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286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27篇
  78篇
综合类   918篇
农作物   166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48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为进一步了解苹果轮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解决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很少的问题,研究了培养基pH、培养温度、光源和光照条件对菌丝体生长和分生孢子发生的影响以及刮除菌丝体对分生孢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28℃较适宜菌丝体生长,24℃时分生孢子囊和分生孢子发生最多;培养基pH5.0以及接种后在黑光灯下培养有利于分生孢子囊和分生孢子产生;菌丝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刮除菌丝体对分生孢子囊和分生孢子的发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沟坡侵蚀REE示踪法试验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野外小流域泥沙来源研究中REE的施放问题,在室内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坡面一沟坡连续体模型REE施放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坡度较陡,汇流相对集中的沟坡部位,可采用点穴施放法布设稀土元素,但仍需掺土,若布设纳稀土元素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野外小流域泥沙来源观测中可采用网格法布设点穴,并对其产沙量计算亦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3.
运用种群增长新模型研究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并应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最优拟合.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实际最大增长速率在第6径级附近,胸径为20-24 cm,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马尾松种群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内生细菌菌株Itb162和附生细菌菌株Ata28能有效地抑制烟草赤星病,本试验观测和比较拮抗内生细菌和拮抗附生细菌及其混合菌液对烟草赤星病的控病作用及其对烟草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情况及病程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内生细菌和附生细菌及其混合菌液都能显著地抑制烟草赤星病,混合菌液处理效果最好。在诱导抗性试验中,经内生细菌和混合菌液处理,烟草体内PAL、PPO、P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病程相关蛋白也有量的积累,而附生细菌没有诱导作用。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内生细菌比附生细菌更易对烟草产生诱导抗性,其混合作用的诱导抗性主要来自于内生细菌。  相似文献   
115.
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Curtis) Wei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陕西省目前设施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需筛选有效防治该病害的药剂。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黄瓜靶斑病菌,并根据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6%咪鲜胺TC、20%苯醚甲环唑ME、30%苯甲·吡唑酯SC、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40%氟硅唑EC、26%苯甲·嘧菌酯SC和430 g/L戊唑醇SC对黄瓜靶斑病菌的生长抑制显著,EC50值介于0.124 6 mg/L和25.960 1 mg/L,其中96%咪鲜胺TC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佳,EC50值为0.124 6 mg/L,可用于进一步的田间防效试验。而43%氟菌·肟菌酯SC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差,EC50值为5 974.384 2 mg/L,试验结果表明黄瓜靶斑病菌对氟菌·肟菌酯已有很强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6.
糖槭叶枯病 Phyllosticta negundinis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 ,降雨早且量大时病害严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 ,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喷洒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 0 0倍液和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 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7.
番茄疮痂病是世界上所有番茄种植地区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该病能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几十年来一直受到育种界的关注。由于该病病原菌存在多个种和小种以及对该病的抗性呈数量性状遗传,因此通过育种途径来改良抗性进展缓慢。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育种家筛选、聚合或累加对多个小种的抗性提供了一种工具。以前的综述对1997年以前在病害的发生、症状、危害、综合防治、遗传分析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近年来,在病原菌种与小种的鉴定、抗源的发掘、抗性遗传的分子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机结合的策略也初见成效。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分子标记在番茄疮痂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8.
症状观察结果确认平和县琯溪蜜柚黑斑病出现2种症状类型:黑星型和黑斑型.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果实黑斑病的病原鉴定为亚洲柑橘叶点霉,叶片黑斑有亚洲柑橘叶点霉和中华柑橘叶点霉.采用科赫氏法则证实亚洲柑橘叶点霉是瑁溪蜜柚黑斑病的病原菌,中华柑橘叶点霉未能对琯溪蜜柚果实致病.  相似文献   
119.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单抗介导间接ELISA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青岛株感染的克氏原螯虾(Canbarus proclarkii)中提纯病毒,用纯化病毒免疫BALB/c小鼠,采用细胞融合法获得4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B1、1E4、4E6和4E5。4株单抗均为IgM。4E5株单抗在免疫转印中与37500左右的病毒蛋白条带呈阳性反应。用此株单抗作一抗,建立检测病毒蛋白的间接ELISA。该方法用于人工感染WSSV的螯虾组织样品中病毒的检测,48h后即有阳性检出,而正常螯虾组织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120.
Host genetic resistance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means of managing tan spot or yellow spot of wheat. The diseas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blematic due to the adoption of minimum tillage practices, evolution of effector‐mediated pathogenicity, and widespread cultivation of susceptible cultivars from a narrow genetic base. Th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broadening the diversity of resistance factors in modern breeding germplasm. This study explored 300 genetically diverse wheat accessions, originally sourced from the N. I. Vavilov Institute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VIR), St Petersburg, Russia. The collection was screened for resistance to tan spot at seedling and adult stage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nd in the field across 2 years. The phenotypic datasets, coupled with ToxA bioassay screening, identified a number of accessions with useful sources of resistance. Seedling disease response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oxA sensitivity (= 0.49, < 0.000), but not adult responses (= ?0.02 to ?0.19, < 0.002), and overall reactions to ToxA appeared to show poor correspondence with disease response at the adult stage. ToxA‐insensitive accessions were generally found resistant across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ll‐stage resistance, ASR) in all experiments (seedling and adult stage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and field). ToxA‐sensitive accessions that were susceptible at seedling stage, but resistant at both adult‐plant stages, were deemed to carry adult‐plant resistance (APR). This study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degree of tan spot resistance in the Vavilov wheat collection and discusses strategies to harness these sources to boost the diversity of resistance factors in modern wheat breeding germpla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