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6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2489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63篇
  166篇
综合类   1746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推动农林企业更好地享有数字化转型红利,提升农林企业创新效率并实现农林企业共同富裕的带动作用,以2009—2020年235个A股农林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农林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与农林企业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适度水平的数字化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超过一定临界点后,数字化水平的提高负向影响创新效率;2)数字化转型通过倒U型曲线效应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影响了创新效率,促成了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3)企业高管的学术经历负向调节农林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基于上述结论,不仅企业和高管团队要发挥能动作用,而且政府要加快农业新型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政策针对性、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现代化助推农业强国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2.
湖南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月,根据国家林业局的部署,湖南省在会同县进行了“现有的资源林政执法队伍明确为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试点。重点对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前景及实施综合行政执法对林业主管部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调研表明:林业综合执法势在必行,它能够排解现行林业行政执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缓解林业执法体系中传统惯性大、磨合期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3.
Forestry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strial era (since ~1900) have altered the natural disturbance regimes and greatly impacted the world’s forests. We quantified twentieth century logging patterns and regional scale consequences in three sub-boreal forest landscapes of Eastern Canada (117,000, 49,400 and 92,300 ha), comparing forestry maps depicting age and forest cover types for early industrial (1930) and present-day (2000) conditions. Results were similar for the three landscapes, indicating large-scale forest change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1930, previous logging activities had been concentrated in the lowlands and along the main hydrographical network, as compared to a more even distribution over the landscapes in 2000, reflecting a decreasing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n forest harvesting. In 1930, old-aged forests (>100 years)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75% of the unlogged areas of the three landscapes, as compared to less than 15% for the present-day conditions. Logging practices have thus inverted the stand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landscapes that are currently dominated by young and regenerating stands. The 1930 forest cover types showed a clear relationship with elevation, with conifers located in the lowlands and mixed and deciduous stands restricted to the upper slopes. Between 1930 and 2000, 58–64% of the conifer areas transformed to mixed and deciduous forests, such that no clear altitudinal relationships remained in 2000. We conclude that twentieth century logging practices have strongly altered the preindustrial vegetation patterns in our study area, to the point that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developed to restore conifer dominance, altitudinal gradients, as well as the irregular structure inspired from old forest stands.  相似文献   
6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农业已成为全党和全民的共识,在西部山区县如何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综合开发运作模式.对促进西部山区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5.
四川生态公益林建设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生态公益林的区划布局、经营管理、资金筹措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6.
阐述了洞口县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67.
郭蓝天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16-7218
以浙江省诸暨市为例,对林改背景下林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从整体看,初步形成了"政府搭台+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互助+林农家庭参与"的林业生产发展方式;从个体看,林农创业也逐步从传统的家庭型创业转向多种形式的现代经营方式创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为林农创业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食品中残留的有害物质得不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今我国传统农业生产中难以逾越的发展壁垒。为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人类自身健康,发展绿色农业及标准化生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对黑龙江垦区广大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管理体制较为健全、规模化生产日趋合理的农场。努力打造绿色品牌,把食品安全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垦区农业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9.
分选加工中稻米垩白自动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地利用变化会对森林固碳总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可以从投入产出解释不同林地利用类型的固碳效应,以帮助实现林地利用结构最优时碳汇产出水平的最大化。该文基于区域的视角,通过选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C2R-I模型,将不同类型的林地利用数量作为投入,将森林固碳总量作为最终产出,结合全面的历史统计资料查证与实地校验,对杭州市域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域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发展不平衡,各县市区之间差距较大,并且碳汇效率的空间分布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向关联性。而根据"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LULUCF)"指南和"复杂系统数据包络分析(complex system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CSDEA)"转化法则,提高不同林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森林自然度状况,将是影响区域林地利用过程碳汇效率优化的3个重要因素。文章最后给出了包含这3个影响因素的投入产出优化计量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杭州市域"造林再造林"投入优化可增加蓄积量3 279.68 m3/a,"森林管理"投入优化可增加蓄积量2 9871.23 m3/a,"森林采伐"投入优化可增加蓄积量111 959.19 m3/a,"森林固碳"产出优化可增加固碳总量7.61 Tg/a。文章结论不仅对区域林地利用过程的碳汇效率研究具有理论贡献,而且可以从碳循环调控的角度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丁文荣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6):227-231,237
利用MODIS NDVI数据资料集、标准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辅以叠置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植被4月上旬进入生长季而9月中旬结束,2001—2010年植被覆盖呈现出上升的趋势,NDVI增加速率为0.03/10 a;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呈增加和减少趋势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0.03%和29.97%,植被NDVI减少最为突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人口聚集的城镇周围及河流沿线,而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山区;气候影响因素中的水分类因素即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和降水是滇东南喀斯特地区植被NDVI年内变化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影响有2个月左右的滞后期,温度类气候因子的滞后期为3个月左右,其他类型的气候因子滞后期约为2个月;滇东南喀斯特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极大地提升了植被覆盖度,而城镇化过程则使得城镇周边的极低、低植被覆盖度区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