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9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林业   835篇
农学   773篇
基础科学   117篇
  461篇
综合类   3331篇
农作物   946篇
水产渔业   323篇
畜牧兽医   714篇
园艺   418篇
植物保护   29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585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渔业生物近缘种及产地的判别由形态学深入到了蛋白质和DNA水平。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经应用于水生生物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色谱、免疫学判别以及蛋白的电泳、DNA的序列分析、PCR-RFLP、RAPD、AFLP、SNP、SSRI、SSR、Real-Time PCRs、pecies-specific primer PCR和PCRlab-on-a-chip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把握了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2.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器负荷挂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启动运行前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膜预培养,使生物膜达到成熟稳定,从而保证系统的水质净化功能。本研究通过养殖试验,研究了生物滤器负荷挂膜的技术方法,以期实现生物膜的快速成熟和系统的快速启动。为此,构建了6组循环水系统组成的养殖车间,建成后立即投入试验生产。试验为期120 d,养殖种类为红鳍东方鲀,初始放养平均体重(632.5±2.26)g。期间,红鳍东方鲀平均增重29.91%,养殖成活率98.7%,养殖密度由(19.34±1.89)kg/m3增加到(32.17±3.40)kg/m3,投饵率由0.2%增加到0.5%–0.7%,每日换水量由50%逐渐减至10%。结果表明,在生物膜的生长期,通过对投饵量及新水补充量的有效调节,可以把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氮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保证养殖鱼类的生长。生物膜在50天左右达到完全成熟,此后便可依靠生物膜的净化作用将氨氮浓度控制在0.5?1.2 mg/L、亚硝氮浓度控制在0.2?0.5 mg/L、pH值控制在6.5–7.5、COD值低于4 mg/L、细菌总数控制在800–2100 cell/ml的安全范围内。利用生物滤器负荷挂膜技术,在合理调控水质指标的条件下,循环水养殖系统建成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实现生物滤器挂膜与养殖生产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993.
以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800多条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1个奥利亚罗非鱼雌性特异性的、长度为1 488 bp的RAPD标记片段RAPD71699-1488,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再经PCR条件优化,成功地将该RAPD标记片段转化为实验结果稳定、操作简便的SCAR标记,即SCAROaF1488。采用双重PCR技术,以mtDNA 16S rRNA基因片段为PCR扩增阳性对照,对该标记的有效性在两个群体共200个个体(雌、雄各100个)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标记检测结果与表型性别的符合度为100%。SCA-ROaF1 488标记的获得为奥利亚罗非鱼遗传性别鉴定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有效工具,为深入研究鱼类性别相关基因及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4.
中国鲟鱼产业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6年中国鲟鱼养殖产量89 773吨。鲟鱼种苗、饲料、养殖、加工及销售等环节的一些实用技术基本能满足鲟鱼产业的现实需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种质退化问题、鱼子酱及鱼肉的品质问题、养殖过程中的氮磷排放问题。本文就中国已经形成的鲟鱼产业技术进行梳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大型海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是海藻储存、加工、生产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海藻脱水效率、能耗和品质影响很大。本文对藻类传统干燥和新型干燥技术的特点、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太阳能干燥技术能够充分做到干燥过程中绿色、环保,与空气热泵构成组合干燥模式,可解决太阳能不连续的问题;过热蒸汽干燥效率高、能耗低,藻类干燥后复水性好;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品质好,能最大限度保持藻类的营养和功能性成分;远红外加热技术对海带进行干燥,与同风速的热风干燥相比,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降低能耗;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干燥江蓠,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干燥时间较热风干燥减少70%。本文同时对藻类干燥技术与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国内藻类干燥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6.
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组织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山东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胚胎及幼虫发育。结果显示,在繁殖季节,小刀蛏性别可通过性腺颜色区分,雌性为白色,雄性为黄色;1个生殖周期为1年,性腺发育经历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阶段;莱州湾繁殖期为6月中旬–7月上旬。小刀蛏受精卵卵径为50–55 μm,在水温26℃、盐度28的条件下,经24 h发育至D形幼虫,10 d后幼虫发育变态为稚贝。对莱州湾小刀蛏繁殖生物学的研究,可为该海域小刀蛏的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哲罗鱼属共有五个种类,其中川陕哲罗鱼(Hucho breeker)、太门哲罗鱼(Hucho taimen)、石川哲罗鱼(HuchoishikawaiMori)在我国境内有分布.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国内外资料,对我国分布的三种哲罗鱼,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区域等指标进行了生物学的初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群体改良面包小麦品质性状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分子标记技术用于太谷核不育小麦(Ta1)轮回选择育种的可行性,广泛搜集含有不同优质亚基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对创建动态的改良面包小麦品质优质基因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亚基特异PCR标记在具有5亚基的单株中均能扩增出450bp的基因片段,生化标记与其结果一致;通过控制授粉引入优质基因,开花前淘汰劣质基因型,借助于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异交,使优质基因重组、累加和聚合,获得了14 15、5 10亚基的聚合体和5 12等亚基的稀有类型;与基础群体比,轮选群体的单株产量增加1.0~1.5g,株高降低7.5cm,使品质、产量得到同步改良,从而建立了分子标记辅助Ta1小麦改良品质性状的优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999.
海洋生物毒素--一类重要的新药研究先导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宇平 《海洋渔业》2004,26(2):140-146
海洋生物毒素是一类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毒理特性的活性物质,主要作用于Na^ 、K^ 、Ca^2 等离子通道,有些海洋生物毒素对心血管系统有高特异性,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病毒活性,是寻找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的重要先导化合物,也可直接开发为天然药物。研究海洋生物毒素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龄。381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尾,雄248尾,雌110尾,性腺发育至IV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期,有70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IV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月,繁殖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