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16篇 |
免费 | 346篇 |
国内免费 | 6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5篇 |
农学 | 487篇 |
基础科学 | 41篇 |
354篇 | |
综合类 | 2180篇 |
农作物 | 355篇 |
水产渔业 | 496篇 |
畜牧兽医 | 2513篇 |
园艺 | 261篇 |
植物保护 | 7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82篇 |
2019年 | 205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342篇 |
2015年 | 273篇 |
2014年 | 407篇 |
2013年 | 405篇 |
2012年 | 578篇 |
2011年 | 634篇 |
2010年 | 617篇 |
2009年 | 517篇 |
2008年 | 397篇 |
2007年 | 466篇 |
2006年 | 355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216篇 |
2003年 | 199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分别用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采自莆田部分猪场的382份临床发病育肥猪扁桃体和465份种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以分析PCV2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发病育肥猪PCV2的阳性率为74.60%,种猪PCV2平均阳性率为20.61%。 相似文献
42.
43.
伪狂犬病病毒野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特异的可用于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PCR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采用Li ght Cycl e 480荧光定量PCR仪,建立了一种可实时定量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2~1.0×1010拷贝,灵敏度可达4拷贝。检测速度快,仪器的运行时间仅为1 h。对13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猪细小病毒和鸭瘟病毒无非特异性反应。与病毒分离培养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望用于临床上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疫苗毒的区分,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检测和病毒分布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44.
通过腹腔途径用体内含有荧光蛋白的蜥蜴利什曼原虫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采其脏器做冰冻切片,荧光染料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经PCR鉴定,结果显示蜥蜴利什曼原虫感染小鼠后,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另外,成功建立了利什曼原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检测感染蜥蜴利什曼原虫后BALB/c小鼠体内利什曼原虫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感染13 d内,BALB/c小鼠体内蜥蜴利什曼原虫呈波浪状增殖。这一结果为研究蜥蜴利什曼原虫感染人和动物的致病机理和免疫方法及疫苗研制等方面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2010—2011年检测3批病例,分别来自泰安新泰的110日龄麻鸡、济宁泗水的90日龄麻鸡和济南20日龄蛋雏鸡。病鸡均表现消瘦、精神萎靡、嗜睡、鸡冠稍苍白或发绀等,死亡率分别为20%、12%和18%。剖检,3批病鸡均可见肝脏、脾脏及肾脏严重肿大,胸腺、肌肉、腺胃等组织器官出血。新泰病鸡肝脏和肺脏表面有明显的白色肿瘤结节。血液涂片与骨髓涂片观察发现大量红细胞转变为体积较大,胞质丰富蓝染,胞核大呈圆形、核内有很纤细的染色质、核周围有空泡的成红细胞,以晚幼成红细胞为主;组织学检查发现,在所有组织脏器血管及间质内均可观察到大量聚集的与血涂片中形态相一致的成红细胞,并且可观察到核分裂相,但未见淋巴细胞聚集。通过血液学和组织学观察不仅排除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而且排除中毒及代谢性疾病的可能。以肝脏组织DNA为模板,在3批病鸡中利用PCR检测均扩增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gp85基因924bp的特异性片段,而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B)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发病鸡肺脏和脾脏等含血量丰富的组织内发现组织细胞及成红细胞胞质呈ALV-J抗原阳性。根据以上检测结果确定此3批患有成红细胞白血病病鸡均由ALV-J感染引起。ALV-J引起单纯鸡成红细胞白血病在国内为首次发现。ALV-J在我国鸡群中的多潜能致瘤机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荧光PCR鉴定,并用纸片法对分离菌株开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200 份奶牛乳房炎样品中分离出63 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1.5%。分离菌株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达到了93.65%,对美罗培南敏感率最高,达到了98.14%,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中大肠杆菌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7.
Neutrophils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PMNs) are essential for the host defense against various infections and are often injurious to the host, causing inflammatory diseases wher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is sugges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Since an effect of TNF-alpha on canine PMN apoptosis has not been studied, canine PMNs were stimul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rh)TNF-alpha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NF-alpha on canine PMN apoptosis. PMN apoptosis and function to produce ROS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Delayed apoptosis was observed in the PMNs treated with rhTNF-alpha at 100 ng/ml, accompanied by retention of capability to produce ROS. However, PMN apoptosis was accelerated by rhTNF-alpha combined with cycloheximide. Therefore, it is indicated that TNF-alpha is able to activate anti- and pro-apoptotic pathways in PMNs an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PMN apoptosis by TNF-alpha requires protein synthesis in the PMNs. 相似文献
48.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闽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RV的PCR方法,应用本方法对分离的病毒进行基因扩增,获得了217bp的特异性DNA片段,证明了对分离病毒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伪狂犬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9.
The study on buffalo babesiosis indicated that its pathogen was different from other Babesia on many aspects such as morphology, transmission and pathogenicity. Therefore, it was named as a new species—Babesia orientalis. In order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is taxon, molecular taxonomic study on the pathogen was done in this experiment. The complete 18S rRNA gene sequence of B. orientalis was determined by PCR. It was sequenced and bla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parasite belonged to the genus Babesia. The 1700 bp complete sequence was compared with 15 other Babesia sp. available in GenBank. The data were analyzed and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ereditary distance of the parasite was close to that of Babesia sp. from South Africa and Babesia ovis, and the hereditary distance was far from Babesia bigemina and B. bovis. 相似文献
50.
采用蛋白酶 K 消化,酚、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法氏囊匀浆和细胞培养液中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基因组 R N A,用特异的寡核苷酸引物对其 V P2 高变区进行反转录套式 P C R 扩增。应用该方法从一个法氏囊匀浆中即可特异地检出 I B D V R N A,得到的扩增产物可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的进一步分析,而从感染材料的处理到扩增结果的电泳检测,在两个工作日之内可轻松完成。本实验为法氏囊病病毒的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