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33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绿僵菌后的病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均发生相应变化。其组织切片观察研究表明:两种供试菌株的致病过程基本一致,只在侵染速度上有所差异:绿僵菌侵染速度较快,而且其破坏裂解组织的程度远大于白僵菌。白僵菌菌株015处理24 h后肠道内未见萌发的孢子,组织没有发现变化;48 h,附着于甜菜夜蛾体壁外的孢子开始萌发;72 h体腔内明显的菌丝段,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之后进入体内的菌丝不断增殖,脂肪体、肌肉组织、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120 h后,菌丝突破虫体,在体外形成菌丝层。较之于绿僵菌菌株060,72 h时菌丝充满血腔,肠壁细胞也受到严重侵染,肠腔内出现菌丝,部分菌丝突出体表,菌株086,96 h时各组织均解体。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绵羊细粒棘球蚴重要抗原基因Tetraspanin 1-TSP1(TSP1)和Tetraspanin 1-TSP6(TSP6)的功能,对Gen Bank中Eg基因组数据库检索,获得TSP1和TSP6的c DNA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以Eg头节为总RNA模板,进行RT-PCR,将PCR产物克隆到p MD19-T载体后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TSP1 c DNA全长792个核苷酸,编码263个氨基酸,该多肽含有3个潜在的N端糖基化位点,2个N端酰基化位点,与已登录的标准株TSP1基因序列(EG_11043)同源性为98.99%,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48%;TSP6 c DNA全长666个核苷酸,编码221个氨基酸,该多肽含有5个N端酰基化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与已登录的标准株TSP6基因序列(EG_00715)同源性为98.18%,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07%。运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Eg TSP1和TSP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已知序列的蛋白质抗原的结构和表位,为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33.
主要虫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我国近几年来,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白僵菌、绿僵菌等主要虫生真菌的进展.内容有: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等技术进行基因水平上菌株改良以及利用酶谱分析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进行遗传差异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液体深层培养贵州绿僵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贵州绿僵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对生长量、液生芽孢子和液生分生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不同碳源对生长量和液生芽孢子产孢量影响显著,但对液生分生孢子产量无明显影响.同时试验还表明,液生分生孢子的形成与培养液的碳氮比、pH以及通气量有关.  相似文献   
35.
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4个抗原结构域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以期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为检测猪瘟抗体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技术扩增了重组S21质粒载体上的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ABCD,A1A2,B和C。分别将4个片段克隆于pMAL-p2X载体中,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片段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将4个片段分别转化到表达菌TB1、BL21、BL21-CodonPlus(DE3)-RP和BL21(DE3)中,共得到16株重组表达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均可在这4种表达菌中表达,但以BL21-CodonPlus(DE3)-RP的表达效果最好,可表达出可溶性并且产量较高的目的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可以被猪瘟阳性血清和针对E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结论】只表达目的基因的抗原结构域,可以缩短表达片段的长度,有利于获得可溶性目的蛋白,并且具有良好的血清学反应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6.
The six antigens of Cysticercus cellulosae: CFag, CSag, CBWag, CWag, UCWag and TSag were prepared respectively. The amino acids of the antigens were determined quantitative by automatic amino acid analyzer. The relationship of original reaction was confirmed between amino acids and antige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7 amino acids among all of the antigen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of Asp, Glu, Lys, His in composition of all antigens by data analysis software SPSS. There are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 > 0.05) in the composition of all amino acids between CSag and CBWag. The composition of Thr, Ser, Tyr, Ved, Pro in UCWag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ith other antigens.The sensitivity and peculiarity of UCWag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 Pro and Glu show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spondence with sensitivity and peculiarity of antige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多羟基双萘醛分子式上的醛基的改造,利用混合酸酐法使小分子化合物多羟基双萘醛能够与大分子蛋白质BSA相结合,形成人工抗原,注射兔子,成功制备WCT抗血清。通过ELISA检测,血清的效价为1∶256,非专化性效价为1∶2。本试验比较了酶联夹心法和间接酶联法的灵敏度,发现间接法检测WCT的灵敏度比夹心法相对高,这为应用间接法检测WCT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的衣壳蛋白(CP)基因,将其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 EHISTEV,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经IPTG诱导后,可以表达38 k D的融合蛋白。通过切胶回收的方法收集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长耳兔,制备WYMV CP的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测定该抗血清效价为1∶2 048,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血清可以与病株中CP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健康植株汁液无反应。该血清为WYMV的检测及CP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应用琼脂双扩散(DID),免疫电泳(IE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猪囊尾蚴的匀浆抗原和囊液抗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抗原间存在相同的抗原成份,囊液的免疫化学性质优于匀浆抗原,并从免疫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初步探索了囊液抗原和匀浆抗原中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主要蛋白质组分。  相似文献   
40.
片形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和虫体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源肝片吸虫(南京)、牛源大片吸虫(广西)和羊源肝片吸虫(实验感染)制备可溶性虫体抗原(BA)和和分泌排泄抗原(ES),以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结果显示,3株虫体可溶性虫体抗原至少有20条以上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集中于10-90KD之间,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而3株分泌排泄抗原蛋白成分较简单,明显可分的条带不超过5条,分子量集中于10-30KD之间,且均拥有26-28KD的蛋白成分,提示该蛋白应为片形吸虫ES抗原的主要免疫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