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9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林业   407篇
农学   289篇
基础科学   194篇
  326篇
综合类   3202篇
农作物   264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518篇
园艺   573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461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source of considerable political, academic and media debate in New Zealand. This is nowhere more the case than with regards to Auckland, the New Zealand city that has hosted the great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dia debates arou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ckland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largest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ose who originate from countries within the North‐East Asian region. The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these students have fixed a diverse 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in a singular racial identity that is known by stereotyp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these representations have further problematis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host population in Auckland while simultaneously implicating a cohort of young New Zealand citizens and permanent residents who are of similar descent within the same discourses. This process of othering the Asian student, regardless of citizenship, has consequences not simply for the practice of exporting education in this city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of a multicultural Auckland and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402.
甜玉米新种质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自己转育成的甜玉米新种南材料,研究甜玉米的生化成分,优势率和遗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1)甜玉米新质各种生化成分与原始基因型接近,营养价值高,食味品质好;(2)甜玉米品质性状优势率以负(向)优势为主,明显不同生长势性状的优势率;(3)普甜,甜脆,超甜玉米籽粒外观性状和糖分含量均受其各自的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03.
潍花6号是潍坊市农科院以79266做母本,鲁花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经1998—2001年山东、河北两省区试、生产试验及高产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果大仁大、出仁率高、耐贮性好、口味佳等突出特点,2001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山东、河北两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一个适于中国北方花生产区栽培的优质高产大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404.
利用网纹甜瓜和哈密瓜类型材料杂交,经6-7代系谱选择,选育出了3个网纹甜瓜新品系,并对其稳定性、抗病性和配合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1、品系2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品系1对白粉病呈HR抗性,品系2呈R抗性,品系3呈MR抗性;品系1和品系3单果重的一般配 力效应呈正向效应(GCA值分别为0.02和0.09),品系2的网纹一般配合力高(GCA值为0.16),品系3的单果重、果肉厚、糖含量均呈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405.
比较草菇栽培料三种配方的生产效益,评价了五个主栽草菇品种的生产效益,结果表明:(1) V979 、V65、VP53、V23、V02五个品种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39.8%、38.5%、35.7%、30.5%、25.9%;(2) V979、V965耐低温,可在低温(15~25℃)下正常栽培;(3)原料配比:玉米秆 90%+5%碎麦秸+5%草木灰,对五种草菇均有增产效果,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  相似文献   
406.
针对目前形势,分析了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新品种引进推广步伐的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打好工作基础;根据市场需求,选准推广品种;搞好基地建设,提高种子质量;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增产潜力;创新推广方式,强化品种展示;规范品种引进,加强种子管理。  相似文献   
407.
玉米杂交种新陈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我省近年推广的豫玉28、豫玉18、掖单19,3个玉米杂交种新陈种子的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幼苗干重,活力指数均优于陈种子,其中苗高、活力指数三个杂交种的新种子与陈种子的差别均达显著水平;新种子的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小于陈种子的电解质外渗百分率。在生产上应尽可能利用新种子或高活力种子。  相似文献   
408.
江苏省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在江苏省鲜食大豆区域试验中表现优良的新品系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为大面积种植提供适合江苏栽培的新品种,通过最近6年的区域和生产试验,共审定春夏不同季节栽培的菜用大豆新品种8个,极大地推动了江苏省菜用大豆新品种的推广与种植。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在两种不同生长季节的菜用大豆的主栽品种,并对目前江苏不同季节菜用大豆主栽品种的相关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09.
第四纪黄土剖面多元古土壤形成发育信息的揭示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唐克丽  贺秀斌 《土壤学报》2002,39(5):609-617
以时间尺度 2 0万年以来的洛川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间隔 30~ 5 0cm的密集采样 ,通过土样的物理、化学、矿物组成和孢粉分析及土壤微形态镜鉴的综合研究 ,对第四纪生物气候环境演变提出了新的见解。对原以代表干冷环境沉积为主的黄土地层 (L) ,揭示了内伏半干旱环境的演化及相应的土壤发育过程 ;对原以代表暖湿环境的红褐色古土壤层 ,揭示了内伏干旱、半干旱环境的演化及干旱与湿润型孢粉共存的矛盾实质。研究证示 :深厚的黄土剖面是在第四纪生物—气候环境演变过程中 ,通过黄土沉积、成壤强弱交替演化 ,形成发育的由不同土壤类型组成的特殊的多元古土壤剖面体系。  相似文献   
410.
叠氮化钠处理预辐照冬小麦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浸种能显著提高NaN_3对M_1代幼苗的损伤效应,并延迟种子萌发始期。M_1代平均苗高和出苗率随NaN_3浓度的增加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γ辐照与NaN_3之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平均苗高略高于对照的一半为指标,经200Gy~(60)Coγ射线辐照的种子,预浸10—12小时后,用2mM浓度的NaN_3处理2小时,是冬小麦较适宜的处理组合。品种特性不同须稍加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