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92篇
基础科学   102篇
  163篇
综合类   102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360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综述了新疆脱脂葡萄籽的基本成分,脱脂葡萄籽天然蛋白的分离方法、功能性研究以及改性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2.
超临界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以提取率为指标,对夹带剂和夹带剂料液比进行优选,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7kg/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平均提取率15.12%。  相似文献   
73.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索桂南地区葡萄夏果成熟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规律,为桂南生产优质葡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维多利亚、赤霞珠、雷司令和优株玫瑰4个品种为试材,在其果实转色前2周、转色开始(5%转色)、转色结束(100%转色)、采收前4个时期采样,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花色素含量、pH和糖酸比,分析4个品种夏果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维多利亚、赤霞珠、雷司令、优株玫瑰夏果在成熟过程中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果皮花色素含量、pH和糖酸比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维多利亚和优株玫瑰夏果果实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最先迅速积累,随后花色素含量迅速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随之迅速降低,糖酸比迅速增加.[结论]鲜食葡萄品种维多利亚和优株玫瑰在生产上可通过枝梢修剪扩大其叶片光合作用面积,促进夏果糖分增加而生产出优质葡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和雷司令夏果品质在桂南地区表现较差,不适合用于酿制葡萄酒.  相似文献   
7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多菌灵在新疆葡萄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多菌灵最低检出浓度为0.02 mg/kg,添加浓度在0.05~1.0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70.14%~92.38%,RSD≤6.2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按照低剂量和高剂量各施药3次和4次,28 d后残留量均降至0.17 mg/kg以下,低于多菌灵在葡萄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3.0 mg/kg。  相似文献   
76.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药剂,为葡萄灰霉病的防治和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嘧菌环胺和啶酰菌胺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并研究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复配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咯菌腈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845 mg/L;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抑制作用次之,EC50值分别为3.6023、5.6300 mg/L;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低,EC50值为68.2860 mg/L。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5种混配组合对葡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3483、0.5291、0.5741、1.8751、3.9185 mg/L,共毒系数(CTC)分别是397.50、166.64、28.75、4.85、2.24。配比为1:25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397.50。  相似文献   
77.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经热处理后取其茎尖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调整激素的种类和浓度,筛选出了适宜巨峰葡萄茎尖分化和生根的培养基;通过对不同移栽基质的研究,筛选出了移栽成活率较高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38℃热处理时葡萄苗发芽率最高,可达86.67%;以G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 0.5mg/L与NAA 0.1mg/L,最适宜于巨峰葡萄茎尖分化成苗,分化率可达70.00%;生根培养基以GS+IBA 0.06mg/L的生根率最高。适宜巨峰葡萄茎尖组培苗移栽的基质为河沙1份+水苔1份。  相似文献   
78.
以2011年5月16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和台湾21世纪农业发展基金会在福建省福安市召开的海峡两岸葡萄科技合作恳谈会为契机,总结比较了闽台葡萄种植的五项关键性技术,并对闽台葡萄产业的合作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9.
为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物候期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2007—2022年西北地区地表温度数据及酿酒葡萄(赤霞珠、黑比诺、美乐和霞多丽)物候观测数据(萌芽期、开花期和转色期),对酿酒葡萄物候模型(积温模型,包含生长日度模型(growing degree day model,GDD)及葡萄开花转色期模型(grapevine flowering veraison model,GFV),BRIN模型、WE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和模拟比较,选取最适模型结合气候模式数据预测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酿酒葡萄物候期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芽期,BRIN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美乐和霞多丽,GDD5模型最适于黑比诺;2)开花期,GDD10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和美乐,GFV和WE模型分别适用于黑比诺和霞多丽;3)转色期,WE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黑比诺和美乐,GFV模型则最适于霞多丽;4)在SSP24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与2055—208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分别平均提前2 d与4 d;在SSP58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平均提前5 d,2055—2085年除了天山北麓地区的酿酒葡萄转色期因夏季高温影响而平均延后6 d外,其他酿酒葡萄物候期平均提前10 d,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高温是导致转色期延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保障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生产优势地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0.
自然环境下葡萄采摘机器人采摘点的自动定位   总被引:1,自引:15,他引:1  
针对葡萄果梗颜色复杂多变、轮廓不规则等影响因素使得采摘机器人难以准确对采摘点进行定位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聚类图像分割和点线最小距离约束的采摘点定位新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葡萄图像的颜色空间,提取最能突显夏黑葡萄的HSI色彩空间分量H,运用改进的人工蜂群优化模糊聚类方法对葡萄果图像进行分割;然后对分割图像进行形态学去噪处理,提取最大连通区域,计算该区域质心、轮廓极值点、外接矩形;再根据质心坐标与葡萄簇边缘信息确定采摘点的感兴趣区域,在区域内进行累计概率霍夫直线检测,求解所有检测得出的直线到质心之间的距离,最后选取点线距离最小的直线作为采摘点所在线,并取线段中点坐标作为采摘点。以从晴天顺光、晴天遮阴、阴天光照下采集的300幅夏黑葡萄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采摘点定位准确率达88.33%,平均定位时间为0.3467 s,可满足采摘机器人对采摘点的定位需求,为葡萄采摘机器人提供了一种新的采摘点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