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7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林业   436篇
农学   1043篇
基础科学   162篇
  2506篇
综合类   2879篇
农作物   1170篇
水产渔业   568篇
畜牧兽医   1202篇
园艺   353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318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379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768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575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601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20篇
  2003年   244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81.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后移栽棉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的小麦后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棉株含氮量及叶片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8月19日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3~0.9881);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和绝对含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不同器官间呈同步增减的趋势,因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不大;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显著增加小麦后移栽棉的叶片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的含量(r=0.5316和0.56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5256~0.6074)。虽然施氮量越高,棉株的氮素代谢越旺盛,但小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施氮量约为205kg/hm2。  相似文献   
82.
中国农产品生产及其加工曾经经历过注重产品数量扩增、技术设备改进和卫生安全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的转折时期.中国农产品生产及其加工业应把握时机,应用营养科学为指导,科学地制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营养食品产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全面满足人民营养健康需要和市场需求,这将是开拓发展领域,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升竞争能力和增值潜力,主动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也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3.
北方旱地土壤氮素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旱地土壤中,农业氮素一般表现亏损,平衡强度约87%;园田土壤氮素略有盈余,平衡强度约123%.~(15)示踪研究表明,旱地土壤主要作物氮素利用率平均为27.04%,土壤残留24.79%,亏缺损失48.17%.园田主要蔬菜氮素和用率平均为29.11%,土壤残留22.67%,亏缺损失48.23%,其间差异很小.北方旱地施用铵态氮化肥主要损失是氨的挥发.影响氨挥发的因素有风速、温度、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化肥品种.氮肥深施是防止氨挥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现代设施农业趋向于采用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一种采用灌溉营养液来栽培作物的方法.为此,介绍了国内温室无土栽培中营养液供给系统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营养液供给控制存在的问题,将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到温室营养液调控中,利用作物的图像信息和环境信息,参考作物专家系统,提出控制策略,调整营养液配置参数,并阐述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5.
This work describes the analysis of the uncertainty linked to the annual direct and indirect losses of different nitrogenous compounds at the scale of a group of farms. The nitrogen (N) forms taken into account are: ammonia (NH3), nitric oxide (NO), nitrous oxide (N2O), dinitrogen (N2) and nitrate (NO3). The gaseous N emissions for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farms are estimated with a selection of adapted emission factors. The NO3 losses at the farm scale are calculat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plus of the farm-gate N balance and the gaseous N emissions.  相似文献   
86.
计算机视觉描述缺素番茄叶片颜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代替人眼对番茄缺素进行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对缺素番茄叶片彩色图像的分析研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中的颜色分析方法,分析缺N和正常叶片的特征量随着缺素时间的变化规律.提出用G体均值、H色调均值来定量描述缺N叶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视觉能定量描述缺N叶片颜色随缺素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87.
The 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 (RZWQM) was developed primarily for water quality research with a generic plant growth module primarily serving as a sink for plant nitrogen and water uptake. In this study, we coupled the CERES-Maize Version 3.5 crop growth model with RZWQM to provide RZWQM users with the option for select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plant growth model. In the hybrid model, RZWQM supplied CERES with daily soil water and nitrogen contents, soil temperature,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addition to daily weather data. CERES-Maize supplied RZWQM with daily water and nitrogen uptake, and other plant growth variables (e.g., root distribution and leaf area index). The RZWQM-CERES hybrid model was evaluated with two well-documented experimental datasets distributed with DSSA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 Version 3.5, which had various nitrogen and irrigation treatments.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e original DSSAT-CERES-Maize model. Both models used the same plant cultivar coefficients and the same soil parameters as distributed with DSSAT Version 3.5. The hybrid model provided similar maize prediction in terms of yield, biomass and leaf area index, as the DSSAT-CERES model when the same soil and crop parameters were used. No overal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models based on the paired t test, suggesting successful coupling of the two models. The hybrid model offers RZWQM users access to a rigorous new plant growth model and provides CERES-Maize users with a tool to address soil and water quality issues under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88.
两种形态氮源条件下磷对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淑杰  乔云发  韩晓增 《大豆科学》2006,25(3):250-253,258
用营养液培养大豆7周,研究两种氮源条件下,磷对大豆结瘤固氮的影响.在本试验的各取样时期,随营养液中磷水平的增加,生物固氮植株的根瘤数增加较多,尤其是处理后第6周,磷对根瘤形成的影响最大.磷对硝态氮处理根瘤数的影响不大,但本试验条件下,在16μmol/L磷水平,根瘤数较多.硝态氮处理根瘤数远没有生物固氮处理多,表现出氮素对大豆结瘤的抑制作用,导致根瘤固定的氮量减少.因此,硝态氮植株体内含氮量随磷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而生物固氮植株增加.生物固氮处理根中N/P与根瘤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816*,硝态氮处理根中N/P与根瘤数之间不相关.  相似文献   
89.
氮磷钾底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综合作用模型.依据该模型探讨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影响的规律.氮、磷、钾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单因素效应、二因素互作效应受到其它因素水平的影响.氮肥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为负效应,降低速度随着氮肥编码值增高而加快.磷肥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有正有负.钾肥对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负效应,其降低幅度随钾的增加而提高.施尿素量为1.93~4.70g/盆,施重过磷酸钙量为8.13~20.59g/盆,施硫酸钾量为1.27~3.37g/盆,采用这个比例施肥有95%的可能使蛋白质含量高于43.5%.  相似文献   
90.
为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氮肥减量增效潜力,构建适宜的作物养分管理体系,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并配施不同肥料对麦玉复种体系作物生长状况、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作物产量以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氮(225 kg·hm-2,N100);减氮20%(180 kg·hm-2 ,N80);减氮配施生物炭(18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N80+BC);减氮配施缓释肥(180 kg·hm-2,尿素∶缓释肥=1∶1,N80+S);减氮配施微生物菌肥(180 kg·hm-2,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 ,N80+BF)。结果表明:减氮及其配施不同肥料对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后株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N80+BF促进了夏玉米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N80+BC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且较N8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3%和20.1%;减氮下三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夏玉米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且以N80+BC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43.3%和29.0%,较N80分别显著提高45.8%和8.3% ;N80+BC和N80+BF还能显著提高夏玉米氮肥表观表观回收率,二者较N100显著增加18.1%和10.7% ,较N80处理显著增加26.9%和19.0%。与N80相比,N80+BF有效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分蘖数、茎蘖成穗率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产量,增幅分别为13.7%和16.2%。减氮下3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其中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N80+BF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了31.2%和28.4%,较N80分别显著提高了33.7%和16.2%,氮素利用率在N80+S处理表现最佳。综上所述,减氮及其配施处理中,180 kg·hm-2配施生物炭(22 500 kg·hm-2)和180 kg·hm-2配施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更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氮素积累与分配,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实现关中地区麦玉复种体系氮肥管理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