices that best sequester C in soil. We identified changes in SOM in long-term experiments, some dating from the early 1900s, by evaluating tillage and crop rotation effects at several locations in semi-arid regions of the US Pacific Northwest.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changes in organic C and N were the frequency of summer-fallow and the amount of C input by crop residue. Soil erosion was low in long-term studies, but even limited soil loss can hav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C and N levels if allowed over many years. Yearly crop production is recommended because any cropping system that included summer-fallow lost SOM over time without large applications of manure. We conclude that most of the SOM loss was due to high biological oxidation and absence of C input during the fallow year rather than resulting from erosion. Decreasing tillage intensity reduced SOM loss, but the effect was not as dramatic as eliminating summer-fallow.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N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residue production and improved C and N levels in soil. SOM can be maintained or increased in most semi-arid soils if they are cropped every year, crop residues are returned to soil, and erosion is kept to a minimum. SOM loss may be more intense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because fallowing keeps the soil moist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when it would normally be dry. Our experiments identify two primary deficiencies of long-term studies to measure C sequestering capability: (1) soil C loss can be partitioned between erosion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only by estimation, and (2) C changes occurring below 30 cm in grassland soils cannot be quantified in many instances because samples were not collected.  相似文献   
1000.
农事活动天气预报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研究重点对春玉米生育中期阶段中耕和药(肥)喷施农事活动的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降雨量、温度是影响春玉米中耕农事活动的主要因素;风力、降雨量、温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药(肥)喷施农事活动的主要因素;并确定各因子的适宜指标,利用分段线性函数建立各因子的气象适宜度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系数,进而获得了中耕和药(肥)喷施的综合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其气象适宜度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根据短期的气象因子预报值,可以开展春玉米中耕和药(肥)喷施的气象适宜度等级评价预报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